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古渡文化歷史街區位于鎮江市區西北,面積0.5平方管理公里。史載西津渡形成于三國時代,唐代具有完備的渡口功能,一直是是我國南北水上交通﹑漕運樞紐。發生過眾多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重大歷史事件,同時也見證了鎮江城市發展史。
西津古渡又稱為“西津渡街”、“西津古渡街”,位于鎮江城西的云臺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跡。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這里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西津古渡景區主要景點有老碼頭文化園、小碼頭遺址、鐵鐵柱宮、小山樓、昭關石塔、救生會、觀音洞、待渡亭、一眼看千年、西津雅苑、西津渡古街、券門、蒜山游園、英國領事館、亞細亞火油公司舊址、巡捕房、民國遺存、租界遺珍等。
老碼頭文化園、小碼頭民俗歷史文化街區、環云臺山商業步行街、云臺山景區、伯先公園、鎮江博物館。老碼頭文化園東起迎江路,西至西津渡街,南靠云臺山,北臨長江路,面積約3.4公頃。
其內現存原亞細亞火油公司、稅務司公館、工部局巡捕房等租界建筑以及約20000平米的近現代工業建筑。現入住商家有鎮江菜館、鎮江鍋蓋面品鑒館、八分飽、西津會館、風尚西餐廳、西班牙餐廳、雅獅酒店、清水灣溫泉會所、老碼頭菜館、渡客客棧、小山樓國際青年旅舍、濾清器廠1966、子閱樓、三友堂等知名餐飲娛樂商家。
西津渡古街全長約1000米 ,始創于六朝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模,因此,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西津渡,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稱為“西津渡”。
這里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后,由于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離。三國時期,這里曾駐有孫權的東吳水師,唐代以后這里更是專門派有兵丁守衛巡邏。
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內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沿著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樓把我們帶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跡。磚木結構,飛檐雕花的窗欄一律油漆成朱紅色,給人以“飛閣流丹”的感覺。現在,我們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國元年春長安里”、“吉瑞里西街 · 1914 ” 、“德安里”等題額。
據老人們回憶,從觀音洞下行一直到現在的長江路,這短短的幾百米長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鋪 150 多家。從行業種類上看,大致有飲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當然,這里還有許多為船家服務的店鋪,諸如木匠店、纜繩店等。解放前這里還專門設了一個警察分局,這些林林種種的店鋪加上救生會和救火會,簡直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車轍足以證明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當年的繁華。那錯落有致的兩層小樓,那翹閣飛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駁的柜臺,那杉木的十板門,無不向我們娓娓訴說著“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滄桑。西津渡還是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本身就是一部令人玩味無窮的歷史長卷。
關于這一點,古街上由東向西的四道券門石額上的題刻就給了我們明白無誤的提示。題刻分別是:“同登覺路”、“共渡慈航”、“飛閣流丹”、“層巒聳翠”。無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風情和風貌。西津渡古街救生會、昭關石塔、觀音洞的維修和保護,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01 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項目獎。
景區等級: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只進古街不進景點免費),景點聯票30元;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區電話:0511-85288555; ? 景區地址:江蘇省鎮江市區西北,西津渡街25號(鎮江博物館北側)。 ?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怎么去? ? A.乘車路線:可在鎮江市區乘坐公交102、104、12、130、14、15等路到迎江路站下車,可抵達西津渡古街北門。 ? B.自駕路線: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52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