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不僅僅是看山看水,還能學到相關的地質知識!最近湖北發布八條地質旅游路線。這些旅游路線既有豐富、優美、奇特的地質遺跡、人文及生態等高品質景觀,又突出科學內涵,兼具美學特色,賦有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解說形式和大眾喜愛的地球故事。湖北8條地質旅游線路推,選擇一條出發吧!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一
神農架大九湖-神農頂-官門山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這條線路有神農架群、輝綠巖墻、南沱冰磧巖等諸多地質遺跡。
神農架大九湖
大九湖位于渝鄂交界處。是一片沼澤地-山澗盆地,是亞高山的一片濕地。面積3萬多畝,海拔1700米,面積36平方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中間是一抹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深藏著這樣的處女平地極為少見。
神農頂神農頂風景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883.6平方公里,是以保存完好的森林自然生態系統為背景,以生態多樣性為特點,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主主題的自然生態旅游區,是神農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神農頂風景區在神農架南部的自然保護區內,山峰均在海拔3000米以上,堪稱“華中屋脊”。
官門山
官門山生態科普景區位于神農架省級旅游度假區木魚鎮官門山,209國道旁,屬于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范圍,是神農架重要景區和絕版景區,也是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交通指南:
武漢到神農架:在新華路長途汽車站乘長途車,每天晚8:00有一班從武漢發往興山縣的臥鋪車,第二日早6:00到興山縣,票價為90元/人。興山有小巴車可到達神農架木魚鎮(60公里),每半小時有一班車,票價為10元/人。也可以從武漢坐火車先到十堰(晚10:00點的火車,早6:00多鐘到十堰),然后到汽車站搭早7:30的客車,中午就可以到神農架的松柏鎮了。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二
丹江口太極峽—武當山變質巖峰叢地貌—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地質旅游線
看點:這條線路可看丹霞地貌和恐龍化石哦!
丹江口太極峽
太極峽位于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之畔,景區風光旖旎,丹霞地貌神奇瑰麗,石林景觀鬼斧神工,是旅游觀光、休閑養生、科考、探險的理想去處。
武當山變質巖峰叢地貌
武當山地處南秦嶺造山帶核心部位,峰巒疊嶂,神秘空靈,奇幽險峻,景色秀麗,鐘靈毓秀的自然風光與厚重的歷史文化交相輝映。變化奇幻的72峰、36巖、24澗、10石、9臺,獨特的變質巖峰叢地貌變幻奇特,世間罕見。
鄖縣恐龍蛋化石群
鄖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名傳海內外,分布面積達4平方千米,數量大,種類多,分布密集,最多一窩蛋達89個,是目前國內外地表保存面積最大恐龍蛋化石群,也是目前國內外唯一以恐龍蛋化石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恐龍的故鄉。
交通指南:
十堰(土關埡高速路口)→丹江口城區(姚溝路)→石鼓鎮→太極峽景區
太極峽景區→丹江口城區→丹江口城區→武當山鎮(原老營鎮)→武當山風景區
武當山風景區→鄖縣→柳陂鎮青龍山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三
長陽方山石林—天柱山—清江畫廊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這條線路是世界上少有的集地層古生物、構造、河流和峽谷、峰林地貌及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地質教科書。
長陽方山石林
方山石林位于天柱山腳下,景區內有奇峰瀑布、山泉怪石、洞穴巖屋、古藤珍木、絕壁峽谷等百余處大小地質奇觀。其中,絕壁棧道長達6300多米,堪稱世界第一。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清江北岸,海拔1445米,孤峰峙立,拔地聳立,有健筆凌云之勢。
清江畫廊
清江自古就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畫”的盛譽,是一塊美麗而又神奇的土地,大自然鬼斧神功,不僅雕塑出一幅天然的清江地質畫廊,孕育了19萬年前人類遠古祖先—長陽人,還是一本記載地球歷史的、向人們敘述著隱生宙以來地球的演化歷史,敘述著長陽乃至我國南方曾經發生過的多次滄海桑田變化和與此相連的生物多樣性事件,一個世界上少有的集地層古生物、構造、河流和峽谷、峰林地貌及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地質教科書。
交通指南:
宜昌→長陽縣津洋口→鄭家榜→方山石林
方山石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城西34公里的清江北岸的國家級清江森林公園→天柱山
天柱山→土家風情街→清江畫廊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四
騰龍洞—恩施大峽谷—梭布埡石林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這條線路是我省喀斯特地貌最具典型性的旅游地。
騰龍洞
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是我省喀斯特(巖溶)地貌最具典型性的旅游地。其中,騰龍洞為世界級的喀斯特洞穴,具有世界最大的洞穴廳堂。
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兼喀斯特地貌、構造地貌、冰川地貌為一體,具有打造世界級大峽谷的資源基礎。它不僅可以打造成為喀斯特精品地質科普旅游線路,成為我省全面普及喀斯特(巖溶)地質知識和觀光的旅游路線。也是構造峽谷地貌觀光、教學實習、科普的重要基地之一。
梭布埡石林梭布埡石林由奧陶紀灰巖組成,分布面積廣,現已開發出7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景觀奇特而典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觀賞價值。
交通指南:
從武漢坐火車到利川,利川火車站或其他地方打的到利川交警大隊旁邊的騰龍洞大牌坊再坐專車到景區,坐6路公交車也可以到達。
騰龍洞→318國道→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恩施舞陽壩長途客運站→景區專線巴士直達梭布埡石林
大別山天堂寨—薄刀峰—龜峰山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有形成于距今28億年前湖北最老的巖石
大別山天堂寨
大別山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悠久。古今英才眾多,花崗巖地貌山高、谷深、林密,羅田天堂寨象鑲嵌在大別山中的一顆璀燦明珠。
薄刀峰
與天堂寨對峙的薄刀峰由數十個群體山峰組成,主峰山形如薄刀,如雄獅高踞,峰危巖險,嶺奇瀑秀,松松有形,石石成趣。這里分布有形成于距今28億年前湖北最老的巖石之——麻巖和板塊碰撞形成的蘭閃石片巖和榴輝巖。
龜峰山
龜峰山號稱“中華長壽山”,整個景區由神奇的龜頭、雄偉的龜背、形象逼真的龜尾等9座山峰組成,方圓100多公里,最高海拔1320米,被稱為“天下第一龜”。龜峰山風景區內山勢險峻,尤其是神似龜頭的龜峰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拔地而起,垂直高度達300余米,終日白云環繞,風光如畫。
交通指南:
岱黃高速→武漢外環→甘棠,紅安出口→106國道(麻城方向)→官田畈收費站→麻城縣城→省道(勝麻線)→九資河鎮→天堂寨
天堂寨→九資河鎮→薄刀峰
薄刀峰→羅田縣城→龜峰山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六
宜都奧陶紀石林—古潮音洞—柴埠溪石林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這條路線有古奧陶紀地層的博物館、大型寒武系石灰巖溶洞、石柱林巖溶地貌等。
宜都奧陶紀石林
宜都奧陶紀堪稱古奧陶紀地層的博物館,景區內石奇林密,曲徑通幽,分布著形象逼真的神龜、憨態可拘的石象、險象環生的棧道、千姿百態的石林、暗藏玄機的石門等自然天成的景觀。
古潮音洞
古潮音洞為大型寒武系石灰巖溶洞,上下旱水兩洞,洞疊洞、洞連洞、洞洞相通,深不可測,距今尚無人能穿其源。洞內廳壁掛滿鐘乳石,千姿百態,似百獸,在現代燈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千變萬化、一步一景、換步變景。
柴埠溪石林
五峰古有“桃源勝境”的稱謂,今有“溶洞王國”之美譽。柴埠溪以少有的石柱林巖溶地貌為特色,典型的峽谷峰林景觀有“百里幽峽柴埠溪,三千奇峰仙境地”之稱。此外,2000m以上的剝夷面、迷宮般的白鹿、國內最雄偉的白溢寨向斜地貌及其構造地貌、峽谷地貌、巖溶地貌、河流地貌等均極具特色。
交通指南:
奧陶紀石林景區距宜昌市70KM,距宜都市40KM,相距古潮音洞與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均在20KM左右,鴉來復線公路由此經過。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七
咸寧九宮山—隱水洞—溫泉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可看碳酸鹽巖石洞穴
咸寧九宮山
九宮山以花崗巖地貌為主,它兼具構造侵蝕地貌的雄偉壯觀和花崗巖奇特造型的玲瓏秀美,加上少量變質巖、沉積巖的點綴,陽剛與嫵媚相統一,意境別具神密多姿,景觀別具一格。
隱水洞
隱水洞是一處典型的由斷裂構造控制的、巖溶地質作用形成的碳酸鹽巖石洞穴,長約5180米,并發育流量充沛的地下暗河,水深達3m而可通游船。洞內次生化學沉積物類型齊全,有大量奇麗多姿、玲瓏剔透的天然石筍、石鐘乳、石幔、石幕、石瀑、石田等,它們多呈金黃色或乳白色,姿態萬千,奇特壯麗,其造型之逼真、體量之巨大,在全國游覽洞穴中都是罕見的,在湖北更是絕景,被譽為“洞天華中—中華天洞”和“神秘的地下明珠宮殿”,是集科學價值、美學價值于一體的地質遺跡資源。
溫泉
咸寧溫泉早在1400年前的唐代就名聲在外,號稱“華中第一泉”,集中分布于溫泉鎮潛山腳下的淦水河床,共有泉眼14處。因特定的地質條件,斷裂深循環中的地下水受其深部增熱,并借助發育于區域背斜核部的張性斷裂而導出地表。溫泉資源儲量豐富,水溫適中,且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無論在溫泉的資源儲量,溫泉的科學價值,溫泉的旅游經濟價值,還是現在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咸寧溫泉皆是國內溫泉的典型代表,在湖北省內更是獨一無二,是正式命名的“中國溫泉之鄉”。
交通指南:
武漢武昌宏基客運站,到通山縣東站后,坐直達九宮山班車(時間90分鐘)。
九宮山→通山縣城→隱水洞
隱水洞→通山縣城客運站→咸寧溫泉
湖北地質旅游線路八
黃石大冶鐵山礦業遺跡—銅綠山古采坑遺址及礦業遺跡地質旅游線路
看點:可通過銅綠山古礦冶遺址追溯鐵礦歷史。
大冶鐵山礦業遺跡
大冶鐵礦從公元226年三國起開采至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解放后從1958年7月1日大規模機械化開采至2004年,已成功剝離廢石3.7億噸,生產礦石1.3億噸。大冶鐵礦是是中國第一家用機器開采之大型露天鐵礦;是漢冶萍公司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張之洞創辦眾多洋務企業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礦山;是毛澤東主席視察過唯一一座鐵礦山;在大冶鐵礦爆發過中國唯一一次以勝利告終的下陸大罷工;組建過中國第一支地質勘探隊429隊,有運用現代力學治理世界第一高陡礦坑邊坡歷史;興建了亞洲第一硬巖復墾基地。大冶鐵礦不僅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豐富的礦業遺跡,使它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礦山公園。
銅綠山古采坑遺址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位于黃石市西南,是建國以來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發現于1973年,分布范圍約2平方公里,地表遺存的古代煉渣在40萬噸以上。以考古發掘,清理出西周至漢代千余年間不同結構不同支護方法的豎井、斜井、盲井數百座,平巷百余條,以及一批春秋早期的煉銅豎爐。隨同出土的還有大量用于采礦,選礦和冶煉的銅鐵、竹、木、石制生產工具,它是中國迄今發掘規模最大,生產時間最長,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古銅礦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初步回答了中國青銅時代銅是怎樣開采、冶煉這一重要歷史課題,為研究中國礦冶技術發展史提供了一批珍貴的實物資料。它有力地說明,中國古代采冶技術有一套獨立發展的體系。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內涵十分豐富,除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外,在保護區內尚有古礦遺存,可供今后發掘研究。
交通指南:
武漢乘坐火車到黃石站→乘坐22路在老下陸站下車→乘坐18路公交在18路車站下車→步行至銅綠山古礦遺址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269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