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芋頭侗寨,是知名的懷化古村,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9000米處。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的侗族村寨,已經在靜默中走過了六百余年的歷史,全寨182戶,該建筑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其中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民居木樓及青石板驛道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建筑沿山谷布局,既與環境融于一體,又形成了獨特的“山脊型”與“山谷型”民居模式。清代順治年間曾經遭遇火災,經過復建后,形成以芋頭溪流為軸線,向兩邊交叉分布的七個聚落群。
隱于深山中的“小布達拉宮”——湖南芋頭侗寨
站在高處注視這片因山就勢的侗族村寨,無論規模大小,無一例外都是“桿欄式”木屋,幾座如寶塔般有著重檐飛閣的鼓樓在周圍的民居中顯得格外突出。芋頭侗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距縣城9km,芋頭侗寨是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一處重要旅游景點,是百里侗文化走廊中重要的村寨示范點,是展示風景名勝區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相傳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一侗族姓楊的青年帶著獵狗趕山,當趕山至芋頭界一帶時,獵狗在一塊草坪上趴下,就是不肯走。主人萬般無奈,只好說,我向空中拋食三次,你能接住,我們就留下來住家。結果獵狗無一落空,青年人信守諾言,在芋頭砍樹搭棚,住了下來。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青年人與逃難躲進山里的女子結了婚,這位姑娘能歌善舞,相傳蘆笙表演技藝就是由她帶來的。夫妻兩人生兒育女,繁衍楊姓宗室。現遺存寨中的“薩歲壇”,就是為祭祀這位祖母而建。
【湖南芋頭侗寨旅游貼士】
交通信息:
1:乘坐火車(高鐵)到懷化或三江南,然后前往通道
2:乘坐飛機到桂林或芷江機場,然后轉公路或高鐵前往通道
3:湘,桂,黔三地均有直達大巴前往通道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游覽線路:
重慶中青旅小編建議游覽路線:對外交通停車場、綜合服務中心——達摩師祖——塘頭橋——寨門、塘坪橋——寨門、塘坪橋——芋頭侗寨歷史展示館、蘆笙鼓樓、戲臺中心公共空間——侗民俗特色街、爬山廊、繡樓——薩壇——新建龍門一——觀景平臺、新建龍門二、學館碑記——牙上鼓樓——山腰服務點——觀景平臺——龍氏鼓樓、古井、山頂服務點——龍門——乾隆古井、井水碑記——涼亭——景亭——寨民民居——芋頭侗寨歷史展示館、蘆笙鼓樓、戲臺中心公共空間——休息涼亭、井亭——田中鼓樓、休閑廊——新建龍門一——臨溪石板路——寨門——對外交通停車場、綜合服務中心。
【湖南芋頭侗寨游玩攻略】
廻龍橋
寨門百米開外,有一座回龍橋,始建于乾隆42年。上世紀70年代,因年久失修,古橋受損。到了2009年,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捐建,回龍橋重建竣工,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還為橋提過字。在新修的回龍橋附近,一處荒草叢生的地方,依稀可見一塊印著“津梁有托”的石碑,這仍是乾隆年間遺存下來的。
“橋如長龍,屹立水上;水至回環,護衛村寨”。回龍橋采用侗族地區的“木樁圍欄固基法”而修建。據說出橋蹲石以外,其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是沒有一根鐵釘和其他任何鐵器固定的。真心為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術水平深深的感嘆!!
花橋(風雨橋、廻龍橋)、鼓樓和侗族大歌被稱為侗家三寶,侗族村寨建廻龍橋是有講究的,一般建在寨尾的水口處,水口是指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在侗族山寨,水被看作是“財源”的象征,水“環流則氣旺凝聚”,左右環抱猶如堆金積玉,因為“水來處為天門,水去處為地戶,天門欲其開闊,地戶欲其閉密”,從地理風水學說水口關閉為的是不讓財源流失。堵風水、攔村寨,使村寨“消除地勢之弊,補裨風水之益,因此侗族把水看成是游龍,所以龍從上游到橋邊,回頭守寨,有保護村寨人畜平安,人杰地靈之意思
侗寨攔門酒
侗寨攔門酒,這是寨子里古老的習俗,寨門口侗家蘆笙隊分列兩邊,蘆笙響起,圍著門口一排開來,左右兩邊的男女吹著蘆笙,正當中立著八位身著侗族傳統服飾的姑娘手里端著苦酒,每人手里都舉著裝滿米酒的粗瓷碗,按侗族規矩此時用不著客套,只需垂下或背著兩手,仰脖伸嘴去接,這樣一個姑娘敬一碗就可過關進寨。當然了大家也大可不必懼怕,因為侗族的米酒很甜,而且度數絕超不過15°,口感非常類似米酒比較香甜好入口。
攔門酒,表達著侗家人的熱情,像酒一樣濃烈,像山泉一樣清純。唱著熱情的民歌歡迎遠到而來的朋友們~如今的攔門酒已成侗家歡迎貴客光臨的一種隆重的禮節。對于攔門酒,客人需要一飲而盡方可進入寨子哦!
阿哥們都在鼓氣努力的吹著蘆笙,穿盛裝的阿妹舉著苦酒敬給遠方來的客人,青山綠水環保著的湖南芋頭侗寨,青青蔥蔥的格外美好,隨處都是各類的瓜果,蔬菜,走在路邊就可以隨手摘下一個大梨子,看著厚厚的外皮有點粗糙的樣子,咬一口里面可以香甜汁水四溢哦!
鼓樓
進入芋頭,最吸引我的也是它的鼓樓。鼓樓是議事、集會、娛樂的地方,內設火塘,是侗族人的圣地。芋頭古寨現存鼓樓四座,均為純木榫卯結構,不施一釘一鉚。夏天乘涼,冬天烤火,黃花垂髫怡然自樂。鼓樓懸臂和翹檐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雕梁畫棟,栩栩如生。這里是母系氏族遺存,女性地位比男性高,翹檐上的龍鳳,都是鳳在上龍在下。鼓樓共九層,每一層圖案都不同,描繪出侗族人民各式各樣的生產生活圖景。芋頭有4座鼓樓,座座有特色。寨中鼓樓簡樸地立于田中,龍氏鼓樓昂然立于山上最高處,蘆笙鼓樓雕梁畫棟最漂亮。
最奇險的要數“牙”上鼓樓,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懸于山坡下,因平地面積有限,為了獲取更寬闊的鼓樓廣場,古代建筑師采用懸空貼崖而建的辦法,在平地外拓展空間,底下用數十米的硬木支撐,延伸至山坡下,形成典型的“懸貼式”侗寨建筑風格。
最漂亮的是芋頭小學旁的“蘆笙樓”,這座占據了侗寨最中心位置的鼓樓共九層重檐,每一層雕梁畫棟的圖案都不同,描繪出侗族各式各樣的生產生活圖景。
芋頭侗寨里還有很多有來頭的特產:七彩顏色的”彩椒“、與貓屎咖啡異曲同工的“蟲茶”、黑暗料理界的明星“羊癟”等等等。
石板路兩邊一排排的特色小攤上,都是村民自家制作加工分裝的純正土特產,土蜂蜜、茶葉、臘肉、靈芝等。最特別的是“蟲茶”,一粒粒黑黑的看起來小小的,比起“蠶沙”要小很多,而且這個“蟲”不是蠶,吃是茶葉,和大家喝過的貓屎咖啡的來源是一個原理,這個小小的蟲茶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祛暑、解毒等藥效,在《本草綱目》上亦有記載。半罐一般能砍價到35一個,大的一罐就是70塊錢了。身邊的小伙伴們買了不少帶給家人呢!
具有清熱、祛暑、解毒等藥效的蟲茶,特別適合胃腸道不太好的人群食用的,用法問了下每次一指頭的量兌上一些溫水便可服用。
摸魚塘
“搶魚塘”活動在侗族淵源流長,相傳在很久以前,當地有個富裕人家,擁有百余畝魚塘。這年男主人因年老多病,便想在有生之年招婿進家門,繼承家業。消息傳出,方圓百里的臘漢們春心涌動,紛紛托媒登門求親。因求親者眾多,男主人一時不知選誰為婿,于是想出一個主意,讓求親的臘漢們到魚塘里搶魚,誰在燒完一炷香內搶得魚最多,就招誰為婿。
這個流傳千年的槍魚塘,在現在到是過起了每年一次像節日一樣的熱鬧。寨子里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都是可以下去參加摸魚,大多數的人是徒手靠經驗來摸魚,也有的裝備更加完善,背著麻袋,拿著竹子編成的后方有鏤空的竹籃來挖魚。不過,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具有豐富經驗,輕裝上陣的幸運兒才是摸魚最多的哦!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2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