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棲古鎮,地處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鎮、江南水鄉名鎮、屬杭州臨平副城副中心。塘棲歷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賈云集,蔚成大鎮,明清時富甲一方,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
塘棲,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文人輩出,書香傳世;塘棲,文物遺產眾多,廣濟長橋、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棲溪講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廟……默默向人們細述當年風采;塘棲,人杰地靈,物產豐盛,枇杷名揚天下,絲綢香飄海外,自古就是貢品。
塘棲是座古鎮,同時也是一座新城,雖然歷經歲月滄桑,失去了“三十六爿橋”、“七十二條半弄”的風貌,但是她的魂和根還在,并且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塘棲水陸空交通十分便捷,浙S13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穿鎮而過,浙S304省道、京杭運河東西向貫穿全鎮,塘康公路、拱康路、圓滿路延伸段(S304省道G320國道連接線)直通杭州,距杭州主城區十五公里,水上巴士直達武林門?,F轄27個村,7個社區,近10萬人口,總面積79平方公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花果之地、絲綢之府、枇杷之鄉”。
塘棲名勝古跡遍布,依景稱"棲溪二十四景"。迄今尚存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水南娘娘廟等,還有橫亙古運河的七孔長橋--廣濟橋。十里梅海之超山,是著名的省級旅游風景點,這些獨特的古跡遺址賦予了塘棲這座江南古鎮無限的魅力。
塘棲的古建筑頗具特色,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墻,隱于弄內,引升出一條又一條的陪弄,據說舊時全鎮共有弄堂七十二條半。塘棲又是標準的水鄉,處處是河,鎮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稱“過街樓”。
為方便那些從水路而來的客商們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還都建有一長溜美人靠(塘棲人稱這為“米床”)。那一條條河道一條條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橋相連,全鎮共有石橋三十六爿半。最有趣的是,就連那些高高低低的石橋上,都十分講究地搭有橋棚,使得來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曬不到日頭。這廊檐街之廣、之盛,在江南水鄉可以說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個江南。有俗語稱:“跑過三關六碼頭,不及塘棲廊檐頭”。怪不得,連豐子愷先生家鄉桐鄉石門的一句歇后語都以塘棲的廊檐街為內容,叫做“塘棲街上落雨—輪(淋)不著”。
塘棲山明水秀,名勝古跡較多,自古以來就有著眾多美麗的誘人景色。
舊時,曾有棲溪十六景之說,分別為:芳杜菱歌、廠陰漁火、長橋月色、溪口風帆、永明晚鐘、清流高閣、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曉、超顛遠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霽、西浦斜陽、橫潭漁火。
文人雅士們紛紛為這些景色呤詩詠句,為那些景點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諸如“市門相向鎖長虹,畫舸奔云趁晚風”之類的佳句。
歷經滄桑,時過境遷,時至今日,那些昔日的勝景大都早已湮沒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觀梅勝景,則在新時期中煥發了青春。
超山素為江南三大探梅勝地之一,與江蘇的鄧尉、無錫的梅園齊名。
隨著旅游業的開發,不但重現了十里梅海的勝景,而且還建成中國第一印山;
鎮中心橫跨運河的廣濟橋,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1498年,系京杭大運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廣濟橋下的郭璞井,傳說為晉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內最大的石碑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水南廟、吳昌碩墓、三條半古弄、八字橋古街等等。為了充分挖掘塘棲的文化內涵,積極發展休閑旅游事業,一個占地1200畝的“塘棲運河文化村”即將動工興建,她的建成,將使塘棲古鎮煥發青春,重現昔日那小橋流水的迷人風光。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塘棲山明水秀,名勝古跡較多,四季皆成景。
自駕路線:上海走G60滬杭高速,轉G1501繞城高速,接S32申嘉湖高速,在練市轉S13練杭高速,德清出口下
塘棲景點:
1、塘棲廣濟橋
廣濟橋,其始建年代不祥,已無從考證,據說橋建成于唐寶歷至林得年間。明代弘治二年一個姓陳的僧人,為了建橋募捐一直到了北京,得到了皇太后的賞賜,也得到了宮中的眾嬪妃與朝廷大臣們的資助。
所以清光緒《塘棲志》卷三《橋梁》載:“通濟長橋在塘棲鎮,弘治二年建?!钡搅撕胫问荒杲ǔ?。
后世五百多年中,橋不斷得到重修和修補。如今橋全長78.7米,面寬5.2米,矢高7.75米,中孔凈跨15.6米。
七孔,拱券縱聯并列分節砌筑,橋兩坡各設石階80級。石欄板素面,欄板兩端為卷云紋抱鼓石,共有望柱64根,四角望柱上刻覆蓮。
廣濟長橋勢如長虹,造型秀麗,歷經500余年仍雄踞京杭大運河之上,成為歷史滄桑的真實見證,連同江南的富庶、繁盛,和著槳聲、船夫號子聲寫進了京杭大運河500年的興旺漕運史中。
2、塘棲匯昌南北貨棧
百年匯昌,原名“匯昌”南北貨棧,創始于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批零兼營、擁有蠟燭、蜜餞、茶食、藕粉四個作坊,除經銷蠟燭外,還經營蜜餞、茶食、炒貨、南北果品、海產品等二百多種商品。
傳統產品有:青梅、白梅、糖藕、櫻脯、糖佛手、甜青果、蜜香元、紅綠絲、麻酥糖、水桃酥、云片糕、松子糖、寸金糖、藕粉、彩蛋、龍鳳花燭等百余種。
清道光年間(1782年—1850年),所產蜜餞、蠟燭被道光皇帝選為貢品;到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已經成為清朝內務府(故宮)的“指定供貨商” 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上,“匯昌”的桂花姜等蜜餞產品獲得最高獎(特等獎)。
在塘棲的民諺里流傳著這么一句詳細描寫特產的話“匯昌蜜餞、復昌糖,糕餅茶食李恒昌,零零碎碎跑華昌?!斌w現了百年匯昌在杭州蜜餞中的獨特地位。到抗戰勝利后,匯昌已擁有18000元資金、近百名職工、94間棧房、上千余只貨缸(籬),發展成為食品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商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匯昌的注冊資本達1.5億元。1930年代,“匯昌”開始使用玻璃柜臺、日光燈照明、使用玻璃瓶包裝的蜜餞。
民國時期,著名金石大師吳昌碩、現代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來到“匯昌”探訪好友——匯昌掌門陳繼明先生,品嘗蜜餞;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匯昌的發展成為一家擁有18000銀元資金、近百名職工、94間棧房、上千余只貨缸的大商號,擁有蠟燭、蜜餞、茶食、藕粉四個生產作坊。
百年匯昌被杭州市政府辦公廳命名為首批“杭州老字號”、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命名為“浙江老字號”。杭州市政府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
塘棲姚致和堂藥店
位于北小河街的致和堂弄內,創辦于明末清初,五開間門。致和堂之匾,由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書寫。柜臺懸掛著:“修合無人見,誠信有無知。丹丸無認識,出門不退換。”的店規。大廳走廊掛有“博世濟民”的金底花匾。兩樁抱聯:“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世間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笔乔宕翖吮渴汤上耐扑鶗?。堂內有清代浙江巡撫彭玉麟所書“真實不虛”一匾。
塘棲姚氏祖籍浙江余姚,家傳秘方,所制神效痧氣丸(紫金錠)名聞天下,痧藥“宛似紫金,尤稱神效。遠近商賈以及海外,無不珍佩于身,為棲水著名之品?!?《光緒唐棲志》)嘉慶道光年間時,浙西水災,疫后姚致和堂所制痧藥救人無數。
連清朝的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寶鋆舟過塘棲時,也連連感嘆道:“買姚致和痧氣等藥,貨此非止一家,不知誰為真偽也。”(《文靖公詩鈔》卷二)近代以后,致和堂到上海市開設分號,并在廣告紙上刊明:“自造真正塘棲痧藥”。民國年間名紳勞少麟從北平返里時,為了表彰其母姚氏(致和堂之女),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書寫了“誦芬傳世”一匾,后被懸掛在致和堂藥店的大堂之內。
塘棲勞鼎昌綢緞莊
全稱是“鼎昌綢緞呢絨冬夏布匹抄莊”,創辦于民國三年(1914年)正月。座落于市東街葡萄灣斜對面。座東朝西,二樓二底,磚墻結構,西式門面,水泥地坪,為當時塘棲鎮上唯一的新式店鋪。
鼎昌綢布莊專營棉麻布匹、綢緞、紗羅、呢絨,批零兼營,貨源充沛。柜臺盡頭,立有“經綸是裕,真不二價”二塊黑底金字招牌。商品大多直接從滬、蘇、杭、紹、湖等產區進貨,廣銷于臨平、瓶窯、德清、上柏、東塘、丁河等地。鼎昌綢布莊開張時資金4萬元,從業人員20余人。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一分為二,開設了“鼎昌”與“榮興”二家綢布店。
塘棲翁長春藥號
始創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創始人為翁恒芬、翁友生兩弟兄。藥店原設塘棲市西街吳家橋北面,座西朝東,三開門面。中為客堂,掛有“橫聯”:“精制門市飲片,揀選地道藥材,杜煎虎鹿諸膠,沙層花露膠骨”。兩側為中藥飲片柜和丸散膠丹柜。
翁長春前店后場,專制中成藥。后設工場10余間及草藥圃半畝。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時有資金7000萬元,還在東塘設有一家分店。翁長春藥店主營國藥,兼營參燕銀耳。
由于藥材地道,真不二價,每一味藥,從進貨到配方,根據不同藥性,需經共三十九道不同精制方法,道道嚴格把關,帖帖質量過硬,頗受病家信賴。
除中藥配方外,翁長春藥店內設丸散堂,自制丸、散、膏、丹、藥酒等中成藥四十余種,有大補全鹿丸、兔腦丸、十全大補丸、行軍散、枇杷膏、雪梨膏、驢皮膏、小兒回春丹、人參鱉甲丹、五加皮、虎骨木瓜酒等。
尤為全鹿丸最負盛名。自養梅花鹿,宰鹿時,張燈結彩,公開展示,以招徠顧客。故翁長春之藥遠近聞名,鄰縣德清、雷甸及本縣小林、臨平等地群眾均慕名前往購買,供不應求。
該店為便利病家,曾聘請名醫吳鏡如先生坐堂,行醫六載。
塘棲廣泰豐米行
廣泰豐米行在水北街。塘棲張氏業米已久,張棠軒在西石塘開辦米行,規模尚大。民國七年(1918年),張克昌購36匹柴油機 1臺,在水北街創設張泰豐舂米坊,專營碾糙米出白加工業務,是杭縣第一家糧食加工場。后改稱“廣泰豐”,開設三間門面的米行。
抗戰勝利之后,更名為“廣泰豐德記”,俗稱“德泰豐米廠”,資金6000萬。1951年,被政府接收,改為“杭縣第一稻谷加工廠”。1962年,更名為“塘棲碾米廠”。
大綸絲廠位于里仁橋西北的大運河畔,開設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是當時浙江省最早的三個工業企業之一。創辦人湖州龐元濟、杭州丁丙合資白銀8萬兩開辦“大綸制絲廠”,有進口意式繅絲機208臺,自置發電機組發電,民國12年,增至486臺,所產9至11條份的細廠絲馳名歐美。
該廠利用塘棲本地盛產的土種三眠蠶,繅制出纖度細勻,捃至十一條分的細廠絲,商標名為“仙鶴牌”,并以“金、銀、紅、藍”四種顏色的商標來區別廠絲的等級?!跋生Q牌”廠絲深受國外客商歡迎。
塘棲大綸絲廠
大綸絲廠位于里仁橋西北的大運河畔,開設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是當時浙江省最早的三個工業企業之一。創辦人湖州龐元濟、杭州丁丙合資白銀8萬兩開辦“大綸制絲廠”,有進口意式繅絲機208臺,自置發電機組發電,民國12年,增至486臺,所產9至11條份的細廠絲馳名歐美。
該廠利用塘棲本地盛產的土種三眠蠶,繅制出纖度細勻,捃至十一條分的細廠絲,商標名為“仙鶴牌”,并以“金、銀、紅、藍”四種顏色的商標來區別廠絲的等級?!跋生Q牌”廠絲深受國外客商歡迎。
塘棲美食名吃
塘棲百姓歷來對吃菜頗為講究,口味甚刁,注重刀工和火候,講究精工細作,重油重醬,講究入味,其色、香、味、形的要求和杭幫菜近似。
塘棲是浙江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傳承古鎮千年歷史,依托運河綜保、超山綜保兩大工程,著力打造宜游、宜業、宜居的“江南佳麗地,塘棲品質城”,塘棲的美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說道塘棲的特色小吃,當地民諺這樣稱道:“法根糕餅匯昌粽,粢毛肉圓香又糯。細沙羊尾香烘烘,塘棲板鴨鼎正宗?!?/p>
細沙羊尾
系塘棲一帶傳統之名菜,因其形似羊尾而得名。色澤金黃,體形豐腴,脆中帶軟,郁香鮮甜,為酒席常備之佳肴。
制作以豬板油,細沙為主料,先將板油外膜剝除,用刀批薄,切成長方片;再攤平板油,中間放一條小手指粗的細沙,卷成長方條形,切成小段,用手一只只搓圓,另取雞蛋清,放入湯盆內用筷打至現出雪白細泡沫后,加上干淀粉,拌勻,成泡糊狀。
然后,將細沙圓球放入蛋糊中,再把沾滿蛋糊的圓球一只只取出,投入旺火油鍋內,邊投邊用筷撥轉,待色呈淺黃、體胖、結亮后撈出待涼,繼續加溫油鍋,待燒至七成熟時.將撈出的細紗圓球再次投入鍋里,不斷上下翻動,炸成金黃色,殼脆撈起,裝盆,撒上白糖,即成。
粢毛肉圓
塘棲名菜之一,是歷來塘棲人正月里待客人、辦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傳統菜。其肉質柔軟,鮮美可口,糯米,色潤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當點心,糯而不膩,老幼咸宜。
制作以鮮肉、糯米為主,先將四與一之比的精肉與肥肉斬成肉茸,再把糯米淘凈,用溫水浸泡3小時,后撈出、瀝干,取一半上籠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飯和肉茸、味精、精鹽、蔥、姜末、酒、濕淀粉,加少許水,一起調勻,用手握成比乒乓球略大的肉圓子,逐個放入盛有糯米的篩子內滾動,使其表面全部沾滿糯米,然后,整齊地放入蒸籠里,在沸水鍋上蒸十余分鐘,待糯米蒸熟并如珍珠樣一粒粒豎起后,取出裝盆即成。
塘棲獨有的民俗工藝,以煮熟的米粉團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種色彩精制成人物、龍鳳、花鳥、走獸等工藝品。
板鴨
又名塘棲熏鴨,是塘棲鎮的著名特產,已有半個多世紀的制作歷史。此品選料講究,制作精細,工藝嚴格。須用飼養期九十天左右、重約四斤的蘇種活鴨。這種鴨,肉嫩骨脆,是加工熏鴨的上乘原料。
制作時,經宰殺、開膛、浸泡、擦鹽、整形、上撐、熏烤、清煮、散熱、拆撐、擦油等十多道工序,整個加工過程除用適量食鹽外,不添加任何作料,突出了成品的清香鮮美特點。
制作工藝:取內臟要在肛門上方開口,口大不到一寸;再將白條鴨入90OC熱水內浸半分鐘,上掛瀝干后擦鹽,鴨腹內則撒鹽少量;腌好的鴨坯要進行整形,先用手掌撳壓鴨的胸、側、背,再將兩腿骨向兩側扳折,內用圓木條撐開,把翅膀、鴨頭分別固定;然后用見煙不見火的木屑煙熏烤30分鐘,再入清水鍋中燒煮30分鐘,最后再菜熱、拆撐、擦油,即成。
匯昌粽
是一種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傳統食品,出自于塘棲的“百年匯昌”號,故名。匯昌粽區別于嘉興粽與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風格。
主要特點是五花肉、紹興酒、杜糯米、青竹葉、土灶頭、鐵鍋子、老湯煮。除了包扎方式以外,匯昌粽蒸煮上也有獨特手法,要求時間特別長,強調“千滾不如一悶”。陳國明《食匯昌粽》詩:斯文滿口老冬烘,一世青衫不道窮。解得人間真味道,米家書畫匯昌粽。
1、塘棲古鎮參考門票價格:景區免費,小景點收費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2、塘棲古鎮電話:0571-86375531
3、塘棲古鎮開放時間:周六、周日9:00-16:00
4、塘棲古鎮地址:杭州余杭區塘棲古鎮
5、塘棲古鎮怎么走
⑴塘棲古鎮乘車路線:
①杭州市區:大關小區北坐342到塘棲;焦家村公交站坐350到塘棲;艮山流水苑坐309、509、339到火車浜轉786到塘棲;武林廣場338到臨平轉319到塘棲
②下沙區:建設銀行對面做782到火車浜轉786到塘棲
③蕭山區:蕭山汽車站坐汽車到臨平后轉319到塘棲
⑵塘棲古鎮自駕車路線:
①自駕線路一:杭州市區可從繞城高速石塘下,走320國道至09省道直達塘棲,沿途可觀賞超山風景區。
②自駕線路二:杭州市區可從繞城高速石塘下,走320國道至崇賢走石塘線直達塘棲。
③自駕線路三:杭州市區可往喬司走01省道至09省道直達塘棲,沿途可觀賞超山風景區。
④自駕線路四:杭州市區城西的游客也可走104國道至良渚東西大道(104國道東連接線)直達塘棲,沿途可觀賞良渚文化。
⑤另外,湖州地區的游客可往德清方向走09省道直達塘棲,或走104國道至良渚走東西大道直達塘棲,嘉興地區可走320國道至09省道直達塘棲。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53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