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島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
青島十大地標建筑 青島地標盤點 青島十大城市新地標
上榜理由:位于青島市市南區香港中路11號。市級機關辦公樓前樓建筑面積67544㎡ ,地下兩層,地上 13層,高53.01m,后樓建筑面積75000㎡ ,地下兩層,地上27層,高98.8米;外型簡潔明快,在現代化風格中體現機關辦公建筑的莊重大氣。框架剪力墻結構,采用大跨度、大柱距,增加了建筑內部功能靈活性。設計大膽創新,采用后澆帶的方法 ,使181m 長的大樓沒有一條接縫,降低造價又利于使用。
2、海濱旅館
青島十大地標建筑 青島地標盤點 青島十大城市新地標
上榜理由:現為匯泉酒家所在地,位于南海路、文登路口,原奧古斯特·維多利亞岸,建造期為1903年至1904年,建筑面積5694平方米。史料顯示,海濱旅館曾被稱為匯泉大酒店,與亨利王子飯店同屬一家經營,是青島最早的假日旅館。成一字形展開的旅館建筑面對市區最大的海濱浴場。從平面布局上看,海濱旅館呈對稱的E形,E形的三個橫劃部分構成了南北走向的三列帶坡頂的組屋 。
3、棧橋
青島十大地標建筑 青島地標盤點 青島十大城市新地標
上榜理由:位于青島市太平路12號。俗稱前海棧橋、南海棧橋、大碼頭。與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棧橋初建于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碼頭。經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現寬8米,全長440米。橋南端筑半圓形防波堤。
4、八大關建筑群
上榜理由:位于青島市市南區匯泉角八大關。大平角、匯泉岬拱衛左右,湛山、太平山屏列于北,占地150多萬平方米,因有八條以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命名的街道,故稱“八大關”。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些別墅建筑,在這區域中有200多棟別墅,包括:英國、日本、丹麥等20多個國家的建筑風格,成為“萬國建筑博覽會”,是國家級旅游景點。
5、奧帆中心
上榜理由:位于青島市市南區燕兒島路1號奧帆中心區域。作為北京奧運會帆船賽比賽場地的陸域建筑,總建筑面積121206㎡ 。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環保技術。這組建筑具有強烈的海濱特色,空間靈動性是它的主要特點,透過空廊可以遠遠的看到海,靈動的曲線寓意船帆和波浪。立面采用玻璃幕墻、遮光百葉、金屬板材以及石材等環保性材料,塑造出靈動、輕盈、通透的外形體態,塑造區域地表性建筑群。
6、青島天主教堂(圣彌厄爾教堂)
上榜理由:位于市南區浙江路15號。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而設計。始建于1932年,占地面積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黃色花崗巖和鋼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簡潔優美的紋案。窗戶為半圓拱形,線條流暢,顯得莊重而樸素。大門上方設一巨大玫瑰窗,兩側各聳立一座鐘塔,塔身高56米,是青島地區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德國總督府舊址
7、青島火車站
上榜理由:位于青島市市南區費縣路1號。改造后的青島客站在外觀上秉承了德式建筑風格,延續了青島歷史文脈,總建筑面積54277㎡ ,主站房分為三層,建筑高度22.14米。位于棧橋風景區,連接海底隧道、東西快速路、地鐵一號線和六號線及海濱東西干道,是青島對外交通的門戶和窗口。
8、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跨海大橋)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上榜理由:膠州灣大橋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首座特大型橋梁集群工程。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車道,海上主橋長28.8公里,加上引橋和連接線12.78公里,全長41.58公里,為世界第一跨海大橋。膠州灣隧道,是我國最長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長7800米,分為陸上和海底兩部分,海底部分長3950米。
9、迎賓館
上榜理由:坐落于信號山南麓,迎賓館是一座具有歐洲皇家風范的德國古堡式建筑,由德國建筑師馬爾克設計,施特拉塞爾監督施工。因它是當年德國膠澳總督的官邸。故俗稱“提督樓”。該建筑氣勢宏偉,建筑面積為4083平方米,高度為30米,厚達60多厘米的外墻以黃色為基調,局部以花崗巖石料作裝飾。
10、青島總督府
上榜理由:青島市市南區觀海山南坡,面對青島灣和小青島,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該樓建自1902年。總督府系一座磚石和鋼混合結構的建筑,采取 19世紀歐洲公共建筑的對稱平面,四角和中間稍作突出,整座建筑的俯視圖呈“凹”字形。樓前有很大的空間,開辟一大型花壇式綠地,以總督府為中心,向周邊放射出六條道路。總督府坐落方位近似正南正北,在青島市區較罕見,加之建筑本身氣勢壯觀,令人生肅穆莊嚴之感。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8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