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的構造介紹:
大門
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圣府 ”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均的手書。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這副對聯口氣之大自不待言,發人深思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從上圖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 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圣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二門
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于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 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重光門
入圣人之門,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此門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墻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門的四根圓柱下有石鼓夾抱,上面承托著彩繪的屋頂,前后各綴有 四個倒垂的木雕貼金花蕾,故又稱“垂花門”。在建筑工藝上很有研究價 值。過去,重光門平時是不開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鳴禮炮開啟。
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司宦人家是無資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故《論語·八佾》中有“邦君樹塞門”的記載。重光門兩面三刀側的東西廳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立的六廳。
大堂
過重光門,院中有一片臺基,臺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寬敞的正廳,即孔府大堂。這是當年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文。廳堂5間,進深思3間,灰瓦懸山頂。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麻葉頭出鋒,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風格。大堂中央有一繪流云、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 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大堂正中懸掛著一個“統攝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諭旨,要衍圣公“統攝宗 姓,督率訓勵,申飭教規,使各凜守禮度,無玷圣門 ”,規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種種特權。從唐代 起,朝廷就規定曲阜縣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規定由衍圣公保舉孔氏族人兼任。 堂內兩旁及后部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如金瓜、朝天鐙、曲槍、雀槍、鉤連槍、更鼓、云牌、龍 旗、鳳旗、虎旗、傘、扇等還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襲封衍圣公”、“光祿寺大夫”、“賞戴雙眼花翎”、“紫禁城騎馬”、“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第當衍圣出行時,都有專人執掌,以示威嚴。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與二堂相連,兩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條大長紅漆凳,稱“閣老凳”。據傳明代權臣嚴嵩被劾將要治罪時,曾到孔府來托其孫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說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當年嚴閣老坐候之物。
二堂
也叫后廳,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 童生的地方室內正中上、下掛著“欽承圣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兩旁立著幾塊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書的“壽”字碑、“九桃圖”、“ 松鶴圖”等,是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貽及其母、其妻專程赴京為慈喜祝壽時賞給的。二堂兩頭的梢間,東為啟事廳,西為伴官廳。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三堂
二堂之后有個不大的庭院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并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仆役的場所此院的東西配房各有一進院落,東為冊房掌管公府的地畝冊契,內為司房掌管公府的總務和財 務;西為書房,為當年公府的文書檔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內宅部分,亦稱內宅院。有道禁門---內宅門與外界相隔。此門戒備森嚴,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清朝皇帝特賜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持武器立于門前,有不遵令擅入者“嚴懲不貸”。
內宅門
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墻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墻流入內宅。
前上房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7間,名叫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 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臺,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主人一聲令下,馬上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室內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瑯滿目。東側間,陳列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還有色彩鮮艷、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梢間中間桌上擺設著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別雕有鹿、鴨、魚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達190道。長期以來,孔府形成了一種精細獨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種菜制做講究,取名典雅,如繡球魚翅、珍珠海參、神仙鴨子、詩禮銀杏、玉筆蝦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簽閱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寶,書架上還陳列著儒家經書和孔氏家譜。前上房院的東西兩側各有五間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
前堂樓
穿過前上房,過一道低矮的小門,便進入了前堂樓院。院內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 致,大有步移景遷之感。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臥室,再里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臥室。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14歲時寫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后堂樓
過前后抱廈,進入后堂樓院。后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后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陳列著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東里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家具,里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臥室。東墻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照,后堂皇樓西邊的兩間是孔德成夫人奶媽的臥室。院內的樓是當年府內做針線活的地方,西樓是招待內客親屬的住宅。后堂樓西邊還有一座樓,為佛堂樓,是衍圣公燒香拜佛的處所。后堂樓之后還有5間正房,叫后五間,舊稱棗槐軒,原是衍圣公讀書的處所,清末成為女傭的住宅。
后花園
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后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并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以上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8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