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安小吃,其實來自回族的清真美食就占據了半壁江山,而真正的陜西秦人的小吃則僅僅占據一半。
說起來,西安很多的清真美食并非西安獨有,比如羊肉泡饃,離開西安往西部走,甘肅、寧夏、新疆甚至遠至那幾個“斯坦”國,都有羊肉泡饃的身影。然而羊肉泡饃卻成名于西安,在我看來正是伊斯蘭文化和漢文化的融合,在羊肉泡饃率性豪放的烹飪方法(滾開的羊肉湯淋在掰好的饃上)基礎上加入了漢民族對美食的考究(除了羊肉、姜、蒜外,加入了桂皮、八角、黨參、黃芪、山奈、香葉、草寇、砂仁、山楂、花椒等等),味道更加鮮美,更符合漢民族的飲食習慣。如果你吃慣了西安的羊肉泡饃,再往西走,你可能就不習慣了。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些甚至是基于西安人的飲食習慣近十年多才出現的,比如肉丸糊辣湯就是最好的例證。
羊肉泡饃——這是一個即使沒來過西安的人都非常熟悉的西安小吃
其實羊肉泡饃的功夫都在掰饃上,饃掰得好壞直接決定最后的口感,如果不想最后一碗泡饃讓自己吃的不爽再后悔,那就下點功夫吧。說實在的,與其說是掰饃,不若說是掐饃,一定要細小,像第一幅圖我掰出來的還不夠合格,只是我沒耐心而已,要想好吃起碼得比我的再小一半。怎么樣,想吃到好東西沒那么容易吧。
我發現很多人都會給你推薦哪家好吃什么的,其實不一定對,因為口味因人而異,沒有那么絕對的。所以我就不推薦了,畢竟我喜歡的大家不一定喜歡。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還是我前文提到的,不要在回民街正街吃,往里走,找到西羊市,里面你看哪家人多,哪家順眼就哪家得了,沒必要糾結。
無論你在哪一家吃,過程都是一樣的:
1、前臺告訴老板,羊肉的還是牛肉的(因為也有牛肉泡饃,但不如羊肉好吃),優質還是普通(本人覺得沒必要優質,就是比普通多了黃花菜一類什么的吧),要幾個饃(男的兩個,女的一個差不多就夠了,飯量的大要三個,因為饃不算錢,所以別多要,讓人鄙視)
2、先付款,端著自己的碗找個座位開始慢慢“耕耘”吧,好了以后拿到廚房門口,遞給師傅,師傅 發給你個號牌,就等著叫號吧,叫到你應一聲,師傅就端來了,記得要糖醋蒜和辣椒(辣椒不辣)
需要提醒的是:
1、想起來周立波筒子關于“咖啡和大蒜”的段子,有必要提醒大家,糖醋蒜沒有刺激氣味,吃后不會有口氣。
2、重要的提示:陜西人的性格特點是——生、冷、硬、蹭,如果你想以顧客是上帝的心態去買東西或者吃飯,那很可能就杯具了……雖然不排除個別商家特別會做生意,服務周到。但絕大多數是不會遷就你的,人家寧可不做你生意,也不會把你“注意服務態度”的要求放在眼里。
所以大家要有思想準備哈。
3、一定要尊重伊斯蘭民族習慣,不要攜帶大肉制品進入回坊,也不要提豬,最好也別喝酒,
雖然現在很多回族年輕人也不會那么嚴格忌酒。
剩下的就不詳細羅嗦了,看圖說話,想到什么我就打上來
這個是麻醬涼皮,絕對是文化融合的產物。涼皮種類很多,面皮、米皮、搟面皮等等,配以不同鹵料,又派生出新的品種。而麻醬涼皮,顧名思義,就是蒸面皮配上芝麻醬,至于口味嘛,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所有西安小吃一樣,有人特別喜歡,有人就特別不習慣。比如我之前說的兩個女孩兒,都是深圳的,其中一個是一樣西安小吃都不喜歡,全給我浪費了,而另一個是一邊嚷嚷著減肥,一邊用了兩天嘗遍了回民街的所有小吃。PS:根據與向我咨詢的蜂蜂們的交流,我發現廣東滴筒子都不大吃得慣西安的小吃啊
關于其他涼皮我會在后面講到西安小吃的秦食部分詳述。
這個東西叫做“甜胚子”,用麥仁不完全發酵而來,有淡淡酒香和清甜口感。特別適合夏天消暑。這個東西絕對難找,要看運氣了,一個老婦人推著小車賣的,掛著個牌子“甜胚子”,一般在西羊市里。
*****臨時加一個別人推薦,我不喜歡的*****************
就是“賈家包子”(主要是賈三最有名,然后是賈大,好像沒見過賈二吧),不知道是不是出名太早,被很多中央領導垂青,還是晚輩接手以后做的不行了。總之,就是味道一般,價格死貴,極其不推薦。
如果大家想吃灌湯包,我推薦小六湯包,特別有西安范兒,西安有連鎖店幾十家,你的酒店附近肯定有,訂好酒店,就可以用百度地圖找找。推薦這個,一來是真的比徒有虛名的賈家包子好吃,二來價格比較便宜,三來可以不用顧忌民族習慣,也就是說小六湯包是由大肉餡兒的。
超級推薦小六湯包!!!
肉丸兒胡辣湯,根據我自己考證,這個東西是西安獨有的,因為我的甘肅新疆同學都沒聽說過,也沒吃過。并且,這個東西以回坊最多,西安城區次之,離開城區就難覓蹤跡了。并且,我小時候從來沒見過這東西。胡辣湯最早是中國最恐怖的那三年(你懂的)由河南人帶入西安的,之后西安人的早餐就多了這么一種,而且至今那個版本的胡辣湯都是河南人在經營。后來,印象中也就是十多年前吧,似乎是一夜之間,清真的肉丸兒胡辣湯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做法跟河南版截然不同,但憑借足量的蔬菜,給力的肉丸,特香的油潑辣子,迅速贏得了西安人的胃。自此,清真的肉丸兒胡辣湯便徹底完爆了河南版胡辣湯。這里真的要大書特書,因為很少攻略有提及這個美食,因為出現太晚,加之僅在西安本地人中間收到追捧,所以一直比較低調。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哦,在回坊賣的人很多,主街反而不多,更加說明這是本地人的美食。大家可以在西羊市找到,如果想吃更地道的,那就在深入挖掘一下,很多偏僻小巷,看起來條件惡劣,環境坑爹的店,反而口味出眾。
美食篇——回民街部分
臘牛羊肉
臘牛羊肉在西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是西安的名小吃之一。它選料考究、工藝精良、輔料齊全、火功得當,鹵出的肉質地酥粒、色澤紅潤、香醇可口。西安的臘牛羊肉已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來回民街一定要買一點回去。保鮮問題不必擔心,牛皮紙包裝保鮮3天,北方地區冬季會保鮮更久,真空包裝一般可以保鮮10天左右。
上圖為西安西大街的老童家臘羊肉,最為有名,相傳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難來西安,嗅味停車(輦),品嘗了老童家臘羊肉后大加贊賞。并指派兵部尚書趙福橋之師邢庭維手書“輦止坡’三字,制成匾額懸掛門口,從此老童家臘羊肉名聞遐邇。近百年來長盛不衰。
不過,我覺得大家沒必要追求這個牌子,慈禧吃過喜歡,未必你就喜歡。我倒是覺得回民街大多數做的都很不錯,我也沒吃出不同,所以大家看哪家順眼就哪家唄,最簡單就是哪里排隊人多就去哪家。
綠豆糕
不是我打廣告,實在是回民街賣的基本都是他家的,圖片都是網上找的,我一西安人,對著綠豆糕拍照,確實很二。西羊市里面便宜一點12元一盒,每盒六種口味12個。
不過我比較推薦西羊市里面另外一個品牌,是按近賣的,包裝很好,味道也要好吃得多。不過對不起大家的是,我真忘了名字是什么了,大家去西羊市問一下當地的老板,哪家比較好(除了軍軍),一般會告訴你的,那家看起來像西餅店,特正規。跟軍軍同樣規格的要賣到16一盒。
粉蒸肉
西安回民街的粉蒸肉和湘菜粉蒸肉完全是兩回事,不僅做法不同,口感也是天差地別。就我個人觀點,還是喜歡西安的粉蒸肉。別看賣相實在一般,但口感酥軟,清香,有種微微麻舌的感覺。因為是清真食品,當然不會像湘菜那樣,選用大肥豬肉(說真的,不管他再怎么肥而不膩,光看那一片肉上面基本都是肥的,就覺得吃不下去)。所以,怕長膘的吃貨們,千萬別錯過了西安的粉蒸肉,牛羊肉做的哦,基本沒有肥肉!!!!對了,還是在西羊市買,一般都是小店,小到只有一個走廊那么大,但絕對是正宗小吃,不要以貌取“店”哈!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蜂蜜涼棕子
味道嘛,自然這個蜂蜜涼棕子要比普通的棗泥粽子好吃啦,不過既然是涼粽子,真的很涼,建議夏天吃。如果胃寒或者來回民街時有“大姨媽”跟著的女孩兒,還是建議不要吃了。
八寶玫瑰鏡糕
這個在回民街賣的人很多,不過口味和賣相也是良莠不齊,因為都是流動攤位,我也不好幫大家推薦了,諸位只好自己看看賣相再買吧。這些年價格漲得真是太快了,上大學前還是1元1個,今年就漲到3元1個了。
顧名思義,“甑糕”就是以紅棗和糯米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甑糕米棗交融,老幼咸宜,營養豐富,滋補性強,色澤鮮潤,綿軟粘甜,濃香撲鼻,久食不厭,風味獨特。
甑糕是關中地區的風味小吃。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用來蒸食物的炊具。據傳,甑在原始社會后期已經產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陶甑,商周時代發展為青銅鑄成,鐵器產生后,又變成了鐵甑,近年也有用白鐵葉子焊成的。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我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粉糍”演變而來的。先秦的 “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并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現在的甑糕一脈相承。
關于這個甑糕的“甑”,在北京話里讀“贈”的音,所以普通話也是這個音,要想打出這個字也只能輸入“zeng gao”了。但事實上,在陜西關中方言里,這個字讀作“jing四聲”音同“鏡”。加之全國只有關中賣這種小吃,所以,你告訴別人哪里有賣“zeng 糕”,不僅每人能回答你,搞不好還要鬧笑話。這個字還常見于關中百姓家的廚房,比如我們常說的籠屜或蒸籠,在關中話里就叫做“甑篦”(jing四聲,bi 輕聲)。
提示兩點:
1、這個甑糕與八寶鏡糕不同,在回民街,印象中只有西羊市中段的一個小十字路口,有一家“東南亞甑糕”在賣這個。再次強調,這個讀“jing四聲,gao一聲”。
2、我的廣東同學都不喜歡吃,覺得就是“糯米+紅豆棗泥”,沒啥特別。所以,這個是見仁見智的,如果你無法接受陜西人的粗狂與隨性,追求精致而非口感,那還是別買了。本人最不接受浪費糧食。
酸梅湯和蜂蜜冰糖梨
回民街的酸梅湯是我最喜歡的酸梅湯,朋友從北京玩兒了一圈回來帶了三種口味的塑料瓶裝酸梅湯,我都不喜歡,其中有一瓶喝起來像腳氣藥水(聞起來的味道)。后來帶她在西安玩兒,她也覺得西安的更好喝。逛回民街那天,我們中午和晚上都在那里吃,結果兩人一共喝了9杯酸梅湯和2杯蜂蜜冰糖梨。
這種包裝的版本常見于西羊市,2元一杯,味道參差不齊,總體還不錯。
這種版本常見于回民街主街,以兩側賣燒烤的店鋪為主,味道更勝一籌,價格一般2~3元一杯。
這是我們吃老米家泡饃時買的酸梅湯和蜂蜜冰糖梨

這兩種在西羊市都有賣,藍色偏甜,紅色偏酸。藍色的據說獲過獎,紅色的是當地回民常喝的。大家在回民街買到的所有酸梅湯,都是這兩家廠子提供的散裝酸梅粉沖泡而成。如果喜歡,那一定要買幾大包帶回去,里面的一小包大概夠沖一瓶500mL那么多。藍色7元一大包,紅色6元一大包。
下面這個是什么,我也忘了,就是覺得老板很會宣傳,喜歡你給他拍照,因為他知道微博可以幫他攢人氣。
其實回民街的小吃還有很多,諸如:酸菜炒米、炒涼粉、柿子餅、鍋貼、羊肉蔥花餅等等。到時候,大家自己發掘吧,我就不再贅述了。
美食篇的回民街部分就更新到這里,下來更新兵馬俑和長恨歌,之后更新美食篇的秦食部分。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7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