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知道了距離北京僅三個小時路程的張家口地區,也有一片美麗而有特色的梯田—
塞北梯田。
路線:八達嶺高速-京張高速-張市出口-草帽山隧道-五一路收費站-五一路-北外環-大鏡門出口-下橋左轉-崇禮方向-406縣道-大橋左轉-石嘴子鄉-驛馬圖鄉-山岔村,全程260公里.
中秋小長假,我便將目的地鎖定在了這里,打算好好拍拍這具有北方豪邁特色的旱式梯田。周五下午出發,上了京張高速后發現三腳架的快裝板沒帶,實在讓人抓狂。回去拿實在太麻煩了,白白浪費了今天的時間,可張家口市本地的攝影器材專賣店卻沒有現貨,需要調貨。怎么辦,怎么辦?情急之下突然想起銳意的一個朋友正是張家口本地人,得知我的情況之后爽快的告訴我,晚上給我把三腳架送過來。想著時間足足夠用,便安心的在張家口住了下來,見見朋友,美美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出發,從張家口市里到山岔村,100公里的路程,但路況不好,都是山路,需要多加小心。目前這里還沒有開發,可以提供住宿的只有小龍泉度假村。由于這里屬于國家重點扶貧縣,可想而知住宿、飲食條件都非常一般,想著去享福是不太可能了。
山岔村與張北縣壩上草原相連,有“壩頭”之稱。海拔1600米以上,四面環山。這里有盤山而建的“天路”,有高高矗立的風車,有層層排列的梯田,有隨風舞動的落葉松。9月是這里的黃金時段,此時大小不等的梯田被五顏六色的各種谷物的花朵點染,莜麥、小麥、土豆、蠶豆、胡麻綻放著絢麗的色彩。
今天天氣不好,下午淅淅瀝瀝開始下起小雨。為了能找到合適的拍攝地點,我開著車,在周圍轉了起來。這里有土路、有柏油路,每個岔路口都會通向某座山巒、某個村莊,某種你意想不到的景致。當地人非常的純樸、熱情,老鄉們每每見到我都會熱情的打招呼、指路,熱心的告訴我下雨路滑,別走山路。
盡管頭頂的雨不時滴落在我的臉上,我還是能從厚厚的云層里捕捉到一絲希望的光芒,投射在碼好的草垛上。腳下的壟溝,筆直的向前延伸,將收獲的、等待收獲的,鏈接在了一起。
車子行至山頂的風電林區時,突然大霧彌漫,雨滴密密麻麻的爬滿了車窗,因為擔心車子太滑不安全,便沿原路返回駐地。夜里,很冷,電視沒有圖像,網絡沒有信號,我就在那些老歌中漸漸睡去,一夜無夢。
周日早上烏云密布,沒起來拍日出。上午7點,云開霧散,馬上收拾好東西出發,向著昨天選定好的天路、風電林區進發。天空中的云,將梯田點綴成了斑駁,一塊一簇,流動著、奔跑著前行,而我手中的相機,也不停的咔咔響著。這位帶著小前進帽的大爺,是第一個走進我鏡頭的老人,手中牽得是一匹“寶騾”,對草料不挑還特別能干活。當地人對牲口有著一種特別的喜愛,談起騾子的時候就像說到自己家人一樣的開心和自豪。可想而知在這樣貧瘠的土地上,人們農耕主要還是依賴牲口,生活條件是何等水平?
去往風電林區的路上,碰到了這位馮大爺。此時他正頂著烈日,在田間收獲莜麥。他耐心的教我怎么使用鐮刀,并讓我試試。老人這輩子沒怎么照過像,聽說我會把相片寄給他非常開心,操著一口我聽不大懂的方言,告訴我他的地址。
一座座高高聳立的風力發電機,沿著山坡蔓延開來,占滿了人整個視線。山頂的風呼呼作響,大風車也賣力的搖動著。初秋的風已經有了陣陣涼意,我穿著抓絨沖鋒衣都絲毫沒有感到暖意。從風電林區回來的路上,意外發現了這個轉彎路上的小山坡,可以俯瞰到色彩繽紛、排列整齊的梯田中那暖暖的紅頂的小村莊,已經接近中午了,仿佛從那裊裊的炊煙中聞到了飯香。山坡上,一個年輕人坐著,望著眼前的莊稼,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在這樣一片依然靠天吃飯的土地上,趕上一個好年頭是多么的不容易。
車子路過一處農田時,發現了兩位老大娘,帶著藍色的頭巾,正滿臉笑意的看著我。左邊的這位79歲,右邊的那位83歲,都是高齡老人了。老姐倆步履已經有些蹣跚,自己的老伴也都已經過世,孩子們外出打工,兩個人互相幫助,相依為命了。老大娘一看我拍的片子不錯,又聽我答應她們寄照片,便忙把周圍的鄰居都叫出來一起拍照。于是便有了這位頗有村長風范的魏大爺,還有眾多走進鏡頭的大娘們。
這個畫面中,騾子正在拉動碾子,平整土地,老農拿著水舀子不時往地上灑水,使土地變硬,好在上面晾曬谷物。
現在的張北已經過了草香襲人,野花綻放的時節了,林間棵棵白楊已經有了泛黃的跡象。我在石縫中發現了這株依然旺盛的罌粟花,嬌艷的展示著最后也是最好的青春。我趴在馬路旁,雙臂支在石頭上,顧不得尖銳的疼痛,悄悄的把她拍了下來。
客棧的地圖上指示著太子湖和樺皮嶺的方向,旁邊配的文字也仿佛讓我看到了那里的美,所以在拍完梯田之后,我沒吃午飯就直接向太子湖進發。太子湖位于山岔村的西北角,在GPS上是找不到的。我一路打聽一路開,偶爾停車拍拍片子,這樣在1個多小時之后輾轉找到了那里。很小的一個地方,成為池塘可能更恰當,基本沒有游人,只有幾個當地人在釣魚。
為了珍惜這難得的好天氣,我馬上驅車前往下一個地方-樺皮嶺。進入大囫圇鎮之后,有了路標,找到樺皮嶺還是比較容易的。樺皮嶺在張北縣東部,與沽源、崇禮、赤城接壤。距張北90多公里。樺皮嶺主峰海拔2128米,比泰山高出八十多米,是壩上最高峰。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這里年均氣溫只有4度,7月份為15度。無暑,夏天是最美好的季節。樺皮嶺的背坡原始樺木蔥蔥郁郁,各種山花野草有一米多高。漫過一坡一嶺。有野黃花、金蓮花、野玫瑰、芍藥花、干枝梅、鳳帽菊、蘑菇等野生植物三百多種。
這里不要門票,因為實在沒什么風景可看。只有眼前這幾座童話故事里的小木屋,和遠處的層田。這時已經快5點了,我決定馬上回山岔村拍落日。好在樺皮嶺距離山岔村不是很遠,20多分鐘的路程就到了。正趕上最后的一抹夕陽拂過山梁,灑下一縷余輝,映紅了沉甸甸的麥穗。
張家口的梯田,是一個有著故事的地方,這里的景色如同這里的人一樣,真實而未經修葺。我感受著她秋收的喜悅,想象著耕耘的艱辛。又是這樣的一個月圓之時,又是這樣的一個歡聚之刻,就讓那皎潔的明月,捎去我對那些無法與親人、愛人團聚的人們,最深沉的祝福和想念。
張北特產介紹
莜麥:
莜麥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賴氨酸、亞油酸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是一種高熱能食物。性寒,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功效,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物,對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有預防作用。
口蘑:
口蘑稱之為貢蘑,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天然食用菌之一。
無公害蔬菜 張北縣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空氣水質無污染,具有生產無公害蔬菜獨特的自然條件,2002年,全縣已有7個鄉鎮7萬畝蔬菜生產基地通過了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到目前,全縣以大白菜、圓白菜、西芹為主要品種的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6萬畝,2002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6萬畝,2002年,全縣蔬菜銷售收入1.9億元,人均608元,占當年有均收入的47.6%,2003年,全縣蔬菜總產預計可達6.5億公斤,張北蔬菜以坎公害薯稱,銷往京、津、魯、豫和粵、桂、湘、蘇、浙等地,而且還出口日本、韓國,是當地主要經濟支柱這一。
馬鈴薯 張北縣晝夜溫差大,日照時數長,降水量少,海拔高的氣候特點,決定了我縣馬列鈴薯、淀粉含量高,干物質多,品質佳。
![]()
飛俠提示: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1. 車子駛出張家口市后,很少有加油站,尤其山岔村附近更是沒有,所以一定要提前加好油。從太子湖去往樺皮嶺的路上,走242省道,沿途有加油站。
2. 塞北梯田面積不大,一天就可以走遍,加之距離北京很近,所以適合周末出行。
3. 張北地區早晚溫差大,需要注意保暖。
4.當地住宿條件一般,不能洗澡、上網。由于物價上漲問題,吃肉已經比較奢侈,大家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版權所有:網際飛俠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