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府
“北有故宮,南有木府”。跨過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橋,突見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頂居民之間。跨進朱紅色的木府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地面上巍然聳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氣勢,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宮之內。如果說在麗江古城我們看到的是麗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話,那么在木府,我們將翻閱到一個在西南地區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土司家族的興衰史。
木府特色
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于城南一隅。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云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
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
木土司的宮廷式建筑在明代已蔚為壯觀,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記》中就曾驚嘆“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明代古城居民已達千余戶,民居建筑頗具規模,徐霞客曾描述當時麗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可見民居繁盛之景象。
古城文化“大觀園”木府 麗江歷史的見證
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
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而木府可稱為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
木府是麗江歷史的見證,古城文化的象征。它位于麗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畝,中軸線全長369米,整個建筑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左有青龍(玉龍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獅子山),東南方向有龜山,蛇山對峙而把守關隘,木府懷抱于古城,既有枕獅山而升陽剛之氣,又有環玉水而具太極之脈。
木氏土司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群
木氏土司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群,如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閣、三清殿、光碧樓、經堂、家廟、萬卷書樓、玉音樓等。
木府門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邊的漢白玉建成,寬9米,高約18米,4根石柱撐著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蓋,匾額上鐫刻著明神宗欽賜的“忠義”二字。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拆除。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向未按“座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
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座西朝東的走向。古城周圍不筑城墻,據說是因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等于“木”字加個框成了一個“困”字,無異于把“木”困住。
木府是麗江歷史的見證,古城文化的象征
木土司背枕獅子山,山上遍植柏樹。
如今獅子山上還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樹林,它就是“麗江十二景”之一的“黃山古柏”除了這一片古柏林,當地民眾在20世紀50—60年代義務栽種的大批柏樹也日益茂盛,形成了郁郁蔥蔥的樹林。在獅子山極目下望,古城櫛次鱗比的民居瓦房呈現出一片與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蒼蒼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木土司的府第雖有王者氣度,卻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將府第建于城南一隅。
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云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從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鄉村集市,最終也因商業貿易而繁榮。這與古城千百年來作為“茶馬古道”重鎮的歷史密切相關。
木土司的宮廷式建筑在明代已蔚為壯觀,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記》中就曾驚嘆“宮室之麗,擬于王者”。
明代古城居民已達千余戶,民居建筑頗具規模,徐霞客曾描述當時麗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可見民居繁盛之景象。
以上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8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