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什么好吃的,河北小吃有哪些?
滄州羊腸子
第一次是閉著眼吃--怕膻;第二次是瞇著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著眼吃--解饞。獨特的美食感受!
唐山麻糖
唐山特產,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裊。工序嚴格講究。淡黃色,片薄如紙,形狀有點像花朵。美呦~
承德御土荷葉雞原名“叫化雞”
在傳入承德后,選用承德離宮的黃土、熱河泉水和湖內的荷葉作原料,故被稱為“御土荷葉雞”。推薦理由:有淡淡的荷葉的清香,配上雞肉的嫩鮮,太贊了!
張家口壩上莜面
它用手工捏攏,看上去很像一個個雞蛋卷,夾著油面窩窩,蘸著蘑菇鹵汁,吃到嘴中,脆、爽、鮮香、筋道!
邢臺道口燒雞
它是河北邢臺地區的特色。源于河南道口鎮,是道口“義興張”燒雞店的分支。此雞講究造型哦~色澤淺紅而帶嫩黃,肉質軟爛。
衡水鞋底燒餅
長長扁扁的樣子很像鞋底,但是味道確實很好的哦~是衡水棗強的特色美食!絕對值得一嘗!
邯鄲二毛燒雞
祖傳秘方!!是不是一聽祖傳很牛氣類~味更牛!肉爛味美、油而不膩,發現河北除了驢肉,雞的吃法也真是多呢~想吃各種口味的燒雞嗎?快來河北吧!
秦皇島回記綠豆糕
酥甜可口,入口即化。
唐山棋子燒餅
鮮豬肉與香油調餡;和面作皮;豬油、精粉作酥。經裹酥、搟片、卷條、揪團、包餡、烘烤而成。外形如棋子,表層附芝麻,中間夾心餡。色澤淡黃,小巧玲瓏,酥軟清香。
張家口柴溝堡熏肉
清乾隆年間,懷安縣柴溝堡鎮有一個叫郭璽的人,開設熏肉鋪。他總結了前人柴溝堡熏肉制作熏肉的經驗,創出一套獨特的制作工藝,使柴溝堡熏肉身價倍增,據傳說,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外逃時,路經柴溝堡進膳,對柴溝堡熏肉頗為贊賞。此后即被禧太后點為貢品。
保定白運章包子
回族面食廚師白運章創制。鮮牛肉絞餡,拌以多種調料、佐料、切碎擠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餡,蒸熟。皮薄、邊窄、餡大、油香、形美,隔皮見餡,由餡成丸,入口噴香。已有70余年制作歷史。“白運章”包子鋪1924年開業,在古城提起白運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樣婦孺皆知,遠近聞名。1958年在全國飲食評比時,“保定白運章包子”與“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第一。
李連貴熏肉大餅
此餅1908年由河北灤縣柳莊人李廣忠(乳名連貴)在梨樹縣始創。熏肉用10余種中藥煮肉,大餅用煮肉的湯油加面粉、加調料調成軟酥,抹在餅內起層,便于夾肉而食。再配以蔥絲、面醬、大米綠豆粥、棗水同食,更是別有風味。
高碑店豆腐絲
高碑店豆腐絲,是由制作豆腐進展來的。從漢代起,高碑店一帶的人們就開始制作和食用豆腐。隨著佛教的興起,佛門道教的人吃齋食素風行。于是,豆腐片、豆腐干、豆腐肌、豆腐絲等豆制品也應運而生。在眾多的豆制品中,豆腐絲則以其濃郁的香味,乳黃的色澤,柔韌的條股,制作的精細而別具一格,成為一種地方風味食品
口蘑
產地:中國河北張家口。典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專賣口蘑的商人,帶著上等白蘑,坐輪船從天津港出發南行。一路上蘑香四溢,引得海中魚蝦成群結隊繞船而游。船老板擔心魚群圍聚過多,造成翻船事故,遂愿出重金在旅客中求得驅趕魚群的良策。這個商人見此機會既可以宣傳自己的口蘑又可以得到賞金,于是便將口蘑說成是魚群追逐的對象,船老板于是以高價買下口蘑商所帶的全部口蘑并拋入海中,果然,魚群都追逐隨波漂流的片片口蘑而散去。事后,口蘑商大講魚群圍船的故事。
許多闊人聽了他的宣傳之后當場同他簽訂了購蘑合同。口蘑商從此發了橫財。特點:白蘑菇色、香、味最佳。新鮮的白蘑,菌蓋潔白,菌褶黃白,褶細,肉厚,蓋大,柄短,口味極為清香。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長期食用,可降低人體血壓,抑制血清和肝臟中血清脂固醇的上升,增強對肝炎,軟骨病的防治能力。
血腸
產地:中國河北興隆。工藝:殺豬的時候,保持豬血的純凈,并放入花椒面、五香粉、蔥花兒、香油、咸鹽等各種佐料,攪拌均勻,不使其凝固,然后扎腸口、煮燒。整個過程很有講究:放入的咸鹽必須適量,煮燒時要掌握好火候,時間短了,切不成節兒;煮燒老了,失去其鮮嫩。
藁城宮面
產地:中國河北藁城。工藝:先將小麥篩簸去雜,放入清水中澇濕,晾半干后用磨磨細,取細籮過選的"中三爛"。和面時,掌握氣溫濕度變化。靈活調節水溫,增減鹽量。并配以精油、精鹽、蛋清,經洗面醒面,最后反復抻拉而成。特點:色白油亮,空心條細,均勻一致,耐煮不糟,回鍋不爛,嚼有口勁,食用方便。
饒陽金絲雜面產地
中國河北饒陽。歷史:清朝末年,肅寧有個姓李的在朝當太監,他每次回家探親,回京路經饒陽時定要買些金絲雜面作為禮品帶回宮中供皇帝御用,因此成為貢品。工藝:綠豆、小麥、芝麻磨成細粉,用香油、白糖、蛋清和適量的水和成面團,餳置。將餳好的面團搟成薄紙一樣的大面片,略涼至不干不濕,折不斷,卷不沾時,疊起切細絲。
行唐縣的饸饹使用饸饹床壓出來,十分勁道,配上豆芽韭菜熗鍋鹵,十分鮮美,是北方地區的傳統美食,其中最地道的就是南馬路上中醫院對過十幾家饸饹攤,那味道太地道了。
魏縣鴨梨
河北省魏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該縣是“中國鴨梨之鄉”,鴨梨栽培歷史悠久,有適宜的土壤氣候條件,孕育了魏縣鴨梨獨特的品質,以個大皮薄、色艷肉細、核小渣少、酸甜適宜、果型端正而享譽海內外,著名的“天津鴨梨”就產于魏縣。兼具食用和保健價值。深受消費者青睞。在中國國內和國際市場有良好聲譽。
黃驊冬棗
已有年三千年歷史,可以上溯至秦漢之前,史載“燕趙千樹棗”,“自古有魚鹽棗之饒”,“柳縣章武(秦漢時黃驊域內置柳縣、章武)皆植棗,以此物當食,家釀半斛,殷實富足”。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模化種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發展形成。如今,這里仍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棗古樹1067株,其中樹齡600年以上者198株,這些古冬棗樹雖飽經風霜,仍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驢八珍
是永年臨名關的風味特產,歷史悠久,享有盛名,當地人在喜食驢肉的同時,更鐘情于驢八珍,八珍之首驢板腸,因香蘭可口,肥而不膩而眾口皆碑,故在當地有:“能舍孩子娘,不舍驢板腸”之說。本品采用傳統工藝,配以陳年老湯和枸杞、黃芪等多種名貴佐料,用砂鍋問煨制而成,本品是一付難得的藥膳,久食能起到補血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
崩肝
是正定特色小吃之一。它是用豬肝或牛肝切成絲狀,爆炒而成,初嘗有些硬,但越嚼越香,回味無窮.崩肝做法獨特,選取優質黃牛肝,經過高溫蒸煮等十幾道工序,色澤醬紅,入口鮮香。長期以來,崩肝一直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主要是現賣現做。
豆沫
是邯鄲和周邊地市特有的一種湯食,早晨兩根油條一碗香香的豆沫那叫一個美啊。我在網上搜到他的做法,熬制豆沫以小米為主料,與花椒、茴香一起用冷水泡發,加水調磨成糊狀米汁。上鍋兌水,下入花生仁、黃豆瓣、海帶絲、粉條、精鹽等。開鍋后到入米汁,邊倒邊攪動,見鍋再開,立即壓火,并放入豆腐絲、胡蘿卜絲、菠菜、炒芝麻等即成。成品豆沫,糊色乳黃,紅綠分明,各種調料咀嚼生香,略透麻辣。
饒陽豆腐腦
創始人韓玉在饒陽城關以賣豆腐腦為生,早在清代光緒年間,因他投料考究,已成為饒陽地區遠近馳名的風味食品。韓玉的操作方法是用雞和豬肉熬湯,然后放入桂皮、丁香、茴香、大料,再加入炸醬。一直煮到雞肉酥爛,湯味醇厚不膩為度。吃時碗內盛上鮮嫩的豆腐腦之后再澆上熬好的鹵湯,加上點辣椒油、香油、芫荽,當一碗香噴噴、鮮滋滋、軟酥酥的獨具風味的豆腐腦放在食客面前,未吃便讓人垂涎了。
白玉雞脯
是一款風味獨特的河北傳統名菜。此菜具有造型美觀、色白如玉、質地細嫩、清香適口的風味特色,故一直深受廣大食客青睞。
石塔油酥燒餅
源于河北趙縣,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該品用料考究,制作精細,先烙后烤,成品色澤微黃,質地軟酥,餅內層多而分明,咸香適口.石塔油酥燒餅在省內外享有盛譽,有“趙縣城有三奇,石橋、燒餅、雪花梨”之說.
燒南北
是河北張家口市一種傳統風味菜肴。所謂燒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筍為主料,將它們切成薄片,入旺火油鍋煸炒,加上一些調料和鮮湯,燒開勾芡,淋上雞油即成。此菜色澤銀紅,鮮美爽口,香味濃烈。
保定府吃血餡餃
在抗日戰爭(1937年)以前還有。據說日本侵略軍占據華北以后,他們禁止吃血類(日本國內現在還不吃動物血),這種點心,便不再有了。血餡餃是用雞血凝固以后(殺雞鴨時用半碗鹽水接盛血液,便自然結成血塊),切成細了,加上蝦米、白菜、胡蘿卜、木耳、香菜等一齊調勻割爛,包成餃子上屜蒸,滋味不亞于肉餃或別種素餃,住家戶和勞動人民,這是一項最經濟的吃的享受。
唐山蜂蜜麻花
承德盛產蕎麥;用蕎麥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傳統風味小吃,已有200多年歷史。乾隆年間,皇帝巡幸熱河時,煎碗坨深受隨行的后妃們的喜愛。煎碗坨的原料為蕎面、綠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點是營養豐富、酸辣鮮香、滑潤筋道,是經濟實惠的大眾化食品,吃起來別具風味,食欲頓增。
衡水老白干酒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生產工藝更是世代流傳。今天的衡水老白干人在秉承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不斷研究、探索與完善,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藝,使產品質量日臻穩定,從而使衡水老白干酒以其典型風格與濃香、醬香、清香型等白酒共立于中華酒林。
奇美香腸
河北省滄州市的著名特產,始創于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滄奇牌奇美香腸為第九代傳人丁潤秀先生所授獨家絕藝。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175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經運河水路到達捷地閘口(滄州南4公里)時,伴駕南巡的清太子少保協大學士禮部尚書紀曉嵐將丁氏香腸進上,船行數日,隨帶御食品大都腐爛變質,獨有丁氏香腸色鮮如初,皇帝稱之為“奇”;皇帝食之后,味道鮮“美”,香而不膩,酥而不硬,皇帝大悅,賜封為“奇美香腸”從此得名,并成為御膳佳肴。
叢臺酒
是河北省邯鄲市所產的名酒。因酒廠座落在戰國時代的趙國叢臺附近,故酒以“叢臺”命名。1979年,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質酒。
板城燒鍋酒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偕寵臣紀曉嵐微服私訪,行至承德東南的板城慶元亨酒店,突聞酒香撲鼻,君臣二人遂進店暢飲。酒興之余,詩興大發,君臣巧對佳聯"金木水火土,板城燒鍋酒"賜予小店,由于下聯不但點出酒名、地名,且將上聯作為偏旁巧妙地嵌入下聯,而上下聯又體現出五行相克又相生的關系,一時成為絕對。
劉伶醉酒
是河北省名優特產之一。具有悠久而豐富的酒文化底蘊和五十多年的建廠歷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于2008年3月10日,“劉伶”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金絲小棗
是河北省滄州市的著名特產,滄州棗樹栽培淵源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農民就獲棗樹之利。滄縣、河間、獻縣、泊頭、鹽山、海興等縣都是小棗盛產之地。
贊皇金絲大棗
是河北省贊皇縣的特產,只有幾十畝的種植,十分珍稀,長圓形,果頂稍凹入皮,呈褐色,外形美觀,白亮紫紅,肉厚皮薄,油大味甘,曬干掰開,尺余長的蜜絲維連不斷。鮮棗甜脆可口,干棗肉綿甘香,含糖量達62%-70%,每百克鮮棗含維生素3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多140倍,比蘋果多69倍。
宣化自古以盛產葡萄而遠近馳名
故得“葡萄城”之譽。相傳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通過“絲綢之路”從大宛引來葡萄品種,經過當地果農世代精心栽種,繁衍至今。據《史記》記述,葡萄最初在漢朝皇宮別館栽種。到了元朝,元太宗“令于西京宣德(即宣化)栽種”,并花費金銀萬兩雇人培育。
深州蜜桃
是河北深州特產,具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有紅蜜和白蜜兩個品系,過去是皇宮中帝王、貴妃享用的貢品,也是我國鮮桃之魁。其個頭碩大,果型秀美,色鮮艷,皮薄肉細,汁甜如蜜。
趙州雪花梨
與其它品種的梨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成熟期早。一般比天津鴨梨早下樹一個月左右。二是個頭大,產量高。大者約500克有余,成樹每株年產500公斤以上。三是含糖量高,比其它品種的梨高3-5度,故為制作水果罐頭及其它工業食品的上乘原料。以其為原料釀制的雪花梨酒清澈甘冽,馨逸芳香,沁人心脾,為人們理想的清涼飲料,以其制成的梨干、梨脯、蜜餞等工業食品,原果風味濃厚,食用方便,耐儲存,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京東板栗
主要分布在北京以東廣大的燕山山區,以遷西、遵化、昌黎、興隆最多。栗樹是我國培育最早的果樹之一,與桃、杏、李、棗并稱“五果”。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小南辛堡鄉是全國最大的海棠產區,以八棱海棠最負盛名
是全國八棱海棠特色產業化基地。這里產的八棱海棠個大皮薄,色澤美艷,紫里透紅,果香濃郁,果肉脆嫩,酸甜爽口,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鮮食、榨汁、釀酒,還可以切片曬干后沖水飲用,或者做成果醬、果丹皮等。
涉縣核桃
是河北省傳統出口果品,產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涉縣核桃已有兩千多年的栽種歷史。現在,還可以看到樹齡約200年的合抱粗的核桃樹。涉縣核桃有綿核桃、小綿核桃、薄皮核桃等品種。薄皮核桃品質最好,特別是皮薄仁滿,色澤金黃,含油量達60%。核桃仁果可以生食,也可以加工制成甜核桃仁、咸核桃仁、琥珀核桃仁、油炸核桃仁、豉豆核桃仁等。核桃殼可以提煉成工業原料。核桃樹木質堅硬,耐磨,而且不干裂,不變形,可以作為雕刻的木料,適宜做槍托和航空器材。
太行山區盛產柿子
而涉縣是集中產地,年產量可達1500萬公斤左右。涉縣柿子的品種有牛心柿、綿柿、蓋柿、方柿、黑柿、水柿等。柿子的營養豐富,用它加工制成的柿餅、柿塊、柿條、柿脯等,吃起來甘甜爽口,綿韌耐嚼。柿制品暢銷祖國各地,有的還銷往日本及港澳地區。柿子還可以制成柿酒和柿醋,味道鮮美,可以和糧食制作的酒和醋媲美。
隆堯大蔥
屬短蔥白類型,其上細下粗,形似雞腿,也叫雞腿蔥,它具有辣香濃郁,蔥白肥厚的優良特性,是從河北省隆堯縣農家品種中培育而成的。是隆堯的土特產,早在唐代隆堯就盛產大蔥,千余年來經過當地農民精心培育,品種日趨優良,面積不斷擴大,每年種植面積在五萬畝以上,總產量達1.2萬噸。“疙瘩蔥”頭大且園,如球似拳;“雞腿蔥”則亭亭玉立,莖長盈尺,不論蔥頭還是鱗莖,潔白光亮,肥厚柔嫩,質地細密。“隆堯大蔥”具有味道特殊,少辛辣而多香甜,嚼之清香盈口等特點。產品已遠銷津、京、冀、晉、魯、豫等
“御河春”為麩曲濃香型白酒
它是以優質紅梁為原料,加多種產酯酵母,利用乙酸菌增香,采用傳統泥池固態發酵、陳釀工藝而制成。具有窨香濃郁、口味綿柔甘甜、尾凈香長等特點。在1982年我省酒評會上,獲同類產品第一名,被命名為省優質產品。
燜餅
源自河北衡水市棗強縣、冀州市及周邊區域,是采取燜的工藝,對烙餅絲進行烹飪的美食,對于當地人來說家家會做的一種普遍飲食之一,是當地人喜愛的主食之一。
鴨廣梨
以廊坊市的永清、安次和固安一帶栽培最多,久負盛名,每年都有大量產品暢銷于北京、天津、東北等地。目前,鴨廣梨是廊坊市梨的主栽品種,據統計,現有面積達6萬余畝,76萬株,占梨樹總株數的54.9%,年產量達1500多萬公斤。近百年生老樹尚能大量結果,目前全區已發展鴨廣梨5萬畝,涉及全區十二個鄉鎮,集中于萬莊鎮、尖塔鄉、舊洲鄉、楊稅務鄉,年產量3000萬公斤,產值5000萬元。
松花蛋
又名皮蛋、彩蛋或泥蛋,是白洋淀的特產之一,其原料選用白洋淀本地的優質鴨蛋,經過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松花蛋剝殼后,蛋白為茶色的膠凍狀、蛋白常有松針狀的結晶或花紋,故名松花蛋。蛋黃可以明顯地分為幾層不同的顏色,即呈墨綠色、土黃色、灰綠色、橙黃色等,五彩繽紛,非常悅目,所以又稱松花蛋為彩蛋,也有稱為五彩皮蛋的。
河北省盛產一種名貴中藥材——枸杞
由于該省產的枸杞粒大肉肥,色澤鮮紅似血,因而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河北血杞”,成為外商爭相搶購的熱門貨。河北血杞顆粒均勻,色澤鮮艷,味甜微酸,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醫療價值。據化驗,它含脂肪15%,蛋白質15%,糖分30%,此外還含有氨基酸、有機羧酸、色素、維生素、甾醇、生物堿、甙類和胺類等化學成分。
桂月牌繒肘
廣平縣獨特產品,歷史悠久,它與外地繒肘類制作工藝、風味迥然不同,切之盛盤,如花朵圖案,選料考究,肉質瘦嫩,營養豐富,色、味、型均有獨特之處。本品熟爛味美,食之瘦而不塞牙,軟而利口,配以純豬瘦肉、八角、砂仁、山棵等多種名貴佐料加工而成。并有咸、辣、甜、香等多味系列產品,利用傳統工藝,精心制作,經高溫殺菌,真空保鮮,在常溫條件下保持6個月,色味如初,清香不膩,是佐餐下酒、外出旅游、居家歡宴、饋贈親友之高級禮品,老少皆宜,實為美味佳肴。
一窩絲餅是
懷安三寶之一,起源于渡口堡鄉馬市口村。懷安縣渡口堡鄉馬市口村在舊時是個“雞鳴三省”的地方。南臨東洋河,北倚古長城。明朝時是通往蒙古的要道,各地商賈、馬販子云集于此。馬市口人開飯店者與日俱增,“一窩絲”烙餅就在這種繁榮的經濟環境下誕生了。一窩絲餅是“懷安三寶”之一,起源于渡口堡鄉馬市口村。懷安縣渡口堡鄉馬市口村在舊時是個“雞鳴三省”的地方。南臨東洋河,北倚古長城。明朝時是通往蒙古的要道,各地商賈、馬販子云集于此。馬市口人開飯店者與日俱增,“一窩絲”烙餅就在這種繁榮的經濟環境下誕生了。
紅果
又名山里紅、大山楂。位于燕山山區的興隆縣自古以盛產紅果而聞名。據文獻記載,興隆縣的紅果生產歷史悠久。興隆紅果早在明嘉慶年間,該縣所產紅果就由商賈藥客遠銷順義、保定、河間、真定、大名、開封、慶德、懷慶諸府,或為食用,或為藥用,造成一境之特產。
紅小豆
素有雜糧中的紅珍珠之美譽,其營養豐富,保健功效顯著,既是調劑城鄉居民生活的營養品,又是食品、飲料加工的重要原料。
黃驊毛蚶
產于中國河北黃驊。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曬干備用和制作罐頭。
雞澤辣椒
不僅是河北省的名貴土特產,也成為中國傳統的出口農副土特產品之一。
迎春酒
以紅高粱為釀酒原料,用麩皮制曲。采用白曲霉B11為糖化菌,加漢遜、球擬、1274號等三種產酯酵母為發酵菌。其工藝特點是:清蒸混燒,池外堆積生香,新酒分存半年至一年以上。它是河北省白酒的后起之秀。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質酒。
涿州貢米
早在乾隆年間便以其優良的品質名揚天下。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宮廷選用涿州“稻地八村”大米為膳米,故有“貢米”之稱。
威縣有種植西瓜的悠久歷史,據威縣縣志記載,西瓜原產西域,西漢強騫通西域時,帶回瓜種,此后不久瓜種傳到威縣,農民廣為種植。千百年來,威縣廣大瓜農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種瓜經驗,使西瓜的形體品質,比其它地所產高出一籌。在明、清時期曾定為貢品,現以獨特的優勢走進人民大會堂,端上了國宴的餐桌。
綠頭野鴨蛋
精選優質的新鮮特種綠頭野鴨蛋,是綠色無公害產品。特種綠頭野鴨長期放養在無公害養殖基地,體質健壯,是世界上最優質的肉用型鴨之一,是真正的綠色無公害基地產物。其蛋具有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等特點,且肉質鮮嫩,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十幾種氨基酸,有利于人體生長發育,又有降低血脂、清潔血管內壁、預防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居家佐餐的理想食品。
邢棗仁
是邢臺的土特產,這里有發展棗仁生產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悠久歷史。目前邢棗仁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4.4萬畝,年產量在70萬公斤以上。邢棗仁具有色澤好、雜質少、藥物質量高等特點,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暢銷歐、美、港、澳和東南亞各地。
行唐大棗
主產河北行唐。為當地主裁品種,在行唐已有1400多年栽培歷史。果實性狀:果實長圓形或倒卵形。平均果重17.3克,最大果重29克,大小整齊。梗洼小,中等深。環洼窄小,較深。果面廣圓,頂端稍凹陷。果面平整。果皮深紅褐色,光澤較差,韌性好,不裂果。果肉近白色,致密質細,汁液中等,味甜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30.5%,可食率96.0%,制干率47.8%。鮮食風味中上,干制紅棗果形飽滿,有彈性,耐貯運,品質上等。果核紡錘形,核內不具種子。
南宮熏菜
是南宮具有代表性傳統食品,物美價廉是居家生活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蝦糕又名醬蝦
它是以各種小鮮蝦加鹽發酵后,經磨細制成的一種粘稠狀醬。我國沿海凡產小蝦地區均能生產。以河北唐山、山東惠民、羊角溝、浙江和廣東出產最多,每年5~10月為生產加工時期。以河北唐山、滄州加工的蝦醬質量較高,一般作調味用。
品歷史悠久,是清朝年間宮廷御膳食品之一,具史料載,每當康熙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鮮花玫瑰餅吃起來綿軟酥松,香甜適口,有濃郁的玫瑰香味,是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
以上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8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