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清涼山舊址
清涼山,又名太和山。在延安市城東北延河對岸,隔河與鳳凰山、寶塔山三足鼎立,遙遙相望,山勢高聳峻峭,殿宇磷峋,金碧輝煌。清涼山名勝有18洞、24景、40多處摩巖石刻、詩詞、題詞等。山頂有太和殿一座。山下有著名的萬佛洞。萬佛洞西側山坡上有盧毗崖、三世佛洞、彌勒佛洞、釋迦而不墜,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到此游觀。此外還有詩灣、水照延安、月兒井、琵琶橋、撒珠坡、俊峰泉、插金巖、落星巖、定癡泉等名勝古跡,分布于萬佛洞周圍。清涼山自古就是佛教勝地,有“金仙勝境”的美稱,山上還有《解放日報》社、新華通訊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等革命舊址。地 址:延安市區中部延河北岸
開放時間:08:30—17:30
門 票:30元
14、“四八”烈士陵園
“四·八”烈士陵園坐落在陜西省延安市,是為紀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飛機失事遇難的愛國教育家黃齊生先生等9人而建造的陵園。解放后,1957年黨中央決定重建“四·八”烈士陵園。新建的陵園設在原八路軍總部王家坪北側,背枕清涼山,面對延河水。陵園里有紀念堂、紀念塔、紀念亭、陳列室、陵墓臺等建筑物。
地 址: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
開放時間:08:30—17:00
門 票:免費
15、橋兒溝革命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城東北5公里處,是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會址和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院址,中共中央黨校一度也曾設在這里。現有教堂一座,魯藝音樂系、戲劇系、美術系及工作人員住過的石窯52孔(含兩個過洞),平房13間。橋兒溝天主教堂始建于1930年,1934年竣工,高25米,寬16米,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937年至1939年2月被辟為中央黨校禮堂。其間,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此召開。之后,1939年8月至1945年10月,這里又成為魯藝的禮堂。1988年至1990年,國家文物局投資,對教堂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
地 址:陜西省延安寶塔區橋溝村
開放時間:8:00-17:00
門 票:30元
16、子長縣瓦窯堡會議舊址
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現在這里供參觀的有瓦窯堡會議舊址、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國抗日紅軍大學舊址和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舊居等。
地 址: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
開放時間:08:00—17:00
門 票:免費
17、寶塔山景區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于延安城東地,延河之濱,在山上可鳥瞰延安整個城區。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作寶塔山。寶塔山高1135.5米,山上寶塔,始建于唐,現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寶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標志和象征。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這座古塔成為革命圣地的標志和象征,建國后,國務院將延安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幣二元券正面圖案為“延安寶塔山”。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頒授的獨立自由勛章,核心圖案就是寶塔山。
地 址:陜西省延安城東南
開放時間:06:00—20:00
門 票:旺季41元,淡季31元
18、洛川縣洛川會議紀念館
洛川會議紀念館地處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之間,位于洛川縣城以北210國道10公里處的永鄉鄉馮家村。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0公里,南距古城西安220公里。洛川會議紀念館現存對外開放的舊址舊居有洛川會議舊址、警衛隊、機要室、總務處四處舊址及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徐向前、肖勁光七位領導人舊居24孔窯洞,16間瓦房。總占地面積19869㎡。現收藏有二級文物6件、三級文物19件,一般文物863件。洛川會議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重點景區之一。2007年被列入中央“一號工程”范疇內。2008年被國家納入陜西省首批免費開放的五個博物館紀念館之一。
地 址:陜西省洛川縣永鄉馮家村
開放時間:09:00—17:00
門 票:免費
19、南泥灣革命舊址
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方圓百里。1941年春,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所以,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內,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現在,南泥灣供游人參觀的有當年開墾的大片梯田、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毛澤東同志視察南泥灣時的舊居、九龍泉和烈士紀念碑,九龍泉和紅樓等革命遺址。其中“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通過實物、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
地 址:陜西省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
開放時間:08:30—17:00
門 票:免費
20、志丹縣保安革命舊址保安革命舊址,位于陜西省志丹縣城北炮樓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位于陜西省志丹縣城保安鎮。劉志丹(1903-1936),陜西保安人,前中共陜甘邊軍委和西北軍委主席,1932年陜甘紅二十六軍創始人之一,1934年開辟保安為中心的陜甘邊蘇區(同年保安縣改名赤安縣),1936年紅軍東征戰斗中犧牲(當年赤安縣改名志丹縣)。原1933年創建于瑞金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在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改名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1936年由瓦窯堡遷保安鎮。
地 址:陜西省寶塔區紅都街050號
開放時間:8:30-17:00
門 票:4元
21、陜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市南關市政府辦公樓北側。1939年2月至1949年6月,除轉戰陜北一年外,陜甘寧邊區政府一直駐守這里。起先邊區政府在山上土窯洞里辦公,后來遷至現址。正面有5孔窯洞,中間窯洞是邊區政府會議室,上書"辦公廳"3個大字。左右兩邊各有13孔石窯洞,臨街一側有20間小青瓦房。山坡上有林伯渠的舊居。
地 址:陜西省延安大學舊址南300米
開放時間:08:30—17:00
門 票:免費
22、中共西北局革命舊址
位于延安城南花石崖砭。1941年5月13日,中央決定將1939年初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和陜甘寧邊區中央局合并,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以加強黨對西北地區(包括陜甘寧邊區)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書記先后由高崗、彭德懷、習仲勛擔任。1942年9月,西北局由延安城北張崖村遷到現址。1947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撤離延安,轉戰陜北。1948年4月21日,我軍收復延安。5月中旬,西北局機關遷回延安,駐王家坪。1949年6月14日,西北局遷入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將陜甘寧邊區建設成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舊址現存石窯洞及土窯洞20余孔,磚木結構瓦房4座。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決定將該舊址歸入于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遺址之中。
地 址:陜西省延安城北張崖村
開放時間:8:30—17:00
門 票:免費
23、吳起鎮革命舊址吳起鎮革命舊址,位于吳起縣吳旗鎮城內硯洼山南麓。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吳旗(當時稱吳起)鎮,進入西北蘇區,從而勝利地結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吳旗鎮革命舊址包括毛澤東舊居、張聞天舊居等,分為南北兩院,南院為毛澤東舊居。兩院之間,有石砌過洞相連。為紀念吳旗鎮“切尾巴”戰斗的勝利,平臺山改稱勝利山。山之東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塔。建國后,人民政府對舊址進行了大規模維修。
地 址:陜西省延安市吳旗城內
開放時間:08:30—17:00
門 票:10元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2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