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澳門旅游已經恢復了,所以是可以直接前去旅游的,但是在去旅游之前,需要準備的一些東西一定要準備好,比如說已經檢測證明,或者是一些證件要求,都準備好了。

現在可以旅游嗎+需要的證件
政策方面,澳門簽注已經恢復辦理。
雖然24小時的自助簽注機暫未恢復使用,不過可以提前在網上預約辦理續簽業務,完成續簽手續等待7天左右就能取回證件。
其次在安全方面,現在澳門的疫情風險定義為低風險。
澳門至今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并且已連續220天以上無本地病例報告,在這一點上大家可以放寬心了。
此外內地居民前往澳門無需隔離,只需辦好澳門旅游簽注,并取得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報告便可起行!
同樣的,目前從澳門進入/返回內地也不再實施隔離14天醫學觀察措施。
最最最心動的還是此時前往澳門的高性價比。
機票比往年的價格低得多,北京上海能做到800+往返,而部分南方城市600+就可以拿下;酒店和景區都有不同的折扣,優惠力度非常大。
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也推出“樂游澳門、億元消費券”活動。
12月31日之前,內地游客可通過關注旅游局公眾號,在菜單欄點擊“澳門心出發”,領取通用消費券,還能預約報名抽取澳門酒店5折消費券,最高可抵扣人民幣500元。
更別說臨近年底,還有一系列節慶活動。不論是黑五掃貨,還是感受圣誕節的氛圍都再合適不過啦~
總之,準備好以下幾樣東西就可以gogogo了:
持有有效的出入境證件及簽注
持有7天內有蓋章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同時持有紙質版和蓋章的電子版
準備好“出發地健康碼”+“澳門健康碼”+“海關申報碼”等信息,出入境需掃描(碼在文末可以保存)
City Walk散步路線
歷史城區散步
路線概覽:
南灣大馬路→市政署大樓(議事廳前地)→郵政總局→玫瑰堂→三街會館→典當業展示館→福隆新街→清平戲院→鴉片屋→柯邦迪前地

推薦理由:
這條路線上多個建筑都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收錄進世界文化遺產名冊中。今年適逢申遺成功15周年,從這里開始認識澳門再適合不過了!
穿行在澳門歷史城區的街巷,用步行的方式,與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印記和人文景觀相遇。
沿途亮點之大西洋銀行
路線伊始,是澳門第一家銀行大西洋銀行,新穎的大樓外是一堵百年老墻,熱帶殖民地風格、粉色的墻身,是駐足拍照的好地方。
同時大西洋銀行也是被印在100元澳門幣上的建筑。
沿途亮點之議事廳前地(世界遺產)
沿新馬路往里走約100米,會來到澳門的歷史名片之一:議事廳前地,自開埠以來便是澳門市中心,被本地居民昵稱為「噴水池」。
前地兩側建筑建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色彩鮮艷,造型典雅,與鋪設的黑白色碎石地面,互相輝映,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到訪此地,不妨走進郵政總局(9:00~18:00,周六提前至13:00),買張當地特色郵票和明信片作為紀念。
民政總署大樓(09:00 - 21:00,免費,周一休息)隔著新馬路與前地相望,如有時間,也值得進入一探究竟。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沿途亮點之玫瑰堂(世界遺產)
走進議事廳前地,沿著黑白色波浪型地磚向深處走,大約100米,一座亮眼明黃色的巴洛克式教堂出現在眼前。
玫瑰圣母堂(10:00~18:00,免費)是天主教修會道明會(多明我會)在中國的第一間教堂,建于16世紀末,原以木板為建材,因此又被當地中國人稱為「板樟堂」。
沿途亮點之清平巷與清平戲院
沿來時路往回走,過了爐石塘巷,下一個路口是清平巷。
清平巷以清平戲院得名,這里是澳門第一間中國戲院,建于19世紀末。孫中山先生在領導國民革命時,數百澳門華人曾于此地集會,舉辦「華服剪辮會」。
相較于過往的歷史,旅行者或許更喜愛這里豐富多樣的手信。
這里是澳門三大手信街之一,如:鉅記、最香餅家、晃記、英記的杏仁餅、紫菜肉松卷、豬肉干等等都能買到。
中葡文化尋蹤
路線概覽:
議事廳前地→崗頂前地→圣老楞佐教堂→鄭家大屋→亞婆井前地→西望洋山→媽閣廟

推薦理由:
由議事廳前地出發往西南方向走,一路囊括了西方葡萄牙風情和中國傳統韻味,在旅途中尋覓中葡文化交匯的美麗足跡,回顧葡萄牙人聚居澳門的歷史與情懷。
沿途亮點之崗頂前地(世界遺產)
逛完議事廳前地,進入民政總署大樓旁的蘇雅利醫生街,靠左上坡,約步行150米便能到達崗頂前地。
前地周圍有4座優雅的洋風建筑,都是世界遺產,搭配碎石鋪成的黑白相間路面,讓這里有著濃郁的歐陸風情。
走進崗頂前地,先進入視野的是建于1591年、19世紀重修的圣奧斯定教堂(10:00~18:00),奶油色的外墻讓人忍不住想跟它多拍幾張合影。
走進內部,明亮的黃色巴洛克式裝飾,更讓人感到心情愉快。
繼續前行,右手邊是鵝黃色的何東圖書館大樓(8:00~20:00,周一14:00~20:00),曾作為香港何東爵士的別墅。
精雕細琢的游廊、拱卷窗和古典風格的希臘柱式,還有一座小后花園,現在整體作為公共圖書館對外開放。
圖書館旁的淡綠色矮墻,里面藏著被老一輩的澳門人稱為澳門天主教「少林寺」的圣若瑟修道院(10:00~17:00,僅開放圣堂,需從三巴仔橫街進入)。
和低調的修院大樓不同,圣堂則是華麗夸張的巴洛克風格。
廣場左手邊的則是崗頂劇院(10:00~18:00,周二休息),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昔日是土生葡人的大會堂。綠色墻面、墨綠色門窗搭配紅色屋頂,撞色而不庸俗。
沿途亮點之圣老楞佐教堂(世界遺產)
順崗頂劇院旁的路下坡,接上龍嵩正街,往西南方向沿風順堂街步行約100米,右手邊便是另一世界遺產圣老楞佐教堂(6:30~18:30,周六日至21:00)。
此教堂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在華人口中稱為「風信廟」,后取粵語諧音而成「風順堂」,表示祈求「風調雨順」之意。
圣老楞佐教堂形式古典厚重,正面的雙塔上一邊是時鐘、一邊是銅鐘,非常特別。
沿途亮點之鄭家大屋(世界遺產)
沿風順堂路繼續前行至高樓街,大約步行300米左右,右手邊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鄭家大屋(10:00~18:00,周三閉館),是一院落式大宅,最高處有三層。
建筑處處體現中西結合之特色,屋頂、梁架結構、內院中多樣的窗戶,還有趟攏門等為中式;而一些室內天花的處理、門楣窗楣的式樣以及外墻等則受西方影響。
鄭家大屋曾因多年風雨、超負荷使用以及祝融之災而破壞不堪使用,經過澳門政府多年大力修復,使得恢復舊觀。
大三巴周邊小眾探秘
路線概覽
大三巴→戀愛巷→俊秀圍、關前街→爛鬼樓巷→十月初五日街→圣安多尼教堂→白鴿巢公園/東方基金會

推薦理由:
去澳門玩當然不能錯過雄偉的大三巴牌坊,這座見證了澳門數百年歷史的建筑物,幾乎已經成為澳門經典的唯一代表。
但就在這人頭攢動、人潮如織的打卡圣地周圍,藏著許多小眾秘境值得造訪,馬蜂窩攻略編輯部特別將其整理成打卡路線,讓你的澳門之旅更不一樣。
沿途亮點之大三巴牌坊(世界遺產)
說起澳門,那么首先被提及的一定是大三巴牌坊。
這座歷經風霜三百馀年的高大石造建筑,是圣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這也是為什么這座牌坊被稱為「大三巴」的原因:「圣保祿」的葡文發音。
大三巴牌坊的特別之處,在于他在設計上大量使用了東方藝術的元素,如中國傳統造型的石獅子、漢字和象征日本的菊花,這在全世界都是首見且唯一的。
沿途亮點之戀愛巷
這條藏身大三巴牌坊旁、名稱有些「曖昧」的小巷,是近期火爆INS的拍照地點。
一方面,小巷兩側色彩繽紛的歐式建筑,讓人如入歐洲小鎮,快門停不下來;另一方面,這里也是避開人潮,「獨享」大三巴牌坊的好去處。
從大三巴側面的戀愛巷向上望,能獲得仰視大三巴的最佳視角。
沿途亮點之十月初五日街
出了爛鬼樓,右轉草堆街,往前走約50米,微靠右行,便進入了十月初五日街。
這條十分具有特色的街名,是因葡萄牙在1910年10月5日發生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澳葡政府特別選擇當時最繁華的街道,改名為「十月初五日」來紀念此事。
物換星移,現在到訪此地,兩側是洗盡鉛華的老茶莊、餅家、餐廳、或唱片行、五金行等,非常具有澳門當地風情,是人文黨「掃街」的好地點。
其他路線
文藝青年人文漫游:觀音堂→東望洋山→澳門國父紀念館→盧廉若公園→塔石廣場→望德圣母堂→瘋堂斜巷
氹仔的葡韻風情:氹仔嘉善堂→氹仔觀音堂→路氹歷史館→官也街→嘉模會堂→嘉模圣母堂→龍環葡韻
閑適的路環午后:恩尼斯總統前地→路環觀音古廟→路環天后古廟→譚公廟→路環圖書館→路環圣芳濟各教堂→路環碼頭
以下是出入境會用到的健康申報碼,建議保存圖片或收藏文章,出發前掃好碼,就不用在現場瘋狂排隊了。
PS.澳門健康碼時效是6小時,截圖6小時候碼失效,所以也無需過早準備啦,上飛機前備好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