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古鎮擁有非常極具歷史意義的,這里是吳越文化和古代江南文化的匯聚地,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歷史建筑群,原汁原味的江南美食令人垂涎三尺,下面給大家分享黎里古鎮門票最新消息。

門票價格:免票,不需要門票
開放時間:
老街上不限制,端本園(9:00-16:30)、柳亞子紀念館(9:00-16:30);黎里古鎮展示中心(9:30-11:30,13:00-16:30)
咨詢電話:0512-63362831
黎里古鎮位于吳江市東南部,東臨上海,北通蘇州,南與浙江嘉興相鄰,面積121.5公頃,古鎮保護范圍46公頃,明清民國建筑9.7萬平方米。
全鎮人口3.8萬人。南北向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及207省道,與東西向的滬蘇浙皖高速公路及318國道交會于古鎮北側,還有蘇同里一級公路和太浦河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黎里鎮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黎里在唐朝成村,北宋時形成東西兩個相當規模的村落,公元1127年,趙宋南渡,黎里人口激增,升格成為集市,明成化、弘治年間,成為吳江縣巨鎮。

清代,黎里鎮排定了“周陳李蒯汝陸徐蔡”八大姓,每個姓都有庭院深深的住宅,一般在五進至六進,最多達九進。
每個姓都有弄堂,蒯家有老蒯家弄、新蒯家弄、南蒯家弄和南柵蒯家弄四條,最多的是蔡家弄,一條中蔡家弄之外,還有東、西、南、北、中4條。
全鎮至今保留弄堂115條,其中暗弄90條,明弄25條,超過百米的11條,有明暗并列的雙弄,有兩條暗弄相并的雙弄,更有子母弄和三岔式的弄中弄,堪稱江南古鎮之最。

黎里有各級文保單位33處。柳亞子舊居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鴻壽堂、洛雅草堂為江蘇省重點文保單位,還有徐達源故居等市保市控單位31處。
黎里積淀著宋元明清和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有宋代的橋和井,有元代的欞星門,有明代建筑鴻壽堂和進士第,清代的古建筑更多,有祠堂,有園林,有藏書樓,有著名的廳堂,也有紀念名人的圣堂。

黎里的古市河長約2500米,古駁岸4000米。市河上橫跨有12座古橋,其中原汁原味的8座。河埠頭256座,形式多種多樣,有單落水,有雙落水,還有淌水式。河埠和駁岸上,分布著254顆纜船石。

南宋以來,黎里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有狀元1人,進士26名,舉人61名。南宋時有趙磻老、魏憲和魏志,有特奏名狀元魏汝賢;明代有憑外交安撫安南國的太常寺少卿凌信,有著名女畫家汝文淑;
清代有工部尚書周元理,攪入楊乃武小白菜案的浙江按察使蒯土薌,編寫《黎里志》和《黎里續志》的徐達源和蔡丙圻,抗擊沙俄的愛國將領張曜等等。
近現代著名人物更多,1903年創辦吳江第一所女學的倪壽芝,袁世凱復辟時宣布吳江獨立的殷佩六,愛國詩人南社主帥柳亞子,中國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國際大法官倪正燠,中共早期婦女領袖張應春,“是醫國手”(孫中山語)金誦盤,水利專家汝賢,農學家倪慰農,翻譯出版家蒯斯矄,教育家柳無忌,竹刻家徐孝穆,還有南社、新南社社員蔡寅、毛嘯岑、朱劍芒等也有都相當的知名度。

黎里文保所內保留各種碑刻30余方,主要有乾隆御筆“梅花碑”,張問陶和劉墉合作的“祝壽圖碑”,董其昌臨摹顏真卿《贈裴將軍》手跡碑,光緒三十年的《江南蘇州府嚴禁抗租碑》等。
柳亞子舊居內有文物藏品一至三級品120件,待定藏品數百件。其中宋教仁的行書對聯堪稱海內孤品,何香凝、尹瘦石的丹青,白蕉、沈尹默等人的墨寶,都是文物中珍品。
2012年1月31日,黎里古鎮綜合開發正式拉開序幕。2014年3月,黎里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交通指南:
上海淡水路長樂路乘坐滬商高速專線
在金澤汽車站下車換乘青金線2站
在汾湖站下車換乘7319路12站
在行政中心站下車換乘796路23站
在黎里派出所站下車到黎里古鎮
蘇州火車站乘坐地鐵4號線 (同里方向) 23站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在同里站下車換乘吳江黎里專線 (或 定制旅游專線公交黎里線 ) 1站
在黎里汽車站下車換乘7323路 (或 793路 7317路 ) 4站
在黎里派出所站下車到黎里古鎮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東安路248號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40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