1.瀘定橋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于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后,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并在橋頭立御牌。該橋建成于1706年,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打開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的通道。

2.大渡河
大渡河古稱沫水,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大渡河蜿蜒于大雪山、小相嶺與夾金山、二郎山、大相嶺之間,地勢險峻,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近現代歷史上在有兩件發生在大渡河的歷史事件,一是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覆沒,二是紅軍強渡大渡河。3.新都橋
新都橋是令人神往的“攝影天堂”,地處在公路318國道南、北線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線,無垠的草原,彎彎的小溪,金黃的柏楊,山巒連綿起伏,藏寨散落其間,牛羊安詳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風光美麗地綻放。也是令人神往的“光與影的世界”,它的美麗,絕對不在于新都橋鎮本身,而正是在于新都橋出鎮向東向西2公里外沿線10公里的風景長廊4.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于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據說源于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5.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圣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后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6.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YamdrokTso),簡稱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區的浪卡子縣,拉薩西南約70公里處,與納木錯、瑪旁雍錯并稱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羊湖與羊卓雍措有區別,搜索羊湖就進入羊卓雍措。其實,羊湖在西藏地圖上標明的只有阿里地區北部靠近新疆的羊湖,有羊湖盆地。有的人簡稱羊卓雍措為羊湖,并非官方稱呼,不能取代。7.納木措
納木錯,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咸水湖。早期的科學考察認為,納木錯的最大深度為33米,但最近兩年對湖泊的重新測量發現,納木錯最深處超過了120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8.可可西里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總面積450萬公頃。是21世紀初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境。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啟動9.茶卡鹽湖
茶卡是蒙語,意為“鹽海”,被譽為“天空之境”茶卡鹽池位于柴達木盆地的東部邊緣,烏蘭縣茶卡鎮南側。北依巍峨的完顏通布山,南靠旺秀山,東瀕茶塘盆地,是一個富饒而美麗的天然鹽湖。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鹽湖中景觀萬千,有采鹽風光,鹽湖日出,鹽花奇觀等,構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10.青海湖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咸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湖邊空氣十分清新,美麗的湖和漂亮的油菜花,湖水非常清澈。中國大陸最美的湖,溫度也適中。內心充滿對大自然的感動,有時還有羊群真的很放松。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132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