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丁村,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城南4公里的汾河東岸,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民宅建筑風格的古村落。村內現有明清民宅院33座,房舍498間,占去了村莊的大部分面積。
▲圖:山西丁村景區門樓
山西丁村,以丁姓氏族聚居而得名。據考證,襄汾丁村民居最早的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最晚的建于民國年間,歷時近四百年,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有40余座。
▲圖:山西丁村民居為全國文保單位
這些民居之所以能夠保護得如此完整,首先是丁村地處汾河河谷,丘陵縱貫,交通不便,較為閉塞,因此兵災匪禍很少。即使在抗戰時期,也沒有一座被燒毀。
另外就是丁氏家族為了維系其封建家族的統治,在財產繼承和占居的方法、分配上有一套特殊的辦法,即“調角分房法”。只能占用,不能拆除。“土改”時分房也是依照這一傳統的分配方法。
山西丁村民居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坐落在山西省襄汾縣城南4公里汾河東岸。
襄汾丁村民居以四合院為主體格局,建筑突出特點是注重裝飾尤其是木雕,舉目皆是。
▲圖:山西丁村古民居建筑
多數建筑上留有年款題記和匠師姓名,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實例。
丁村民居除設立保護機構外,1978年建立丁村文化工作站,1984年大部民宅收歸國家所有,并逐年修繕保養,嚴格保持它的原貌、原狀、原構。
1985年設立丁村民俗博物館和舊石器陳列館。
▲圖:山西丁村古民居建筑精美木雕
山西襄汾丁村民宅群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分北院、中院、南院、西院四大組。由于宗族的繁衍發展,反映在院群坐落上的時代差異特別明顯。
這四大群組以村中心明代建筑觀音堂為領首,以丁字小街為經緯,分落于北南西三方。
▲圖:山西丁村古民居建筑精美木雕
這些民宅布局合理,建筑氣派講究,橫徑曲巷,院院貫通,連接巧妙,在建筑的時代風格上各有不同。北院以明代建筑為主,中院為清代雍乾朝者為多,南院則以道咸者居首,西北院皆為乾嘉時所筑。
該丁村民宅群及其各類雕刻藝術構件均是中國明清民居建筑藝術中的佳作,可稱之為一座民居建筑博物館。
最初,在汾河邊上的一個名不經傳的小村子,丁村最早卻因為發現了古老的“丁村人”而著稱于世。
▲圖:山西丁村文化展示
經過先后進行過幾次階段性的調查發掘,發現分屬于舊石器時代早中晚三個時期的文化遺存20余處,對研究我國的舊時期時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1961年,丁村遺址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山西丁村古遺址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在丁村民俗博物館,陳列著丁村遺址的動物化石和石器。其中,有3.5米的古象門齒化石,也有方塊犀牛角、排列整齊的馬牙……
這些都說明,丁村在舊石器時代曾經生長著犀牛、野馬、大象等野生動物,同時,也說明了古人類在大自然中所處的位置。
山西丁村民居作為我國北方四合院建筑的典型標本,其歷史年代跨度大,建造別致,風格各異,是研究傳統建筑民俗的珍貴標本。
1984年,丁村大部民宅收歸國家所有,并逐年修繕保養,嚴格保持它的原貌、原狀、原構。
▲圖:山西丁村村貌
1985年,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陸續撥???,在丁村籌建了反映中國漢民族民俗風情的第一座民俗博物館,并將民宅作為民俗博物館館地和內容之一。
1988年,丁村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景區等級:全國文保單位;
2、門票價格:30元(預訂優惠價:22元);
3、開放時間:民俗博物館08:00-17:00;
4、景區電話:民俗博物館(0357)3868090;
5、景區地址: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
6、襄汾丁村怎么去?
A.乘車路線:在臨汾坐火車或者汽車到襄汾,坐火車比較方便,車次也比較多。從襄汾火車站下車后,出車站到馬路上打出租車,可以直接坐到丁村路口。
B.自駕路線: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
7、丁村食宿攻略:
去丁村旅游不需要在那住宿,而且條件也不是很好,當天可以返回,住襄汾就可以。襄汾比較好的賓館有交通大廈、襄汾賓館等。
丁村的花饃和長壽面是美食紀錄片里特別推薦的特色主食,前去的游客不要錯過。當地特產主要有官灘棗、汾城米醋、趙雄辣椒、鄧莊麻紙等;特色美食主要有花饃、長壽面、汾城油粉飯、膏胰羊肉鍋子、臊子面、襄汾藕盒等。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22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