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這里的購物更是被人們喜愛,每個來香港旅游的顧客都不會錯過來這里大買特買一次,來完成自己的香港之旅的,似乎這樣的香港之旅才是全部的結束。
那么,對于這樣經濟發達的香港,卻被說這里的移動支付率是沒有大陸的高的,這是真的嗎?這么受到購物者喜歡的地方竟然沒有多少移動支付,還真是令人不敢相信,直呼這是不是真的!
那么,記下來,小編來幫助大家來答疑解惑吧!看看香港的移動支付是不是真的就如傳說的一樣。
香港移動支付落后嗎?
“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已經習慣于掃碼支付的國人到了香港旅游,習慣性地掏出手機時,卻發現,香港的移動支付落后很多內地很多。
早已正式進軍香港的支付寶,雖然已經在此深耕數年,卻仍然沒能讓香港人養成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時至今日,香港同胞依舊對移動支付并不太感冒。
為什么香港移動支付普及率低?
1、八達通的普及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其實無現金支付這件事,港人應該不難理解──香港是全球最早推動電子貨幣的地區之一,「嘟一嘟」八達通過數!
過去二十年香港電子貨幣發展確實領先,香港本地支付系統“八達通”于1997年面世,這張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功能于一體的卡片,可以覆蓋幾乎所有的日常消費。
目前,在香港市面上逾8000家不同行業的服務商,旗下超過1.9萬個零售點設立八達通支付服務。我不知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中環的外國朋友對八達通贊不絕口,說比他們的國家實在方便先進得多,出街不用帶零錢,半個月不去銀行排ATM都都行云云。
想想也是,18年前八達通誕生時,美國很多人連手機都還沒有呢,更遑論是手機銀包NFC支付。曾幾何時,八達通是世界上最成功、普及程度最高的電子貨幣,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發展電子貨幣系統時,也要向香港八達通偷師。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八達通曾經代表了香港貨幣電子化發展的高度!

2、信用卡分走了大量市場
信用卡也在香港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數據顯示,2016年平均每個香港市民擁有2.5張信用卡。
信用卡簡單來說就是先借錢花,到結賬日再還給銀行。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跟借記卡和八達通差不多,你要先把錢放進里面,然后你才可以使用它們。然而放錢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里面就代表著你需要信任它們的系統。
此外信用卡的積分、送禮物、優惠活動也牢牢地增加客戶粘性。

3、香港市場太小,缺乏如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投入巨額資源,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其實,內地的移動支付習慣也是在2015年以后,隨著支付寶、微信的紅包大戰,突然一夜爆紅的,兩家公司通過狂撒紅包、支付立減、送掃碼器,俘獲億萬用戶的信任。
也只有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高估值的互聯網公司才有如此巨大的資本才愿意投入數十億巨資。在香港即便是長江實業、新鴻基也無法投入這么大的資源。

4、香港人在觀念上的確非常傳統,現金支付仍然大行其道。
這也我深入了解香港社會后才發現的,經常在便利店看到本地的老人慢吞吞地數著硬幣付款,效率極低,我排隊在后面真的急得不得了。很多對公支付仍然要求用支票付款,最令我不適應的就是寫支票。
即使獲得了香港匯豐銀行的卓越理財賬戶(相當內地的銀行的白金賬戶),但是用繁體中文寫支票仍然令人十分困惑。企業愿意使用支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香港企業沒有國內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甚至很多大企業還在使用Excel處理財務。
2018年,支付寶與微信的支付大戰,從境內打到了香港,不約而同地罕見大燒錢,試圖誘惑香港人扔掉信用卡。
首先是騰訊的子公司 WeChat Pay HK,其注冊用戶數在 2 月激增了 44%。而為了取得這一成果,微信支付為此付出估計高達 3500萬港元的成本。
2018年3月8日,螞蟻金服宣布與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在香港組建合資公司 AlipayHK。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同時表示,支付寶香港版(支付寶HK)在香港用戶已超過 100 萬,合作商戶突破 1萬間。

就目前來看,香港已經在慢慢的接受著這中移動支付手段的進入,畢竟香港對于很多內地和其他國家的人來說是一處非常好的購物天堂,所以就發展趨勢來看,移動支付慢慢的普及在香港是指日可待的,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4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