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二十世紀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魅力的體現。
1974年,在臨潼縣東南發現了堆積始皇陵埋藏的兵馬俑,發掘出的兵馬俑坑共有3個,其中有七八千件兵馬俑。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奴隸社會,大官們死了,經常用活人和這些大官們的尸體一塊埋葬。這些一起被埋葬的人就是奴隸,大官們就是奴隸主。
后來,改用木制或泥制的人代替活人陪葬,這些泥制木制的人形偶像就叫俑。在氣魄宏偉的兵馬俑展廳中,登上檢閱臺,便可以看到一個浩浩蕩蕩的軍陣場面。這是按當時秦軍的作戰隊形排列的;
前邊,由210件武士俑組成的三列橫列,每列70件,面朝東邊,表示大軍東進,滅亡六國。
在它的后面是由步兵和戰車組成的38路豎隊。兵馬俑披著盔甲,穿著戰袍,戰車由4匹陶馬拖拉,這是軍隊的主力。在它們的南北兩側和最后面,各有一隊面朝外的武士俑。它們是軍陣的側翼和后衛,用來防備敵人的攔腰截擊和包抄。
三種組織嚴密的陣形,充分表現了秦軍統一全國的威武氣勢。這些陶俑、陶馬,大小和真人真馬一樣。不同兵種的武土,神態各不相同。有的注視、聆聽周圍的動靜;有的拿著拉緊弦的弓箭,目視前方;有的騎在馬上,表情嚴肅、堅定。陶馬匹匹膘肥體壯,健壯有力。真是讓人驚嘆的奇跡,所以被人們稱為可以和世界七大奇跡并列的“世界奇跡”。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哪里被發現的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哪里被發現的】相關文章
最新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