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嶺古道,是古代婺州、處州通往臺州的交通要道,史稱“婺(金華)括(臺州)孔道”。蒼嶺古道西起縉云縣壺鎮鎮的蒼嶺腳村,經過黃秧樹、槐花樹、冷水、黃泥嶺和海拔800多米的南田等村,出風門后,下嶺五里多,直到仙居縣的蒼嶺坑村,全長約50里。古道兩側大山夾峙,山嶺峻險,山道蜿蜒,被譽為“浙江西南第一嶺”。1958年,仙居至縉云公路建成通車,蒼嶺坑村繁華熱鬧的歷史便嘎然而止。該公路取道湫山,經楊岸,進入縉云縣界后,通三溪,到壺鎮,這樣路徑雖然遠了不少,但避開了險峻的蒼嶺。自從公路,昔日的輝煌通途已變成了一條古道。準確地講,這條千年古道,是仙居走往內地的鹽道。從晚唐年間開始,在仙居境內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內河商業中心,從海鹽縣等地熬制的食鹽,經浙江的第二大河流椒江,逆水而上,再經永安溪到達仙居的皤灘鎮,慢慢地,皤灘逐漸形成了鹽埠,并集結了運往內地的其他商品。而商業重鎮的皤灘要往內地輻射,便要翻過高高的蒼嶺群山。蒼嶺古道,路寬足有一米,兩人相向而行,不需側身相讓。路面用大塊巖石鋪墊,巖石光滑如鏡,粗糙的路石竟被人們千踩萬踏得如此光滑,這足令我們感慨萬千。由于壺鎮至南田公路的修建,蒼嶺古道變得斷斷續續,西蒼嶺古道(縉云段)如今仍保存良好的地段:從冷水村到嶺中的蒼嶺古道,上半段較陡的以條石橫鋪,下半段稍平坦的則以條石直鋪與溪巖筑成;從嶺中到山口的路段,也以條石橫鋪為主;再一段是從老鷹巖茶亭到槐花樹村,這三段古道與黃秧樹村的短捧嶺、黃秧樹到羊上村的牛背垅、蒼嶺腳村的橋頭夢巖三段合起來,西蒼嶺還有六段古道完整保存著。蒼嶺古道徒步的強度和難得都不大,基本上一般的戶外愛好者都可以輕松走完。

專題來源:古道傳奇
/road/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