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金東門”之稱的興化城東部地區(qū),是一個由明清古民居群組成的街區(qū),歷史上店鋪林立,商賈云集。這里匯聚了鄭板橋故居、東岳廟、上池齋藥店、趙海仙洋樓等一批歷史古跡。
興化金東門歷史街區(qū)景區(qū)目前主要有鄭板橋故居、趙海仙洋樓、李園船廳、狀元坊、鄭板橋紀念館、儒學廣場(文廟遺址)、施耐庵紀念館、李春芳元老府、吳甡故居、陳五房進士第、東岳廟、高谷故居、四牌樓、李鱓浮鷗山莊、成家大司馬府、任大椿讀書樓、李詳故居、興化縣署(范仲淹紀念館)、上池齋藥店、劉熙載故居、八字橋宰相里等20多個景點。
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遺存主要有:
上池齋藥店:位于東城外大街10號,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代,近300年來一直經營中草藥,為國內少見。藥店建筑為寬闊的二層樓房,上層為藥庫,底層藥店以大型木雕掛落分隔、保留有清代中藥櫥、木榜、匾額及民國裝飾的柜臺。南面平房為藥材加工作坊,仍保留部分原始制藥工具。2013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園:位于城內古武安街13號,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商賈李小波私人花園,筑有方廳、船廳、方亭、桂花樓等,曲折通幽,小中見大,有“余園半畝”之稱,由清代著名造園家張灝設計筑成。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成氏宅第(成家大司馬府):位于城內東大街韓公祠巷,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為明代贈封兵部尚書成琎的府邸,分東西兩軸,東軸6進,西軸7進,中以內串廊,東以火巷,西以外串廊相互聯接,形成既分又合的13個院落。古井、掛落、石刻、木雕分布其間,體量較大,結構完整。興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設于其內。
興化城墻:位于東岳廟北側段,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為宋、明城垣的遺物,現保存的兩段明代城墻總長220米,并依城墻辟成古城墻公園。
楊家大院:東城外大尖復順和巷,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楊家大院現分南、北兩部分,南部東為萬順和號貨棧,西為子爵府。北部為南北貨商鋪,倉儲、銀樓等。總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系明代以來資本主義萌芽和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及衰亡的歷史見證。
鄭板橋故居:位于金東門東城灣,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為清代建筑,布有門樓、大堂屋、廈屋、書齋等,院內竹影婆娑,蘭花飄香。
趙海仙洋樓:即趙海仙故居,位于東城外家舒巷16號,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與對面的家舒巷古民居群、鶴山堂古建筑群相映成輝,系清代名醫(yī)趙履鰲(字海仙)生活起居及診脈之處。布有門廳、上下廊屋、盂園、主體樓、讀書樓、花廳、半亭等。
狀元坊:位于東城外大街狀元巷南首,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跨街雙柱、石質。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奉敕為狀元李春芳所建。
四牌樓:位于東城內大街南側,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四柱四枋,上攢廡頂,重檐飛角,始建于明代中期,內外懸匾額47塊,旌表宋代以來鄉(xiāng)賢76人82人次,為國內少見。現依此及明代八字橋于城內東大街南側辟成四牌樓廣場。
興化縣署:位于城內東大街,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為范仲淹聽政理政之所。筑有正門(譙樓)、儀門、大堂、二堂、兩廂、西園等。內設范仲淹紀念館,懸以清代魏源所撰匾聯。
東岳廟:位于城內東大街41號,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為明代永樂年間所建之道教叢林,主殿高大開闊,以卷棚將前后兩殿聯成,綴以斗拱。明初的斗拱雕琢精美,保存完好,為里下河地區(qū)所獨有。
解氏宗祠:位于東城外大街祠堂巷內,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由東樓、中樓、西樓、廂房等構成,又名“松鶴道院”。
興化金東門歷史街區(qū)景區(qū)門票:免費
興化金東門歷史街區(qū)開放時間:全天
興化金東門歷史街區(qū)地址:泰州市興化市城東
興化金東門歷史街區(qū)景區(qū)怎么去?
①乘車線路:
②自駕車線路:可根據如下自駕路線圖,導航前往。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52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