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寨
又名朱家寨。在劍門關之西的一座山峰上。頂峰開闊,方圓約四平方公里。
它在宋朝很有名氣,南宋末期,元兵攻蜀,四川以山城為戰,隆慶府的治地(今劍閣縣城)遷移到苦竹寨。
南宋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古憲宗親自率兵指揮攻打了該寨。宋軍苦守三年,終因宋軍裨將趙仲妙獻東南門被元軍攻下,元軍將宋兵全部斬首,宋兵的鮮血染紅了寨子土地,滿山的竹子因吸收了宋兵的血淚變成苦味,寨名因竹子變成苦味而得名。
苦竹寨,山高千仞,懸崖峭壁,高不可攀,正如《讀史方輿記要》中所說:“四際斷巖,前臨巨壑”。
前不久我們沿著一條逼仄的小道向上攀爬了一千多米,來到寨南石拱門處,此門屬隆慶府建,石門右側刻有滇南鎮守大將軍高任重的提詩:“宋軍設險開山寨,明守探奇到石門。一望劍山天下勝,諸峰羅立似兒孫。”石門左側刻著明朝劍知州李璧登臨于此的題詩。石門上方有一個十多平方米天然石平,在石平上原建有一寨子后毀于戰爭。
來到苦竹寨對面的山巔,遠遠望去,雨后的苦竹寨,猶如一幅水墨畫。山谷里,一座座白色磚木結構的房子,蔥郁的田野上,騰起漫漫熱霧,與半空中的霧氣連接在一起。白色房上升起的一股股炊煙,使整個山谷迷漫在熱霧、山霧和煙霧之中,讓人分不清哪是霧,哪是煙。
苦竹寨有七個山峰,峰峰相連,樹林郁郁蔥蔥延伸至峰頂,似七頭昂首俯臥的猛虎。
苦竹寨四周峭壁,下臨深壑,似海中孤島,一條羊腸小道從東南面通上,山腰有一道石拱門,路從門戶通過。
沿途是奇花異草,古樹飛泉。寨的頂部開闊平坦。翠竹成林,蒼松翠柏遮蔽古寨。寨下深谷中有一黛色巨巖,酷似一頭大牛。牛的頭扭轉向西,頭頂上長著兩株2米多高的柏樹,樹的枝干盤曲似牛角。人贊之為“犀牛望月”。山峰之下是懸崖,山峰懸崖同為一體,崖上是峰,峰下是崖。到苦竹寨探險的人總結了兩句話:南望諸峰秀,北觀懸崖絕。懸崖長20多公里,高300多米,最高處有600余米,形成一道天然的無法攀登的懸崖,多姿多彩。常見藤蔓爬壁,草木倒掛,偶見瀑布飛瀉,十分壯觀。
在苦竹寨之北,因懸崖上有印痕像長袍。
相傳當年姜維為阻止鐘會,將袍掛崖上,鐘會見了果然不敢冒犯苦竹寨。懸崖對面的石壁上,各有似旗形的石痕,傳說是姜維設防時懸掛的兩面帥旗,稱“雙旗門”,而今該寨下一村也命名為“雙旗村”。千萬年來,懸崖石壁飽經風霜磨礪,形成了許多令人贊不絕口的神奇景觀。寨子的頂峰還有一個元帥廟,距離寺廟山門10余米有一個石壁叫仙人崖。石壁陡峭,抱著峰頂的樹干向下望,無不毛骨悚然,只有膽大者才敢有此舉動。
寨子上長滿千姿百態的苦竹:“婦人背子望夫”、“夫妻告別”、“夫妻相聚”、“神馬救駕”、“擎天一柱”、“八仙過海”、“仙人指路”等,每根苦竹都有一個神話故事。
在劍門人的心目中,這一根根形象各異、活靈活現的苦竹,就是一個個宋兵的化身,都充滿著“靈”氣與“仙”氣,他們把這些具有神秘而傳奇色彩的苦竹稱為“仙人竹”或“宋兵竹”。至今,劍門人還有“觀仙竹顯景斷事”的習俗,每天都有一二個自稱“自己有仙緣,可以觀仙竹顯景斷事”的老者在寨子內徘徊,等候游客前來“斷事”,你只要在仙竹附近請這樣一位有仙緣的老者來“斷事”,老者就按你的所求面對仙竹念念有詞,祈求仙竹顯示景象,并根據仙竹上顯示的景象對你的所求予以對照解釋,以此來推斷過去、預測未來及兇吉。“觀仙竹顯景斷事”,有人說很靈驗,有人說根本就不靈。
過去,在劍門人的眼里,離關口十余公里的苦竹寨,是一個被涂抹上了許多神秘色彩的幾乎被遺忘的角落,其古老的歷史漫長得似乎無邊無際,她的遙遠就好像天邊一樣的感覺。
以上僅供參考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8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