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六世紀吐蕃與內地和亞洲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使烹調原料、技術得到發展;十八世紀,藏漢人員往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烹飪技術的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旅游熱使飲食、烹調得以空前發展。自此,揭開了烹調新篇章,使藏族這一“綠色飲食王國”聞名天下。
? ? ?? 甘南藏族聚居區飲食習俗的形成,主要受制于其居住地域特定的自然環境、氣候物產以及由此伴生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甘南地區藏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以手、刀、勺為主要用餐工具;二是菜肴和飲料都以本地原產動植物為原料。

? 奶茶:奶茶是藏區僧俗生活中最常見的飲料之一,尤其是牧區,一日三餐,從不間斷。款待客人時首先要盛上香甜的奶茶。制作奶茶的方法較為簡單,一般用銅或鋁壺熬煮好磚茶茶水,然后倒入鮮牛奶,煮沸再加一點清水,等茶水與牛奶融合濃濃時即可飲用。奶牛與茶水的比例一般是對半,或牛奶更多。

? 藏包:甘南藏族制作的包子不同于漢族地區,民間素稱藏包,有皮薄餡大、湯滿油多、美味可口之特點。做時先將牛或羊肉剁碎,放入羊油、花椒、鹽、蔥、肉湯拌成餡。包時講究口子高、褶皺多,形似寶瓶,最尖端留一小孔,蒸15分鐘左右即可。進餐時注意先在底邊咬一小口,吮吸包子內的肉湯。

?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系藏族地區最普通而又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也是待客之美羹,以羊肉為主,也有牛肉。煮時將羊肋條以兩根為一塊分割開,放入盛有冷水的鍋中煮,等開鍋后掠去血沫,然后加鹽、姜片、花椒等調料,一小時左右即可食用、如家中客人來訪,吃手抓羊肉時講究在盤中放一羊尾巴,表示彼此交情如盤中之肉,有肉有尾,善始善終。牧區的手抓羊肉一般開鍋即食,故稱“開鍋肉”。

? 酸奶:酸奶藏語中稱“肖”,原料為牛奶,系熱性食品。其制作方法是:首先將牛奶煮沸倒入干凈桶內,等牛奶微溫時把酵頭攪如桶內,將桶放置在一溫度適宜的地方,幾小時后,桶內的牛奶就可結成塊狀,至此,酸奶就算做成。食用時加上白糖,酸甜適度,清涼可口,有和胃之功效,是拉卜楞地區夏、秋兩季的主要飲料之一。許多人稱其為“長壽食品”,原因是它能夠抑制和驅殺人體腸道中由腐敗產生的毒素,過去,西歐一些國家曾興起一股大喝酸奶之風,原因就在于此。以上飲食可稱作是甘南藏族的傳統飲食,平時待客時先后有序,依次為奶茶、蕨麻米飯、藏包、手抓羊肉、燴菜和酸奶。
? ? ? ?道拾:這是牧區獨有的野外食肉方法。將羊肉割成小塊,堆在一起,加上食鹽、花椒粉等調料拌勻,然后在洗好的羊肚內塞一把肉,裝一塊意燒紅的蛋形青石頭,直至將肉和石頭裝完后用細繩將口扎牢,意圖是不讓里面的熱氣遺漏。這時,羊肚里嘭嘭鼓涌,似欲崩破,待熱氣降溫,停止蹦跳時,用刀子劃開一小口,吃一塊肉,喝一口湯,其滋味別具一格。任憑炒吃烤吃任憑什么調料,什么手藝,都無法與之相比,真是妙不可言、百食不厭。在拉卜楞的民間傳說中,人們將這一傳統飲食稱之為“盜馬賊”食法。說盜馬賊白天黑夜來無影去無蹤,生活飄渺無定,為了充饑,偷不到馬便偷別人的羊來維持生命。在荒山野溝無法保證餐具的情況下,只能宰了羊后將其用這樣最方便的方式來食用。久而久之,這種飲食方法傳入民間。
? ? ? ?人們在享受豐富多彩的飲食的同時也總結出了許多有關飲食方面的規矩:端飯敬茶首先要給老人和客人,一定要按輩數、年齡大小依次飲食;吃飯時不得大聲吵鬧嬉戲,不隨意走動,不敲碗筷,講究心平氣和;平時節儉持家,一旦客人光臨,必須以豐盛的飲食來盛情款待,絕不冷落客人,所謂“投石于河是渡之方,鮮美食于人是尊客之道。”;注重節約,視浪費是一種罪過,來世要轉到地獄成為餓鬼;不食不義之食,凡偷、搶或不明不白食物絕不動口,所謂“紅藍寶石價連城,珍饈美酒人人愛;如果得來無道義,視之如石和流水”。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 專題來源:九色甘南
/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