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蒙山景區要在國慶左右才能開放,如果有迫不及待的小伙伴可以前往太原蒙山大佛,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關于這個景點的門票信息,大家在前往的時候可以看看呢。

要門票嗎+門票價格
要的。在2017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收費了。,山西蒙山大佛景區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景區將全面進入市場化、公司化運營階段。經晉源區蒙山景區改制領導組決定,定于2017年8月1日起景區開始試運營,8月10日正式運營。門票價格為:70元/張

交通路線
1、從太原市內出發,可乘坐到羅城的公交車:5路,308路,463路,839路,848路,858路;如果你在太原火車站,可以坐1路公交車到下元總站下車,轉乘5路車到羅城總站下車。
2、駕車沿舊晉祠路,到達高速收費站羅城口時,路邊有明顯指示標志通往景區。、
介紹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
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并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
這一座橫跨在開化峪口上的古石橋,名叫“御駕橋”,也叫“龍橋”。因為歷代皇帝每次朝拜蒙山大佛,都要從這座橋上走過,御駕橋便因此得名。據考證,唐高祖李淵、高宗李治、女皇帝武則天、晉王李克用和五代后漢高祖劉知遠、北漢英武帝劉繼元等帝王,都曾經御駕親臨蒙山、瞻拜朝禮大佛,途徑這座古橋,來祈求大佛保佑他們或雄霸九州、或國運長久。經歷了上千年的自然風化,御駕橋至今依然保持了它的古樸莊重。
原來的寺院,破損比較嚴重,2006年在原址上進行了修復。寺院不大,為一進院落。小小的山門上,“觀音堂”三字匾額,為山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袁旭臨先生書寫,當地人稱為“活字匾”。這是因為原本陰刻的字體貼金后,經陽光反射到人們的視線中,您的視覺就會感到字體一會兒凹下去,一會兒又凸起來的緣故。大殿正中,供奉的是手持凈瓶的觀音菩薩,左右分別是善財童子和小龍女,觀音菩薩的四周是佛教中的十八羅漢像。佛經上說,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護法眾弟子,他們常駐人間弘揚佛法并受世人供養。因此塑造時可以受佛教程式的約束。寺院中常見的有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
寺廟香火一直不錯,多有信男信女來此上香,據說很靈驗。
寺廟對面就是寺底村,原來是知青們上山下鄉的地方,下面這四排窯洞就是當年知青所建,在路兩邊可以看看當年的照片,不過這里已改為飯店,在夏日可以在此吃吃農家飯。
在看到大佛之前,首先要經過開化寺,寺前是一塊平整的開闊地,有一片桃林。燦爛的陽光灑在寺廟四周,天高云淡。
過去的蒙山開化寺,分前后兩院即前寺、后寺,鼎盛時期有僧侶300多人,不難想象當年有多少佛教信眾到此拜佛參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開化寺前寺,前寺坐西朝東,曾經為三進式院落,建筑宏偉壯觀。由于元代戰火以及“十年文革”動亂的破壞,開化寺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現存建筑僅有北宋連理塔和后殿藏經閣,新建的鐵佛殿中供有唐代早期的鐵佛,五龍洞尚存明代的壁畫,殿宇中的彩塑多為近年之作。寺院的山門、鐘鼓樓、過廳、大殿、廂房、耳廳等建筑的遺址尚存,今后還需酌情修復。此外,寺院內外還發現了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歷代碑刻、墓塔銘記數十塊,記載了這座千年古剎的輝煌歷史與滄桑變化。

寺院里有連理雙塔,邑志6稱“釋迦如來舍利塔”,它近觀雋雅秀麗,遠眺猶似兩朵未開的花蕾,為磚砌單層兩基塔,兩塔基底相連,故稱連理塔,在全國各地也屬罕見,是太原市最古老之塔。
兩塔南北并立,東向,相距三米,南塔額“化身舍利塔”,北塔額“定光舍利塔”,兩塔形制相同,塔平面呈方形,均高8米,須彌基座高3.3米。塔身邊寬各3米,高2.5米,正面中開青石卷門,陰刻卷草、花瓣。門榻飾火焰,嵌題額。另三面個劈半開門直棋假窗,塔檐磚疊澀十一,出檐0.5米,高1米。塔頂層層內收,成方形臺座。塔剎呈八角形亭臺式,頂部裝飾已塌落。經考察,原塔頂上砌八角蓮瓣三層和小佛鑫一呈層,級頂為八角寶珠,系由唐到宋的過渡形成,為我國建筑史上級有價值的建筑范例,是太原現存僅有的“花塔”實例。從宋淳化元年(990)始建,迄今已有1011年的歷史,未經重修,是山西現存最古老佛塔。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如果從建筑手法上看,塔的亭柱、闌額、普柏枋、斗拱和鐫刻圖案,則是精細的宋代作法。因此說,這一造型別致、比例勻稱的連理“花塔”,作為由唐及宋的一種過渡性墓塔建筑,盡管千年歲月給它留下了斑駁裂痕,上部塔身風化嚴重,但仍然不失其曾經有過的輝煌和美麗,為中國古塔建筑史上的稀有范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近年來對塔的上部進行了修復。
連理塔前許愿的古槐,此處多是情侶們來許愿的場所,多有留影,寓意白頭到老。
站在寺前的觀佛臺上向左側望去,兩里遠處有尊大佛橫空出世,那就是極盡榮耀和磨難的蒙山大佛。修復后的蒙山大佛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間坐高40米,通高66米,大佛兩耳齊肩,雙目微睜,背依群山,盤腿而坐,其中新添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約140余噸,寬大的胸肩、修長的雙臂從兩側石崖中呼之欲出,莊嚴壯觀,讓人嘆為觀止,昔日風采再現。
中國蒙山大佛自問世以來,備受皇家關寵,僧眾喜愛,為弘揚和傳播佛教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覺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后,終于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后人所知。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才在無意中發現了大佛的遺跡。幾年來,省市政府和晉源區都十分重視蒙山大佛景區的開發,經過努力,日前蒙山大佛像的修復已接近尾聲,道路的修建,景區的綠化工作已經完成,現在正在修流水和荷塘,一個既能體現當地地理文化特征,又能滿足群眾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即將與游客見面。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4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