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嵊泗
連接上海與嵊泗小洋山島的東海大橋,嵊泗是離上海最近的國家級海島風景區,自然景觀優美,海產品資源豐富,是上海地地道道的后花園。
2.西店清蒸鱟
端上桌時,燜在盆里的醉蝦還在活蹦亂跳,蔥油蟶子個個開口,清蒸魚的魚鰭翹得老高--烹飪水平雖然還有些“質樸”,可畢竟是鮮活的海鮮,味道與平時上海吃到的完全不同。最妙的還是海蟹,這個季節的海蟹,長得“腦滿腸肥”,通紅的蟹黃撐滿了整個蓋頭,連掰開都頗為費力。清蒸海蟹蘸醋,味道絲毫不比大閘蟹差!
3.旗門塘青蟹
周末的話一定要預定來回船票和住宿,回程的船票可以讓下榻的住處幫你解決。嵊泗每周一定周日的回程船票,可以趕在周一前與下榻處聯系好回程事宜。
4.象山海邊
“來到丈母家,丈母端出‘十六碗’。”這是象山大多數漁民口中的“海鮮十六碗”。象山漁民世代以漁為生,以魚為食,具有歷史悠久的海鮮餐飲文化和獨特的加工方法,而海鮮十六碗則成為了象山海鮮的集中代表。現在新十六碗定為4道冷盤、12道熱菜,依次是生泡銀蚶、鮮嗆咸蟹、五香熏魚、大烤烏賊、三鮮魚膠、椒芹湯鰻、脆皮蝦潺、雙色魚丸、漁家白蟹、鹽水白蝦、清燉鯔魚、蔥油鯧魚、紅燒望潮、雪菜黃魚、滑炒魚片、菜干鰳魚。”只有來到象山,我們才吃得到最鮮的“十六碗”。
自駕:滬杭高速--杭州灣大橋--沈海高速--寧波繞城高速--甬臺溫高速--寧海/象山出口--311省道--到達象山
5.岱山的海鮮排檔
岱山的海鮮排檔在縣城濱港路,起于濱港路和步行街交叉口。整體感覺是沈家門海鮮排檔的縮小版:一樣緊鄰漁港,一樣的經營模式,味道也相差不大,只是岱山的排檔攤位只有十幾個,因為主要還是面向本地吃客,規模小很多。
夜晚海島月色皎潔明亮,臨海排開的海鮮大排檔熱鬧非凡,與漁船燈火相映。臨海的一邊沒有墻,聽憑夾雜著海腥的風任意出入,靠街的一面每檔都擺放著各色海鮮,鮮嫩的海魚、吐著細水的貝殼、活蹦亂跳的鮮蝦,奇模怪樣的佛手貝……無遮無掩地坦露在行人面前。好像是老板親自從海碼頭無數簍魚蝦中一只一只挑選出來的,開句玩笑,單眼皮的都不要。

自駕:上海市區--盧浦大橋--S20外環高速--S2滬蘆高速--東海大橋--小洋山碼頭--汽渡--岱山
6.呂四
呂四,上海往北僅一個多時辰而已,是海的氣息或者鮮的味道,讓游客對這片海有了一種特別向往,海鮮、海灘、漁民、漁船,即便不是那片海,只要有朋友的口口相傳,也會讓你值得細細品味呂四的味道。
自駕:上海--南通--啟東:上海中環--滬嘉高速--G15(蘇通大橋)--G40--啟東。行車時間2小時20分鐘。
7.扇貝
沈家門是我國最大的漁港和海水產品的集散地,向有“漁都”之稱,夜排檔就在沿海馬路上,一邊是臨街小店鋪,一邊是碼頭海岸,順著海岸的一邊,密密緊緊地排滿了噴火的爐頭,擺滿了盛裝各種海鮮的水臺:黑的海鰻、黃的花魚、白的龍頭魚、紅的大對蝦、圓的文蛤、尖的海螺、張牙舞爪的梭子蟹……仿佛進了海洋生物走廊。
品沈家門海鮮排檔,總要喝楊梅燒酒,這是個約定成俗,據說喝了楊梅酒吃海鮮就不易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楊梅酒是將舟山當地出產的楊梅用米酒浸泡而成的,度數不高,色澤淡紅,喝一口,頓感綿甜爽口,頗有一種“把酒臨風,其喜洋洋”的美妙感覺。
8.饕餮海鮮
自駕:上海--A9--A30(新農方向)--滬杭高速--杭州灣大橋--杭甬高速--北侖--舟山方向--白峰渡口--輪渡--鴨蛋山渡口--G329--普陀方向--沈家門
9.明港蛤蜊湯
寧海,有“寧靜的海灣”之稱,其東瀕象山港,東南臨三門灣,因處兩者之間,不僅使寧海灣風平浪靜,而且形成了淺海灘涂。也正如此,寧海的海鮮不同于象山,寧海的海鮮多盛名于海水養殖。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自駕:從上海出發,上滬杭高速公路,經過杭州繞城東線轉到杭甬高速,經過寧波,至寧海出口下,便可到達。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