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涇成市于宋,建鎮于元,是一個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是新滬上八景之一,為我國歷史文化名鎮,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也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楓涇古鎮,位于上海市金山區,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楓涇古鎮旅游景區內主要景點有:毛澤東像章珍藏館、施王廟、天命堂、三百園、丁聰漫畫館、楓涇牌坊、楓涇古戲臺、呂吉人畫館、楓涇鎮、古長廊、東區火政會等。
歷史上,她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名鎮”;如今,她與滬浙五區縣(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靠臨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楓涇橋多、廟宇多、名人多、里弄多,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布,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湍急,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歷史。
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筑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筑物)。楓涇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地靈人杰,人才輩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639人。其中清代以前狀元2人,進士53人,舉人125人,文化名人235人。著名的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狀元許克昌;明代曾跟隨鄭和下西洋的太醫院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及官至內閣學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謝墉;民間詞人沈蓉城;近現代國畫家俞明,圍棋國手顧水如,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朱學范,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國畫大師程十發,著名漫畫家丁悚、丁聰父子以及早期共產黨人、革命烈士袁世釗、陸龍飛等。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楓涇物產豐富,工商業發達。明清時,楓涇地處全國紡織業生產貿易中心,楓涇布暢銷全國。楓涇因而與浙江的南潯、王江涇、江蘇的盛澤成為當時最為著名的江南古鎮。20世紀30年代起特別是70年代以后,楓涇又成為中國黃酒業重要產地,黃酒與一百多年盛名不衰的楓涇丁蹄、狀元糕、豆腐干三大土特產被稱作“楓涇四寶”。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
自上世紀70年代后,以楓涇農民畫家為主體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是中國最具盛名的中國民間繪畫之鄉。農民畫、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于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特色。
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楓涇南柵以建有道院,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賜“仁濟道院”匾額,其后道風大振。
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1處寺院廟宇。清朝末期,天主教、基督教也開始傳入楓涇,分別在北鎮、南鎮建有教堂。眾多的祠堂廟宇構成了楓涇鎮除伊斯蘭教之外的四大宗教匯聚齊全的獨特的宗教文化,是楓涇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久的將來,楓涇將建設成為歷史文化風貌的古鎮旅游區,具有鮮明的北美風貌的新鎮區和以國際服裝機械城為主體的商貿區,以及市級楓涇工業區在內的具有商貿、交通、休閑、居住、文化旅游功能的現代化的新楓涇!
1、楓涇古鎮景區等級:AAAA級;
2、楓涇古鎮景區門票價格:古鎮門票80元(包含農民畫村);其中楓涇古鎮50元,農民畫村30元,游船費50元(限乘6人,半小時);
3、楓涇古鎮景區開放時間:8:00-17:00(5月-9月),8:00-16:30(其余月份);
4、楓涇古鎮景區電話:021-57355555;
5、楓涇古鎮景區地址:上海市金山區亭楓公路8588弄28號。
6、楓涇古鎮怎么去?
A、乘車線路:
上海市區乘坐地鐵一號線在錦江樂園站下,到西南汽車站乘“楓梅線”(全高速,45分鐘)直接到楓涇。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萬體館、虹口足球場每天有班車直達楓涇古鎮景區。
B、自駕路線:
滬杭高速走A8段,楓涇出口收費站下來沿指示牌開2分鐘即可到達,車停至古鎮入口處的停車場。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52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