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皇后區是紐約第二大的區,這里的景色應該是紐約最美的,很多綠植充斥城市的大街小巷,這里的人們文化生活習慣相互交融,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非常適合旅行,下面給大家分享紐約皇后區安全性評估。
紐約皇后區安全嗎?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難以回答,其實白天還是挺安全的,晚上容易遇見酒鬼,說不定會受到傷害,大家最好白天出門。而且這里的有色人種很多,大家一定要注意言行舉止規范,得體,不要故意或者無意的去冒犯別人。
機場、火車站、酒店、商場這些在現代化城市里常見的建筑和場所,可以讓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人們很快建立起熟悉感和掌控感,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至于懵懂茫然、手足無措。
雖然我在出發當天才收拾好行李,飛機上一直睡覺,沒時間思考到達后接下來的每一步該做些什么,但沿著各地大同小異、由金屬玻璃組成的通道從飛機上下來、走到入境大廳、加入人頭攢動的隊列時,環顧著四周熟悉的燈光、落地窗、大屏幕,換了張出發前剛激活的電話卡,我突然安下心來。

熟悉的機場落地窗
作為一個個頭不到一五五的女生,帶著要經歷美國一年四季生活的儲備物資,縱使特意選擇了兩個有萬向輪行李箱,拿到行李的那一刻,我還是決定多花些錢,打車到落腳的地方。
紐約肯尼迪機場四號航站樓不大,順著指示走出來,一下子就看到一排紐約標志性的黃色出租車。眼前是溫暖的顏色,身體卻被陣陣寒風貫穿,十四攝氏度的初秋。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機場工作人員簡單詢問了我的去處后,給我安排了一輛大車。司機是位年紀挺大的爺爺輩人物,感覺讓他幫我搬行李怪不好意思的。
一路上,我頻頻低頭看手機導航。倒不是害怕司機把我帶到什么荒郊野嶺,而是根據當時計價器上的數字在心里默默計算著我這樣會花多少錢、要給多少小費。
當然,心里這樣想著,眼睛還是忍不住要去看車窗外的風景,草率不走心地時不時掃幾眼。
灰蒙蒙的陰天、高速公路、立交橋,零星幾處灰色廠房式的建筑上有五顏六色的涂鴉,灰綠色的樹和灌木叢,心里不禁嘟囔著,我又再次來到紐約了嗎?
想到五年前在紐約旅行的經歷,突然有了點期盼,等待象征著紐約的曼哈頓天際線出現。天氣不好,坐直了張望也無濟于事。
出租車來了一個轉彎,眼前的灰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暗紅色。
呈直角交錯的道路向前方和左右兩邊無盡延伸,在每個交叉口抬頭都能看到綠底白字的道路名稱,道路兩旁是方方正正的紅磚房,房子外墻的柵欄里郁郁蔥蔥,人行道上兩排筆直的綠樹,紅綠交替著,相映成趣。
三三兩兩的行人、散落分布的商鋪,來到居民區了吧,看來在看到曼哈頓天際線之前就要下車了呢。果不其然,出租車司機順著用數字命名的道路和建筑,不一會兒就找到了。

非典型紅磚房與逃生梯
進屋后,我隨便收拾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想要好好打量這安靜的“向陽”社區——Sunnyside。一下樓就看到一只瘦小的灰藍色松鼠,飛快地從柵欄上跑到樹上,一溜煙兒就尋不見了。
漫步在五六層高的紅磚房之間,樸素的紅磚和裸露的水泥粗獷地搭配在一起,給人一種敦厚、結實、親近的感覺。
房子外墻整齊地排列著逃生梯,不知怎地聯想到希區柯克的電影《后窗》里的場景。太陽漸漸撥開云霧,若隱若現地灑在地上、樹上、墻上。隨著光線亮起來,鳥雀們試探性地嘰嘰喳喳起來,我的步子也更加輕快。
這才發現,灌木叢里不僅有矮松樹,還有各式各樣的花草,甚至還有人種上了南瓜,毛茸茸的南瓜藤和淡黃色的南瓜花優雅地彎曲著躺在地上,正如當日慵懶的陽光。

柵欄里的花草
社區居民雖然人不多,但超市、餐館、藥店、雜貨店應有盡有,不出兩個街區就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道路是四車道的,最旁邊的兩列停滿了家家戶戶的小汽車,所以能使用的只有兩個車道。
可是,走在路上并不覺得擁擠,因為在車道和紅磚房之間留出了大約有一個車道寬度的空間作為人行道,人車完全分流。
除了經典的紅磚公寓外,社區里也有一些兩層聯排別墅,用不同顏色的磚塊弄出一些花樣來,但乍一看去還是紅房子。
別墅主人們無一例外,都更肆無忌憚地讓植物盡情爬滿自己的房子,甚至讓房子完全淹沒在一片綠色之中。

每天路過的聯排別墅
越走越熱鬧,原來我竟在不經意間走到了地鐵所在的主干道上。
天已完全放晴,在機場被冷風吹怕了的我出門前披了件夾克,本以為自己會滿頭大汗,卻不想天氣實在干燥,汗還沒流出來就已經蒸發掉了。
新旅程的第一天就這樣陰轉晴地開始了。

Sunnyside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7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