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位于秦始皇陵東側1500米處,也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博物館,整個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過洞中。
一號坑
一號坑是最早被發現的,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環形方陣,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號俑坑
二號俑坑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
三號坑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坑東西相對,呈凹字形,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號坑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
四號坑
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秦俑彩繪
秦俑彩繪主要有紅、綠、藍、黃、紫、褐、白、黑八種顏色。如果再加上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如朱紅、粉紅、棗紅色、中黃、粉紫、粉綠等,其顏色就不下十幾種了。化驗表明這些顏色均為礦物質。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制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為藍銅礦,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為褐鐵礦,白色為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為無定形炭。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顏料。秦俑運用了如此豐富的礦物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秦俑彩繪技術也有許多獨到之處。
一般在彩繪之前對陶俑表面先進行處理。由于陶俑是沒有釉的素陶,具有較多的毛細孔,表面不能滑潤。而彩繪則要求毛細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澀。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陶俑在燒造之前表面似用極細的泥均勻涂抹,并加以壓光,減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潔度,同時在陶俑燒造之后,似進行了化學物理處理。彩繪工序復雜,手法多樣,著色講究,充分顯示了彩繪的層次和質感,使雕塑與彩繪達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其中有些彩繪技法為漢代所繼承。陶俑、陶馬彩繪嚴格模擬實物,但在色調的掌握上以暖色為主,很少使用冷色。紅、藍、綠等色調的使用,巧妙地表現出秦軍威武。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7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