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寺是廣東韶關地區一座非常有名,香火十分旺盛的寺廟,建立的時間也有百年了。經歷了歷史和戰火的洗禮,仍舊保存完好也實屬不易,許多前往韶關進行旅游的小伙伴也都會去該寺進行一番上香拜謁。
南華寺介紹
南華寺坐落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市區南約24公里。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1983年,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門票價格:20.00元
地址:南華寺位于韶關市南二十公里庾嶺分脈的山麓中, 座落在曲江縣馬壩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關市區24公里。

建筑布局
南華寺廟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軸線上,結構嚴密,主次分明。進入第一道山門曹溪門(又稱頭山門)后,就是放生池。池為橢圓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圓柱挑角、攢尖頂式五香亭。寶林門是南華寺第二道山門,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門聯是“東粵第一寶剎,南宗不二法門”,橫批是“寶林道場”。鐘、鼓二樓相對,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明清兩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樓分三層,歇山頂,檐角挑起,格子門窗,鐘樓頂層懸有宋代鑄造萬斤銅鐘。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代重建,原為羅漢樓,后改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彌勒佛像,后面塑韋馱像,兩邊塑四大天王像。
全寺建筑的風格,呈中軸線兩邊對稱布局。從正門進入,依次是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南華寺所見格局,重修于1934年,由時任廣東西北區綏靖公署主任李漢魂資助,著名高僧虛云和尚主持,歷時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

禪宗建立
六祖惠能在這里創立了禪宗,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是中國的獨創,是典型的中國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禪學,沒有禪宗。相傳達摩從印度來到北魏,提出一種新的修行方法。達摩把他的這一禪法傳給慧可,慧可又傳給僧璨,然后傳道信、傳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傳法,建立北宗;惠能在南方傳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漸趨衰落,而惠能的南宗經弟子神會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禪宗的正統地位,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為成為禪宗實際上的創始人。由于從達摩到惠能經過六代,故傳統舊說將達摩視為“初祖”,而把惠能稱為“六祖”。
禪宗發展
禪宗創立之后,影響不斷擴大,自身也不斷發展,形成了曹洞、云門、法眼、臨濟、溈仰五大宗派(世稱“五家”),它們不但取代了國內其人宗派的地位,而且還傳播到國外。公元九世紀,傳入朝鮮;公元十二、三世紀,又傳入日本,并成為這些國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禪宗又自東亞傳至東南亞乃至歐美等國。每年都有大批國外的佛教徒前來南華寺朝拜祖庭。

寺院地位
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被譽為嶺南禪林之冠。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6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