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國家4A級景區,坐落在江西九江湖口縣雙鐘鎮,雄峙于長江之濱,鄱陽湖口,三面臨水,一面著陸,形如半島。全山分上下兩部分,面南臨湖的是上石鐘山,靠北瀕江的是下石鐘山。兩山總面積有十萬平方米,海拔67.7米。山雖不高,但懸崖峻拔,突兀崢嶸,插湖鎖江,氣勢不凡。
石鐘山地勢險要,陡峭崢嶸,因控扼長江及鄱陽湖,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登臨山上,既可遠眺廬山煙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濁。
歷史上這里發生過多次激戰,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天國軍曾在此重創曾國藩水師,李烈鈞領導的二次革命在此高舉義旗,百萬雄師渡大江在江陰至湖口突破國民政府的長江防線。古往今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
石鐘山開發歷史較早。考古調查資料表明,早在商周時期,鄱陽湖濱的先民們就在這里從事漁獵活動,并建木骨泥結構的民居。
石鐘山之名始見于漢代桑欽的《水經》記載:“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石鐘山的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
石鐘山從唐代起就有建筑,經歷代興廢,現仍存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江天一覽亭、鐘石、極慈禪林、聽濤眺雨軒、蕓芍齋、石鐘洞、同根樹等景點,但多為清代重建。
清咸豐八年(1858)彭玉麟等奉上諭建造,是石鐘山的主體建筑。祠分前廡后廡,面對江湖,視野開闊。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絡繹不絕來此山賞景。如唐代李勃,宋代蘇拭、陸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國藩等。宋元豐七年(1084)六月,蘇軾父子月夜乘小舟訪探石鐘山,則認為山石“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并寫下了千古名篇《石鐘山記》。
曾國藩、彭玉麟均有記,并手書碑刻,曾、彭等若干人為祠撰寫的長短聯達百余幅。祠前辟有廣場,祠兩側古樟也是彭玉麟等手植。祠內新創編鐘古樂演奏項目,所用編鐘系按湖北曾侯乙古墓出土編鐘仿制。
游下石鐘山可沿茂林垂蔭,修竹掩映的石級小道,迂回曲折,穿亭過榭,登上山頂。
沿途有蘇軾夜泊處、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磯頭、鐘石,以及清咸豐皇帝批喻興建的昭忠詞,湘軍水師將領彭玉麟為其母超度亡魂的“報恩慈林”,彭玉麟起居休息的浣香別墅和梅花廳,紀念陶淵明的歸去亭,以及園林建筑石筍、且閑亭、桃花洞、觀魚池、廊外廊、樓外樓、石鐘洞等名勝。
整個建筑依山就勢,因地制景,藏露結合,虛實相間,石環水繞,幽深雅致。
在山頂的“江天一覽亭”,憑欄遠眺,萬里長江,一瀉千里;浩瀚鄱陽湖,波濤萬頃。鄱陽湖與長江交界處,清濁分明,水分兩色。遠眺匡廬云遮霧障,夜游雙鐘月涌江流。
石鐘山是古代從長江進出南昌必經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騷人墨客題詠甚多。明代詩人王英形容石鐘山的形勝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際來。驚濤撼巖石,萬壑鼓風雷”。
1、九江石鐘山景區等級:AAAA級;
2、湖口石鐘山景區門票價格:72元(預訂優惠價:65元);
3、九江石鐘山景區開放時間:08:00~17:30;
4、湖口石鐘山景區電話:0792-6332816;
5、九江石鐘山景區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雙中鎮;
6、九江湖口石鐘山怎么去?
A、乘車路線:
?九江市有到湖口縣的火車、汽車大巴等,下車后坐公交車到石鐘山
?游客也可從九江市乘船至湖口縣城,20元,然后登臨石鐘
B、自駕線路:
?南昌到九江石鐘山自駕車路線:
楓生高速公路→南昌繞城高速公路→福銀高速公路→-S301→大中路→登山路→終點
?景德鎮到九江石鐘山自駕車路線:
杭瑞高速公路→S301→三里大道→云亭路→大中路→登山路→終點
黃石路→福銀高速公路→清江大道→G105→杭瑞高速公路→→三里大道→云亭路→大中路→登山路→終點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35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