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是一處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特色古城鎮(zhèn),內(nèi)部擁有大量的古代精美古建筑,大量的原居民在古鎮(zhèn)生活,完美的保留了古鎮(zhèn)名俗風(fēng)情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核,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旅游目的地。
我們到平遙的時候并不是很晚,那也要先把各人宿營的房子號下來。有人把我們引入一家賓館,想起我二十年前來平遙時住的那個民宿就特民,就是二進平房院子,這座賓館可是五進樓房,很奢華的。看看第一進,東西有廂房,北房有二樓,中間是穿堂屋。

第二進,東西廂房也有二樓,和北房二樓相通,北房中間也是穿堂屋。北房布滿華麗的晉派彩繪木刻裝飾。樓上居然掛著一塊“寶婺星輝”匾,還是溥儀的老師、大名鼎鼎的梁鼎芬在光緒16年(1890年)題的,不過沒說是送給哪位女子的。婺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婺女星,唐代厲玄有詩“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攜”。寶婺星輝是說女子像星星一樣輝煌,用來給女子祝壽。這里的這塊匾來路不明,帝師所題賀壽匾為什么會流到平遙?光緒年間還有一塊非常有名的“寶婺星輝”匾,是翰林院大學(xué)士孫家鼐在光緒34年(1908年)題給好友汪世培之妻沈氏七十大壽的,那是一塊金匾。

第三進,東西二層廂房,沒有北房,而是一座一殿一券垂花門。
然后要走第四進院子旁邊的夾道。

夾道墻上的扶手欄桿很別致。
夾道走到頭有一座垂花門。
進了垂花門才是第五進院子,我們當(dāng)然要住在樓上。
雖然是在樓上,屋里還是可以睡炕,不是土炕,是磚炕。你看那炕洞的位置,晚上睡覺肯定頭腦發(fā)熱。其實這是電火炕,到處一般兒熱,而且是炕上擺著一個大床墊,就是體驗一下睡炕的情調(diào),沒有睡炕的感覺。
這個院子雖然是新蓋的,可還是遵照了晉派建筑布局,多進院落、夾道、穿堂屋和垂花門都全了。只是廂房有二樓比較特殊,這也是為了開旅館多住人。
卸下行囊之后,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出門走上了城里的康莊大道西大街。我上次來是把車開到客棧的院子里,現(xiàn)在可不行了,游客的車不能進城,西大街也都是步行街了。

根據(jù)考證,說這座平遙古城最早是建于西周的周宣王姬靜時期,也就是公元前823年左右。這個時候是周宣王5年,周宣王即位登基初期,當(dāng)時他重用的幾位大臣是召穆公和尹吉甫等人。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經(jīng)常騷擾西周,甚至威脅到鎬京,周宣王便派遣尹吉甫率兵出擊犬戎。
尹吉甫可是個神人,傳說他是軒轅黃帝的后裔族人。尹吉甫文武雙全,他還是《詩經(jīng)》的編輯部主編,號稱中華詩祖。尹吉甫和希臘的荷馬差不多是同時期的人,《詩經(jīng)》和《荷馬史詩》的內(nèi)容也差不多是同時期的。尹吉甫出兵東伐打敗了犬戎,然后還不依不饒地追著犬戎揍,一直追到太原一帶,他就站在那里使勁跺腳,假裝還在追。那些犬戎人也不敢回頭,就一個勁地跑,一直跑沒影了。這尹吉甫就從太原往南一點駐扎下來,他就看見了平遙城。當(dāng)時的平遙城墻很不高,達(dá)不到尹吉甫的設(shè)防要求。尹吉甫就加高加固了城墻,并且在城里修建兵營等設(shè)施,這就是現(xiàn)在平遙城的雛形。這么一說,在尹吉甫筑城之前就已經(jīng)有一座平遙城了,只不過是沒有達(dá)到要塞的程度。那平遙城的歷史就還要往前推,推到什么時候?我估計應(yīng)該前出到黃帝大戰(zhàn)蚩尤的年代,黃帝肯定是得勝后在這里留下了一只隊伍。
按照周史來說,周宣王是第十一世王,而他祖上的周成王早已經(jīng)把平遙這塊地方賜給了御弟叔虞了,而且叔虞的兒子燮也早已把此地改稱晉了。這段時間,就是周成王元年到周宣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042年到公元前822年,晉還是西周的諸侯之一,也就是晉侯。尹吉甫東伐犬戎時應(yīng)該是晉獻(xiàn)侯初期,不知道當(dāng)時隨同作戰(zhàn)的晉軍和犬戎的作戰(zhàn)情況如何。不過無論如何,肯定晉獻(xiàn)侯打不過犬戎,否則就不會有尹吉甫在平遙筑城駐軍了。
到了戰(zhàn)國時期,晉靜公2年,公元前376年趙、韓、魏三國瓜分了晉國,晉國亡,平遙被趙國占據(jù)。北魏分裂之后,平遙這里屬于東魏和后來的北齊。到了明代洪武年間,明軍在此設(shè)防,又加高加固夯土城墻,在外面砌了磚,增加了城樓和瞭望臺。這就基本上是現(xiàn)在的城墻了,后來在清代康熙年間重建了城樓。所以,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六百多年前的明城墻和三百多年前的清城樓。城里的房子有新有舊,最老的是清代的磚房。城里的建筑基本保留了明清時期晉派建筑風(fēng)格,新蓋的房子也差不多都是晉派,在平遙還是很有的看的。
平遙古城還保留了棋盤式布局,而且留有里坊的痕跡。看看下面這個,明顯是坊門。門邊牌子上寫著“歷史建筑,清代民居”。

大街兩邊是店鋪,就是“市”。
縣旅游局的富家兒女行走在老街上。

這家店門口立著拴馬樁,難道是賣大軍草料的?
店鋪的門板,早上開板的時候把它們卸下來,晚上關(guān)板的時候再給裝上去。
棋盤格局的胡同。
店鋪的招牌“下天貢”,店家是房客,房東是書香人家,門上橫披上畫著玩弄琴棋書畫的房東家小姐。

窗戶上的橫披也有畫,紫氣東來、鳳求凰、鴛鴦如意、江南水鄉(xiāng)和富貴牡丹,和門上的畫是一人手筆,平遙古建工程隊油漆工。
看看下面這個晉派門罩,木刻是山西建筑上非常重要的裝飾。這幅木雕門罩還不算是最精細(xì)的,但已經(jīng)很有頭腦了,看那些人物都像是宋朝干部。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下面這批貨和上面那個招牌無關(guān)。這是山西酒醋,門上寫著“富”。
這一家是賣剪紙的,應(yīng)該是窗花。

下面這是日升昌票號,上午營業(yè),下午盤點,我們來的時候已經(jīng)關(guān)板。
看看日升昌門框橫披,應(yīng)該是民國年間的繪畫痕跡,還可以看到昨日黃花的模樣。

日升昌的門罩看上去是老物件,也精致了不少。上面有三個老頭,抱孩子的是福星、抱如意的是祿星、抱仙桃的是壽星。

日升昌的大門可不一般。
日升昌的隔壁也是一家票號叫蔚泰厚,是日升昌的二掌柜單立門戶開辦的。下面這是它的前臉,中西合璧,很特殊。面闊三間,前面不是檐廊,而是西式磚拱券柱廊,那些柱子下面卻是中式的錦鋪柱礎(chǔ)。臺階下面還有中式上馬石。這應(yīng)該是西風(fēng)東漸初期的建筑,在中式建筑上采用少量西式元素,應(yīng)該是1840年前的。
要說這中西合璧的建筑,隨著時間推移,到清末民初的平遙就有了西式元素更多的建筑了。看看下面這一排西洋樓。西式拱券、西式裝飾柱、西式樓頂平臺欄桿。

下面這座人民會堂整個就是一座西洋樓,應(yīng)該是民國時期的,估計在30年代。
一拐彎,看見一座古樓,這是清代式樣的騎街樓。
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叫市樓。
在這里又看到了屋頂正脊上的琉璃騎馬小人兒,看來寶瓶、寶塔和神龕是晉派脊剎的常用素材。
彩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一樓和二樓之間有一層偽樓。上層的“靈普宇宙”額匾是道光17年的,也就是1837年。下面那塊“古陶勝境”額匾沒有落款,但是應(yīng)該早于上面那塊。這里的古陶不是古代的陶器,而是古代的平陶。尹吉甫筑平遙城的時候筑的其實不是現(xiàn)在的平遙,而是平陶,這個“陶”念作“刀”。平陶的“陶”來自堯帝,傳說堯最早是帝摯青陽氏封為陶侯,后又在15歲時封為唐侯,號陶唐氏。堯帝20歲的時候定都平陽,這個平陽不是現(xiàn)在的平陽,而是平陶。尹吉甫所筑的平陶在平遙西北20公里的文水縣,北魏時期為了躲避西羌騷擾而遷到現(xiàn)在這里,并改稱平遙,這個“遙”肯定是和“堯”相關(guān)的。你看,我前面說對了,平遙的歷史不能從尹吉甫筑城算起,而要從堯帝定都平陽算起,那就是公元前2357年,距今四千六百多年了。但是我前面還有一條說得對,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明代的城墻和清代的城樓,城里最早的建筑是清代的。

中國人開店蓋西洋樓,西洋人開店蓋中式樓,西風(fēng)東漸,東風(fēng)西漸。
酒吧。

戲院。清式京派老牌樓很有范兒,上演的是套路戲。
舊貨店。本來想說是古玩店,結(jié)果看到了后面架子上五對一模一樣的膽瓶。

下面這個好,旅游商品部。我不是說它的貨好,當(dāng)然那些貨也是不錯。我是說這房子好,晉派的高屋,上面是沒有斗拱的梁架頂,山西民居常例。雕梁畫枋,大片的橫披分隔成多格,上面畫著山西人民過年的各種游戲,有上樹掏鳥窩,沒有司馬缸砸光。門罩上還是福祿壽。
向前走,向前走,走到大門口,華燈亮起來。

這是平遙城的南門迎薰門,很規(guī)整的清代式樣門樓。
太陽一下山,人就會肚子餓。在城門下找了一個館子,本來想吃包子,問了一下正在吃的客官:包子有餡嗎?答曰:很小,第一口沒咬著,第二口過去了。得了,我吃刀削面,面里沒肉,單買一盤牛肉;面里也沒黃瓜,又單買一盤黃瓜。周圍看了一下,沒有垃圾桶,雖然現(xiàn)如今有錢了,吃這面還是沒敢買二碗,吃一碗倒一碗。小館不遠(yuǎn)就有廁所,我一般在旅游景點吃小館都要先看好廁所的方位。吃完了面、肉和黃瓜,坐了半天,還行,沒想去廁所。
吃完飯和眾人走出那小館,沒人嘬牙花子,因為平遙牛肉不塞牙。抬頭一看,天已黑,燈已亮,城頭不見大王旗。

有幻燈機在城墻上打出來好多字,都是繁體的,看上去好像是介紹平遙的頭銜集。
以城樓上“四省通衢”匾為圓心,畫了一個大羅絲轉(zhuǎn)兒,就問你眼暈不?
然后有帝王將相和才子佳人在城墻上走過,最上面那位一定是尹吉甫,頭上戴著花梨帽,袖筒子里揣著一本《詩經(jīng)》。
最后是星光燦爛,平遙燈畔。
“三春過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凜凜秋風(fēng)中看過這個光彩奪目的燈光秀,肯定還得找點吃的。

最后的節(jié)目就是跟著滿街筒子的人去尋各自門,尋到了自己的門,就爬上炕去做個秋夢。
第二天早起吃完飯,我們要去看看城墻。登上城墻望城樓。
發(fā)現(xiàn)戧脊上的脊獸居然是二對長得一模一樣的,肯定是近年偽造的。
城墻上的敵樓。
往大街上看去,看上去這里是歪門邪道呀。

山西的民居院落常常四面都是單坡屋頂,讓雨水都流進自己的院子?說明山西的雨水十分不充沛。
北墻上的山花,并不常見。
走下城墻時見到一個碟式牌樓,明代晉派式樣,第一次見。

仔細(xì)看看。額枋上的“云路老街”頗有瘦金體的味道,古建筑家羅哲文先生所題。
看看這條云路老街上的店鋪,都是新翻建的。
平遙文廟的欞星門。欞星門就是孔廟的外大門,通常是四根沖天柱夾三樓。明代皇陵的明樓前面也有一座欞星門,那是二沖天柱石牌坊。

看看下面這座街上的牌樓,四柱三樓,中規(guī)中矩,清代式樣。額枋上的“道貫古今”還是羅哲文先生字跡。畫枋上居然有龍鳳和璽,這是皇宮里才能用的。
下面這座樓原來是歪的,“扶正”以后可以上去聽雨。
看看下面這個,“夫妻雙雙把家還”。家在哪兒?家在龐宅,這還是平遙縣級文保建筑。清式晉派垂花門,油漆雖然脫落了,木刻還相當(dāng)精致。這個是當(dāng)年平遙某票號的老板龐顯貴私宅。
這也是一座坊門。

古坊門,垂花門樓即將下崗,城里也有土地神龕,這些晉式橫披畫,貴妃醉酒、西施浣紗,當(dāng)代新作。
普通人家的門框,橫披已毀,那兩個圓孔肯定是冬天生火裝煙筒的。
協(xié)同慶錢莊內(nèi)穿堂屋的門樓,繁復(fù)畫枋的晉派構(gòu)造,枋柱間不是門罩而是雀替。
二層門廳,多奢華。
窗欞上的金蝙蝠。
楹聯(lián)上的金字。這些都是客戶的金子呀!

錢莊里除了金蝠,還要有竹節(jié),表示盈利節(jié)節(jié)高。
突然看見一個老舊的方箱門墩,這是清代文官宅門才能用的制式。門前有馬道,老舊門扇也很高級,有熟鐵看葉包裹。
原來這是縣太爺?shù)母冢h劇團正在衙門里假裝審案,后來把原告和被告好像都給打了。
富裕人家住這條街,小抱車開到家門口。
我們這些客官住旅館,下面這個平遙賓館住的是官客。卷棚歇山頂?shù)闹惺絼P旋門。
我們在平遙看了這老些詩和繁華,其實平遙人民也有很茍且的地方。門前這種老門獅我們在王家大院見過。
看看下面這個,更茍且。墻上靠著兩片碾盤,碾子已經(jīng)沒有了,這家已經(jīng)很久沒米下鍋了。
趟過平遙溝渠,閱盡平遙鉛華,我們接著又上車登程北上。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6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