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海天佛國-普陀山-磐陀石)
★普陀山攻略目錄 ①普陀山景區簡介②普陀山景區門票③普陀山島上公交④普陀山景點導游
⑤普陀山飲食攻略 ⑥普陀山住宿攻略 ⑦普陀山渡船信息 ⑧普陀山自駕攻略 ⑨普陀山注意事項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東部,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臥海,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并稱為佛教四大名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一、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簡介普陀山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圣地,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可以說是“觀音之鄉”了。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三大香會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煙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
(圖: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12.5平方公里,呈狹長形,南北最長處為8.6里,東西最寬外3.5公里。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云霧繚繞。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稱的名山,普陀山這座海山,充分顯示著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連,顯得更加秀麗雄偉。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游勝地。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東部海域,與世界著名漁港沈家門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于舟山市。浙江沿海漁民早就來此捕魚,最早寺廟建于858年,由日僧慧鍔主持其事。現有普濟寺、法雨寺、盤陀庵、靈石庵等寺廟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勝。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
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還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巖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等。大多名勝古跡,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它們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普陀山主要景點有:
普陀山三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三寶: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龍藻井。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
普陀山三洞: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圣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聲、朝陽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二、普陀山風景名勝區門票正山門票每人160元。元月一日、二日,春節初一至初五,五月一日至五月五日,十月一日至十月五日,進山門票為每人200元。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兒童免進山門票。實行門票“一票制”后,原由普陀山園林處管理的西天景區,梵音洞,南天門,千步沙,天燈(佛頂山),百步沙6處景點門票全部取消。
收費的景點還有:普濟寺(5元)、法雨寺(5元)、慧濟寺(5元)、紫竹林(5元)、南海觀音(6元);大乘庵2元;洛迦山(67元)、百步沙海水浴場(20元)、佛頂山上下山索道50元(上下索道單程各35元)。
三、普陀山島上交通公交車1號線:百步沙(普濟寺)、百步閣、紫竹林、入三摩地、碼頭、海防新村、海鮮園、寶陀飯店、西天渡口(香會期及特殊節假日停駛)。
2號線:百步沙(普濟寺)、朝陽洞、大乘庵、法雨寺、飛沙岙、寶月庵、古佛洞、索道站。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共有西天渡口、海鮮園、海防新村、客運碼頭、入三摩地、紫竹林、百步沙、仙人井、大乘庵、法雨寺、飛沙岙、祥慧庵、梵音洞、寶月庵、古佛洞、客運索道16個專線車站,其中正山門專線車站為所有旅游專線必經車站,也是游客往返的重要交通樞紐車站。
四、普陀山主要景點導游講解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高處佛頂山,海拔約300米。東達日本,北接登萊,南亙歐閩,西通吳會,是中國的東大門。五代后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自五臺山請觀音像歸國,途經普陀山被大風所阻,于紫竹林結茅留居,建不肯去觀音院。歷朝相繼在此興建寺院,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普陀山也就成為中國四大佛教道場之一。
唐咸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蓮花洋時,因為風浪所阻,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觀音院",成為普陀佛教開山之起始。后歷代皇帝撥幣累建,全盛時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達4000余人。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香煙燎繞、燭火輝煌;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每逢佛事,信眾求拜,時有天象顯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有人曾經對普陀山的美景作出這樣的評價:"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勝,當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作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勝地,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除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島上林木豐茂、鳥語花香,不僅有樹齡近千年的古樟樹,還有我國特有的普陀鵝耳櫪。而島四周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銀濤金沙環繞著青翠的峰巒、幽靜的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普陀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圣地位,以及優美的自然風景,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
1、普陀山普濟寺
普濟寺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濟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觀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書"圓通寶殿"匾額,把這里定為專供觀音的寺院。后來這里多次被毀,到了明神宗萬歷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監張千擴建寶陀觀音寺,并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寺院規模宏大,一時甲于東南。康熙三十八年,賜額"普濟群靈",到了雍正年間,基本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如今的普濟寺,共有十殿、十二樓、七堂、七軒等共231間。
(圖:普陀山普濟禪寺)
普濟寺前有一個高約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門,柱上橫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綾和石葫蘆。坊內北側,樹有一塊石牌,寫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據傳這是皇帝下達的圣旨,過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對觀音菩薩的崇敬。
(1)普濟寺海印池
石牌坊后是一個約15畝的蓮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樣,印現一切之法,而"放生",則是與佛教的"慈悲"、"不殺生"等教義融合,進而發展成為的一種普遍的佛事活動。
(圖:普陀山普濟禪寺海印池)
海印池上有三座橋,走過中間的一座,您便可以來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間,御碑的碑文上記載了普陀山的歷史,碑額上雕龍栩栩如生,書法遒勁剛健,可謂雙絕。當然,要是您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到東面的"觀自在菩薩"墻看看,相傳觀音菩薩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腸外,還有廣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間萬物,所以有時被稱作"觀世音",指她能聽到人民的疾苦聲音,有時又被稱為"觀自在",是指她體察世間萬物的能力。
(2)普濟寺大圓通殿
經過供奉著彌勒佛的天王殿,我們便可來到普濟寺中供奉觀音菩薩的主殿--大圓通殿。殿堂面寬七間進六間,宏大巍峨,可容數千人,有"百人共進不覺寬,千人共登不覺擠"的說法,于是也被稱為"活大殿"。走進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盧觀音像,高約九米,頭戴毗盧天冠,天冠上有阿彌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邊還站立著善財和龍女,神態天真活潑。
(圖:普陀山普濟禪寺大圓通殿)
在中國,觀音菩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佛經記載,遇到危難時只要念誦其名號,菩薩就能聽到,并前往拯救解脫,所以叫做"觀世音"。唐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沿用至今。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但卻很少有人不知道觀音菩薩,觀音實際上已成為民間佛教乃至整個民間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們眼前的這座觀音殿為什么叫做"圓通殿"呢?其實啊,正是因為觀音只要聽到苦難的呼救聲,便能眼觀,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圓通"便成為了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
毗盧觀音兩旁還各塑有16尊不同服飾和形態的觀音菩薩,稱為"觀音三十二應身",這些都是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現身說法形象。三十二應身觀音只能以整體形式供奉,不能單獨出現,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這種塑法也正是觀音道場的獨特之處。
主殿兩邊還各有一個配殿,東配殿供奉文殊菩薩,西配殿供奉普賢菩薩,另外在法堂中還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
(3)普濟寺多寶塔
游覽完普濟寺的大小殿堂,您還可以到位于其東南的"多寶塔"看看。多寶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從江南帶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華經》中的"多寶佛塔"之義定名。塔的外觀樸拙,穩重端莊,不像中國傳統的塔玲瓏小巧,每層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龕,里邊供奉著全跏趺坐式佛像,屬于古代蒙古族統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極富元代風格。據考察,這樣的塔在中國只有兩座,另一座在洛陽龍門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圖:普陀山普濟禪寺多寶塔)
多寶塔東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濱浴場百步沙,這里沙質純凈、灘形優美,浪花連綿不絕,時間充裕的話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2、普陀山慧濟寺
佛頂山是普陀山的最高處。這里又叫做"菩薩頂",是信徒們頂禮膜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有時在這兒還可以欣賞到罕見的海市蜃樓和佛光景象,所以歷來也有"不上佛頂,等于未到普陀山"的說法。
(圖:普陀山佛頂山海天佛國)
(圖:普陀山慧濟禪寺)
佛頂山上的慧濟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巔,倚天面海,仙云繚繞,風光壯闊,但因為建于山谷之間,占地面積有限,所以慧濟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為短軸線,向兩側作不完全對稱地展開,左右殿堂、鐘樓、廂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間的天井,便組成多個院落。尤其是東院新建的漢白玉荷花池,雕欄玉砌,水亭曲橋,別有一番江南園林的風味。
(1)慧濟寺觀音殿
作為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的三大寺廟之一,慧濟寺也有專門供奉觀音菩薩的殿堂,叫做"觀音殿",與其他寺廟的觀音殿不同,這兒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觀音菩薩像以外,四壁還鑲嵌著總共100多尊線刻觀音像,匯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繪畫杰作,這些珍貴的觀音寶像石刻,也是慧濟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圖:普陀山慧濟禪寺觀音殿)
慧濟寺后門,有一株"普陀鵝耳櫪",據說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緬甸僧人來普陀山朝拜時帶來的,樹高13米多,從地表處開始分兩叉,往上分叉均一分為二,很有規則,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開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為其繁殖率極低,在其原產地緬甸早已絕跡,屬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2)普陀山海上臥佛
從慧濟寺出來,您還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頂山上遠眺壯闊的海景,要是天氣晴朗的話,可以看到舟山群島中大大小小的島嶼像一朵朵蓮花般點綴在中國東海之中,在這些群島中,最著名的就是不遠處的洛迦山。
(圖:洛迦山--海上臥佛)
洛迦山的形狀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安詳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細辨認的話,還可以分辨出她的頭、頸、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們稱為"睡觀音"或"海上臥佛"。據說,觀音當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煉得道后,飄洋過海來到普陀山開辟了道場,所以不少前來普陀山的虔誠信徒都會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3、普陀山法雨寺
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話,途中可以欣賞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塊巨巖之上的"海天佛國"四個大字最為有名,傳說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的手筆,已經成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觀。
(圖:普陀山法雨禪寺)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濟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佛家認為,佛法滋潤眾生,就好像雨水澤被萬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說法。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經歷多次劫難,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時候,皇帝御書賜額"天華法雨",因此定名為"法雨禪寺",雍正皇帝時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樓閣規模宏大,雕梁畫棟,而成為了東南名剎。
遠觀法雨寺,您會發現,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勢、分群遞升的方法,幾座殿堂在臺基上逐級升高,氣勢不凡。整個寺院用天藍、淡綠、鵝黃、紫紅等色的琉璃瓦蓋頂,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射出萬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麗景象,遠遠望去,更是給人空中宮闕之感。清末康有為曾寫下"錦屏臨海浪,法雨飛天花"來刻畫法雨寺的山海勝景。
想要走進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經過寺前的蓮池,它面積約1800平方米,為清朝光緒十八年建造,這里所產的蓮子,歷史上曾經作為貢品,由杭州織造府進貢給朝廷。蓮池上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叫做海會橋,"海會"的意思是指諸佛菩薩聚會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數量之多就像廣闊深邃的大海一樣。海會橋將池塘分割為東西兩潭,兩側欄板的雙面浮雕上有各種戲劇故事、飛禽走獸等圖案50多幅,雕刻精致,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1)法雨寺九龍壁
走過蓮池,我們首先來看看九龍照墻,這是1987年新建的一個景點,這面九龍壁高兩米,全長12米,下盤為須彌座,四邊及頂端飛檐翹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間雕有十七條造型各異的小龍,而中間石板上的九條青龍昂首舞爪,爭搶龍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塊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夠仔細的話,會發現,它竟然是用60塊70厘米見方的優質青石精雕細刻拼接而成,拼接處嚴絲合縫,不露痕跡,不得不讓人贊嘆其工藝的精湛。
(圖:普陀山法雨禪寺九龍壁)
欣賞完九龍壁,我們經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層--玉佛殿參觀,它的得名,是由于當初這里供奉著一尊清朝末年從緬甸請來的白玉釋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在供奉的這尊佛像,是1985年從北京永樂宮請來的。玉佛殿后面的月臺欄桿上,刻有"二十四孝"圖,是雍正年間雕刻而成的,圖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也是佛教與儒家學說融為一體的見證。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2)法雨寺九龍殿
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龍寶殿"。據《普陀山志》記載,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見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發了"拆金陵舊殿以賜"的圣旨,于是從南京明朝宮殿中拆下12萬張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頗具皇家氣派的九龍殿。
(圖:普陀山法雨禪寺九龍殿)
九龍殿中無梁無釘,堪稱古建筑的一絕。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龍藻井,這可是明代留存下來的文物,抬頭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懸著一顆大珠球,一龍盤頂,四周有八龍環八柱,就像是要來搶奪這顆寶珠,構成了"九龍戲珠"的圖案,形態逼真、巧奪天工。據說這九龍藻井還有防火的作用,因為龍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狀是可以將水聚集起來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點燃了佛前的經幡,殿上的九龍就會吐水滅火,因此,這九龍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鎮山之寶。
殿中供奉著10米高的毗盧觀音像,所以這里又稱"九龍觀音殿"。觀音像兩側還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羅漢像,而在殿內另一邊還有一副場面壯觀的《海島觀音圖》。畫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觀音菩薩站在一條龐大的鰲魚背上,一手拿著凈瓶,一手拿著楊柳枝向外揮灑,菩薩手中的凈水瓶和楊柳枝,原本是普灑法雨、弘揚佛法的意思,后來演變為多種含義。人們認為,楊柳枝可以消災除病,凈瓶中的甘露隨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暗喻著慈悲的觀音用凈水來普渡眾生脫離苦海,到達彼岸的極樂世界。這幅畫中還有天庭、龍宮等建筑,整個畫面布局合理、人物眾多、惟妙惟肖,感興趣的話您不妨仔細看看。
4、普陀山紫竹林景區
當您看到眼前的這片茂密的紫竹以及同樣為紫色的石頭時,我們就來到紫竹林景區了,您也許覺得"紫竹林"這個名氣非常耳熟吧?看過《西游記》的朋友應該都記得,紫竹林就是觀世音菩薩的住所,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好幾次遇到危難,孫悟空都是翻筋斗到南海紫竹林求助的觀音大士。
(1)普陀山紫竹林禪院
紫竹林中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紫竹林禪院,因為建在海邊,濤聲陣陣,所以最初也叫"聽潮庵",民國八年即公元1919年,康有為為這里題寫了"紫竹林禪院"的匾額,禪院內供奉著"紫竹觀音"坐像,是普陀山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之一。
(圖:普陀山紫竹林禪院)
往海邊走,您可以看到前面的一塊石碑上,刻著"禁止舍身燃指處",是明代萬歷年間官府所設。原來,過去許多善男信女到普陀山朝拜時,為表虔誠,在自己的手指上纏上棉花,沾上燭油點燃,作為香燭,希望能求見觀音現身,引渡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明朝駐當地的一位督軍覺得這種做法有違佛家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本意,便頒令禁止并立此碑,言明如果再有人這樣做,就一定要緝辦。從此,這種風氣才慢慢被禁止下來。隨著歷史的變遷,石碑上的裂紋隨處可見,碑文也有些殘缺不全了。
(2)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
石碑旁邊有一堵黃色矮墻圍著三間樸質的佛堂,這就是普陀山著名的"不肯去觀音院",相傳在唐咸通年間,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像乘船歸國,經過普陀蓮花洋的時候,突然風浪大作,船不能通行,此時慧鍔省悟到,可能是觀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故土去日本。
(圖: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
于是他祈禱說,如是觀音菩薩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處建廟供奉。船在普陀山下平安靠岸后,慧鍔與島上居民便在紫竹林中建了一座"不肯去觀音院",這也就是普陀山作為觀音道場的來歷。
5、普陀山南海觀音景點
往南走,便可以來到禮佛廣場,參觀普陀山近年來新建的標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觀音銅像",銅像前有一對花崗巖巨獅,每只重約7噸,而這四尊金剛力士,高3.9米,也是用花崗巖雕刻而成,威武莊嚴,鎮守佛門。
(圖:普陀山南海觀音)
站在廣場上,抬頭瞻仰南海觀音的大悲妙相,要是遇上晴朗的日子,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觀音寶相更像是輕移蓮步朝我們走來,讓人頓生膜拜之心。這尊大佛身高18米,蓮花座高2米,總重量為70噸,僅佛面就重1.42噸,含純金6.5公斤。整座銅像由96塊亞金銅壁板拼裝而成,并用打磨拋光法將焊縫處磨得天衣無縫,其精湛工藝令人叫絕。
(圖:普陀山南海觀音)
據說在1997年九月觀音像開光的那天,原本烏云密布,早晨8點妙善法師宣布開光時,銅像上方天空頓時烏云散開,佛光普照,在場的4000多位海內外信眾親眼目睹這一盛況,無不驚嘆。
如果您感興趣,還可以到銅像基座處的五百觀音堂以及功德廳參觀,五百觀音堂中供奉著500尊各式妙相的觀音圣像,而功德廳中的壁畫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其高超的雕刻工藝,還體現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內涵。
(圖:普陀山南海觀音)
南海觀音是普陀山標志性建筑。像高18米,重約72噸,腳底蓮花臺高2米,直徑8米,底下兩層功德廳高13米,三部分加起來共33米(33米的解釋前面已有,分成三部分是因為每年有三大香會期)。于97年農歷九月十九動工,99年的農歷九月廿九(避香會期高峰,又是藥師佛誕)開光(開光顯靈故事略)。
觀音的臉部呈滿月型,這是唐朝觀音的審美,眉如柳葉,雙目低垂。據說觀音兩眼睜開也是有規定的,約15度左右,睜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有兩層含義:一是觀音慈悲為懷,慈目視眾生,她懷著一顆慈悲心來看我們世間的一切有情;二是觀音她不同于我們凡人,我們只有在離她很近的時候,虔誠地仰起頭,才能與她雙目對視,也表示她跟我們凡人很親近,沒有距離感,你有什么煩心事都可以跟她講,你看她雙唇緊閉,她聽后也絕對不會告訴第三個人。
大家有沒有發現佛、菩薩、羅漢的耳朵都特別長,這是在告誡我們,平時要多聽——即不能聽一方意見,要廣泛地聽多方面意見;多看,少說話,多做事。
五、普陀山旅游特色飲食攻略1、素齋
普陀山的素齋種類繁多、氣味芬芳、清新淡雅、營養豐富,一向受到海內外游客的好評,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在寺內吃一頓素齋。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濟寺、法雨寺、佛頂山慧濟寺)的齋堂都有方便香客趕齋的時間。一般早餐為5:30~6:00,午飯為10:00~11:00,晚飯16:30-17:00左右。到時候不妨到客堂打聽一下,花十幾塊錢吃一頓齋飯,經濟實惠,別有一種風味。
2、海鮮
普陀山的活海鮮相當豐富。黃魚、墨斗魚、海蟹、花蛤、淡菜、貝殼類、條紋蝦等應有盡有。除各賓館、山莊的餐飲外,飯店主要集中在海鮮園、前寺、后寺和南天門附近。其中,海鮮園集中了52家海鮮餐館,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另外,普陀山上的海鮮價格偏高,距此不遠的沈家門海鮮價格要便宜得多,在沈家門轉船的時候,可以痛快地享用一番。
小貼士:在普陀山吃海鮮,建議選擇星級賓館,這里的價格并不比小飯店貴,而且保證質量。如果下榻在家庭式旅館,讓老板幫助做一頓海鮮也是很實惠的。最好不要去一些小飯館吃海鮮,避免上當受騙。
紫濤盛宴
如果旅游重點是吃新鮮的海鮮,10月最好。舟山歷來是三大漁港之一,舟山群島的東海漁場,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千余種魚、蟹、蝦、貝、藻類使舟山享有“中國漁都”之美譽。經過舟山人民幾十年來對海鮮美食文化的演繹,無論是夜幕下海邊的海鮮夜排擋,還是地道漁家風味的漁家宴,都構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海鮮,吃在舟山”的海鮮美食佳話。
六、普陀山旅游景區住宿攻略想在普陀山住宿,有非常廣的選擇。
三星以上的賓館有:息耒小莊、中信普陀大酒店,普陀山大酒店,綠緣山莊。
二星級賓館最多:錫麟飯店、銀云山莊、紫竹山莊、竹香居、銀海飯店、錦屏山莊、西山溫泉別墅、海島之星假日酒店、三圣堂飯店、普陀山莊、千荷山莊等。
家庭旅館有:龍灣村的潮音閣旅館、玉樹樓旅館、西山的農家旅館等。
普陀山大多住宿點都聚集在前寺、后寺附近。規模一般都不大,條件設施一般。標準間價格從150—700元不等,另收每人20元的海塘建設費。除周五、周六和法定節假日前后三天,以及每年九天的觀音香會期(農歷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七、十八、十九)外,住宿一般可打八折。
七、普陀山旅游渡船交通信息普陀山只有一個碼頭,每天有班船開往舟山本島(沈家門鎮)、寧波、上海等地,從上海、寧波等地也可以乘船直接前往。乘長途客車到舟山后,再到沈家門半升洞碼頭前往普陀山十分方便。
到達普陀山
1.沈家門半升洞碼頭-普陀山碼頭
輪渡:7:20-16:10,一天四班,票價22元。
快艇:6:00-18:00,每20分鐘一班,航程約10分鐘,票價28元。
2.朱家尖蜈蚣峙碼頭-普陀山碼頭
輪渡:6:20-18:00,票價22元。
快艇:按客流量決定出發時間,票價24元。
上海吳淞碼頭-普陀山碼頭(上海-普陀山)
輪渡:每晚20:00有夜班船開往普陀山,中途停靠岱山,次日7:30抵達普陀山。每周五19:00加開一班,次日7:00直達普陀山。16:40有返回的班次,票價109-499元。
舟山島返回
1.普陀山碼頭-沈家門半升洞碼頭
快艇:6:00-16:20,10分鐘一班,航程約10分鐘,28元。
2.普陀山碼頭-朱家尖蜈蚣峙碼頭
快艇:6:10-21:50,15分鐘一班,航程約5分鐘,22元。
3.普陀山碼頭-桃花島碼頭
快艇:旺季時8:00-15:00每小時一班,淡季時每天三班。
注:各碼頭運營時間及票價因客流量、淡旺季、天氣變化等因素有變動情況,詳詢各碼頭客服中心。
在舟山交通官網上也可查詢到舟船信息。
八、普陀山自駕車旅游交通攻略從上海出發
交通線路1:上海→滬杭甬高速→乍嘉蘇高速→東海大橋→沈海高速→寧波繞城高速→杭甬高速→北侖→大榭碼頭或白峰渡口→普陀山
交通線路2:上海→滬杭甬高速→杭州繞城高速東線→寧波→杭甬高速→北侖→大榭碼頭或白峰渡口→普陀山
沿滬杭甬高速公路南下,經杭州繞城高速東線前往寧波(此段約4小時);然后沿杭甬高速往“北侖”方向前進;出北侖收費站下高速后,右轉沿著329國道往“白峰”方向前行約15公里到一岔道口。到此有二選擇:
一是沿“大榭”方向前行,去大榭碼頭停車,然后乘高速客輪前往普陀山(船票58元/人,單程1小時15分鐘)或桃花島;
二是直接到白峰渡口,乘渡輪到舟山定海區的鴨蛋山碼頭(寧波白峰渡口-舟山鴨蛋山碼頭,單程50分鐘,15元/人,車輛擺渡費:5座以下55元/車;6-15座70元/車;16-4座80元/車;25-39座100元/車;40座以上120元/車),然后駕車去沈家門換船到普陀山或桃花島,也可以在此駕車上329國道,過跨海大橋直駛朱家尖(過橋費30元)。
小貼士:旺季時白峰渡口前往舟山的渡口會擠滿車輛,建議準備好吃喝物品,做好排長隊的準備。
從杭州出發
交通線路:杭州→杭甬高速公路→寧波→北侖→大榭碼頭或白峰渡口-普陀山
沿杭甬高速公路往寧波,再前往“北侖”方向,出北侖收費站下高速后,右轉沿著329國道往“白峰”方向前行約15公里到一岔道口。到此有二選擇:
一是沿“大榭”方向前行,去大榭碼頭停車,然后乘高速客輪前往普陀山(船票73元/人,3等艙,去程另加2元保險,返程加1元保險)或桃花島;
二是直接到白峰渡口,乘渡輪到舟山定海區的鴨蛋山碼頭(寧波白峰渡口→舟山鴨蛋山碼頭,單程50分鐘,15元/人,車輛擺渡費:
5座以下55元/車;6-15座70元 /車;16-24座80元/車;25-39座100元/車;40座以上120元/車),然后駕車去沈家門換船到普陀山或桃花島,也可以在此駕車上329國道,過跨海大橋直駛朱家尖(過橋費30元)。
九、普陀山旅游必知注意事項1、 在旺季如春節、五一、國慶、農歷二月十九(觀音生日)、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香客紛紛趕往普陀山進香,朝普陀山要提前訂票、訂房。
2、在海邊礁石區拍照時要注意安全,下雨天要注意防滑;上山時不要到沒有路的地方去,嚴禁林區吸煙、點燃香燭等一切野外用火。要注意飲食衛生,吃海鮮不要貪食。海邊風大,還要注意著涼。
3.夏季到海邊游泳,最好上島之前就買好毛巾、拖鞋和游泳衣褲。游泳時不要到巖石邊上,海浪沖擊,會撞上巖石,非常危險。
4.如果您住在普陀山,要去朱家尖游玩一天,在買了去朱家尖的船票后,要到碼頭的出口處去簽個證,這樣在當天回普陀山時就不用再買進山門票了。
5.寺內均禁止攝影。
★普陀山攻略目錄?①普陀山景區簡介?②普陀山景區門票?③普陀山島上公交?④普陀山景點導游
⑤普陀山飲食攻略?⑥普陀山住宿攻略?⑦普陀山渡船信息?⑧普陀山自駕攻略?⑨普陀山注意事項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2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