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金墓博物館,馬村磚雕墓位于山西省稷山縣城西4公里的馬村西部,墓群年代當為宋金時期(公元960年-1234年)。 馬村磚雕墓總面積約為1.6萬平方米。馬村磚雕墓以磚雕的形式表現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樣式,一般多為前廳后堂、左右配置廂房的四合院結構,再現了當時的建筑風格,為宋金時期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
在稷山縣城西4公里的馬村村后棗林旁邊的緩坡臺地上,高低參差布列著14座保存相當完好的段氏家族磚雕墓,該墓地于1973年被村民鋤地時偶然發現。
▲圖:馬村磚雕墓
初發掘的幾個墓室都無墓志銘,直到編號M7墓被打開時,一塊小小的嵌在墻上的“段楫預修墓記”磚刻,出現了明確的年款,才釋放出了墓主人的信息。整個墓群斷代為北宋晚期至金大定21年(1181年),其中編號M2墓為最早,墓主段用成為段楫的曾祖父。其家族墓地沿用了幾十年,安葬著四代段氏。
墓室內有仿木質的枓、拱、枊、杪、枋、椽等等,無一不精。
▲圖:磚雕墓建筑構件
編號M1墓:最左上為“牡丹花開”,最右上為“閔子騫單衣順母”,下部皆為“孔雀戲牡丹”。
▲圖:磚雕墓編號M1墓:隔扇下裙板上的磚雕,花開富貴,平平安安
▲圖:磚雕墓編號M2墓:墓主人夫婦的“開芳宴”
開芳宴是夫婦之間特定的宴飲,其間有樂舞、雜劇等演出,這種形制在很多宋金墓里都有。
▲圖:磚雕墓編號M1墓:“郎騎竹馬來,兩小無嫌猜”游戲圖
▲圖:左為“韓伯俞泣笞傷母” 右為“劉殷澤中哭堇”
▲圖:左為“郯子鹿乳奉親” 右為“蔡順拾椹奉親”
14座墓中,現只發掘了9座,其中編號M1、M2、M3、M4、M5、M8的6座墓,相互打通,形成了可以參觀的通道,由于墓室的方位不同,這也形成了一個地下迷宮。但6座墓中目前能參觀的只有4座,而且非常遺憾的是,門口隆重介紹的有24孝陶塑的編號M4墓也不在開放之列。
這4座墓室皆南北方向,磚砌,結構形制相近,僅有裝飾繁簡之差別。墓門外是仿木構門樓。從非常狹窄的墓門進去,頓時豁然開朗,墓室頂端為方形覆斗頂,四周裝飾有單檐或重檐的樓閣式、宮殿式墻體,四壁下部砌束腰須彌座,最底端為土炕式尸床。朱紅的大門微啟,“婦人啟門”。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圖:磚雕墓婦人啟門
左右是行軍凱旋,百姓“簞食壺漿”的場面。雜劇人物角色分別為:末泥、副末、副凈、末泥。清淡的燈光下,讓飛檐、椽子、額枋、斗拱、琴面昂等由高到低,有了高密度的層次感,如飛瀑一樣,流淌下來。四周不留白,窗欄隔扇、伶人侍女、飛禽走獸、花草紋飾等等應有盡有,正中還有姿態安詳的墓主人夫婦。這些磚雕或模制,或雕刻,一絲不茍,讓沉悶的青磚幻化成了音符,在寂靜處奏響。
▲圖:磚雕墓墓內裝飾
山西侯馬金元時期的董海墓,墓葬規格雖高,但其奢華程度仍無法比擬馬村。馬村磚雕墓群集建筑、藝術、生活、戲劇、審美、信仰等大成于一身,瞬間釋放的視覺上的沖擊,有穿透歷史之感。事死如事生,古人追求的靈魂升天后,繼續享用曾經享受過的本真生活。
▲圖:磚雕墓土炕式尸床
磚雕的戲曲場面出現很多,花臉和插科打諢制造笑料的副凈居中,末泥居兩旁,說明宋金元雜劇中,滑稽小丑之類的角色是主角,幾位樂工在用吹、打、拍器樂賣力的伴奏,形成了一個演戲班底。雜劇是樂舞、滑稽、雜技的綜合體,是那個時代流行的文娛項目。
▲圖:磚雕墓元雜劇
豪華大墓的背后,是雄厚財力的支撐。段家以藥膳為主業,懸壺濟世,富甲一方。段氏家族奉行的是“孝養家、食養生、戲養神”的“三善”文化,大有“齊家”“修身”的儒家思想之風。
▲圖:磚雕墓力士像
段氏豪門,終因戰亂、官索夷掠而敗落。
一個地下建筑群,跨越了800多年的時光,在《段楫預修墓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夫天生萬物,至靈者人也,貴賤賢愚而各異,生死輪回止一……”段楫簡單的生死觀,唯物豁達,只是期望自己在永夜時得到一穴而已。當時墓主下葬時無木質、石質棺槨,直接陳尸,且陪葬物品極少而普通,和后期靡費甚巨、工序復雜、雕工費時、施工難度大、工期長的奢華大墓形成了巨大反差。
地生萬物,水發千禪,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留下了自己的痕跡。馬村磚雕墓址現已成為山西金墓博物館,值得一去!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景區地址: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108國道。
馬村磚雕墓怎么去?
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2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