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多城市探索人走進山環水抱之地,探尋桂林古城歷史脈絡,侯山便成了他們第一站。

桂林第一峰——侯山
侯山位于桂林城中心西5公里處,海拔581米,侯山高度僅次于堯山,堯山為土山,在石山中,侯山的高度名列第一。桂林曾有“大不過堯山,高不過侯山”之俗語。
侯山是桂林不要錢的徒步、騎行勝地,清代地理學名著《方輿紀要》云:“環桂諸峰,以侯山為最”。桂林第一座電視信號發射塔就曾立于此,老桂林人都知道。
桂林名人必經之路——千年古道
?
而關于侯山之名由來,源于一條千年古道,古代許多書生通過侯山隘官道進城趕考,實現“過隘封侯”,贏取功名,因此眾鄉人則稱此山為侯山。
從這條古道上先后走出“三元及第”陳繼昌,民國“小諸葛”白崇禧、乾隆時期廣西第一宰相、《五種遺規》作者陳宏謀等風云人物。
小朋友們近期即將開學,虎媽熊爸們不妨帶著小孩,輕裝上陣,重走侯山狀元古道,助力提高學運。
桂林歷史地標——侯山背古道
上圖為中美學校,中圖為侯山隧道,下圖為208圖公交車站牌乘坐208路公交車前來游玩的朋友可在“中醫小鎮”站下車
從中隱路向西而行,過中美學校,再穿侯山隧道,即可抵達侯山山脈,也可從西二環繞行。沿著花海旁的小路向里走10分鐘左右,可見侯山背古道,它是臨桂重點文物保護,現存的侯山背古道南起于塔山馬埠江一直延伸至長海機器廠附近,全程約3公里。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斑駁的侯山背古道
路上的野花,綻放美麗
侯山隘的碑刻《碑序》記載,侯山背古道應筑于清代嘉慶之前,而從古道的最初形成歷史來看,應在兩宋時期。據史料記載:南宋時,為方便少數民族與漢族進行茶葉、馬匹、鹽、大米等物產的交易,在義寧(今臨桂五通鎮)設立“博易場”,所以這條古道成為桂林義寧博易場間的商貿要道,即桂林的“茶馬商道”。
沿途的風景也十分搶鏡,群山、湖泊、草地相得益彰
慈善好施之舉——興建施茶亭
沿著侯山南坡繼續往爬上,在石級的半山腰古道旁有兩方古碑刻,一名《侯山慈善會施茶部收支捐款題名碑》,一名《侯山亭施茶記》。當爬上“有石級三百余級”的侯山隘時,容易唇干口燥,尤其是炎熱的夏天。
?
于是,就有樂善好施的人在此建涼亭,免費給路人施茶。其中《施茶記》記述了侯山隘慈善施茶之歷史,述及人們自發捐資置產成為公益金組建侯山慈善會在侯山亭常態慈善施茶的經過、緣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走,不停歇的行走,意義就在腳下,換個角度看世界,會有別樣精彩,我們邀請您共同前行。
專題來源:華南旅游
/huanan/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2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