蠣蚜山,緊臨長江口的江蘇省海門縣,從這兒的東灶港出海4海里便可見到一座神奇的牡蠣礁,它方圓6600畝,沉睡萬年后的今天,終于被人們開發為旅游勝景,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蠣蚜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它潮落時露出海面為島。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尤以盛產牡蠣而聞名,故稱蠣岈山,當地漁民都叫它蠣岈堆。蠣岈山是在一大片淤泥中出現的牡蠣礁,而生物礁體一般都長在石頭、水閘等水工建筑物上,這種淤泥中出現的礁體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2006年10月,國家海洋局批準建立江蘇海門蠣蚜山牡蠣礁海洋特別保護區。2012年12月更名為江蘇海門蠣蚜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門蠣蚜山國家級海洋公園主要保護對象為牡蠣礁及其生境。
在相關科技文獻中也未見記載,專家們認為這一令人費解的特殊海洋奇觀為測定近二萬年以來中緯度古海洋變化提供了難得的觀照體,給世人留下許多懸念,值得作深層次的研究,為開發普及海洋科技知識、探尋海洋地質、氣候、生物變化及生態旅游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價值。
蠣岈山距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因盛產牡蠣而聞名。蠣岈山又稱蠣岈堆,其整體是由許多牡蠣貝殼經若干年生化反應而形成的貝殼礁體,表面又布滿著活體牡蠣。它似山非山、似島非島,由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30余個牡蠣堆坨積而成,整體呈東西走向,東西長1.43海里,南北寬0.9海里,方圓6600多畝。
海門蠣岈山的神秘之處在于入水為礁出水為山,被當地人稱為“沉浮山”,山影猶如碧波叢中托出一盤“海龜聽潮”的盆景。千百年來,當地的漁民一直稱牡蠣為蠣岈,蠣岈山的“蠣”就是牡蠣的蠣,“岈”字是形容蠣岈山地形的峻峭,因此而得名“蠣岈山”。
蠣蚜山其實就是千萬年來牡蠣堆積而成。一代代的漁民在此劈去一半牡蠣取肉,留下一半貝殼,上邊又長蠣蚜,再劈去一半留下一半,如此年復一年,日積月累,貝殼不斷長高而成山。山頂綠藻茵茵,山腳貝林迭迭,山間溪水潺潺百川歸海。海浪沖擊陳舊的貝殼,又變幻成一片片一條條貝殼場、貝殼道。
景區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景區全天開放,景區內各景點及娛樂設施開放時間不一,詳情可電話咨詢。
景區電話:0513-82675012、82892276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景區地址:南通市海門市海門港新區東灶港
景區怎么去?
1. 要登蠣岈山需乘船,每天登島的游船時間不一樣,且有幾天是不登島的,具體時間可撥打景區電話0513-82675012咨詢。
2. 乘船去返時間加上登蠣蚜山大概需要4-5小時。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21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