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山寨,位于景洪市東部基諾鄉巴坡村,距離景洪市28公里,是基諾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西雙版納基諾山寨景區是全國唯一一個最全面最集中地展示并以基諾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也是西雙版納首家大型實景樂舞秀“攸樂·攸樂”的表演地。
基諾山寨主要游覽內容有:“牛角字”、“大鼓門”、“牛頭路”、“祭祖先瑪黑、瑪妞”,“奇科、布姑演奏”、“拴平安線”、“創世女神阿膜腰北塑像”、“太陽花壇”、“敬酒迎賓”、“基諾族圖騰柱”、“大公房基諾文化博物館”、“基諾族成年禮”、“卓巴房及卓巴文化館”、“織‘砍刀布’”、“基諾大鼓舞”、“打鐵”及以展示西雙版納邊境土著文化為主題的“土著部落”。
“基諾”二字系基諾語,“基”是舅父,“諾”是后代,“基諾山寨”就是舅父的后代居住地,在這里不僅可以觀賞基諾山風光,還可以體驗濃濃的基諾族民俗。這里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居住著18000多勤勞勇敢的基諾族人民。基諾族是一個在洪荒時代從大鼓中走出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西雙版納蒼茫的熱帶雨林中,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里最后一個被認定的民族。
基諾山寨內有大鼓門、牛頭路、祭祖先瑪黑瑪妞、奇科和布姑演奏、成年禮展示、創世女神阿膜腰北女神像、太陽花壇、敬酒迎賓、基諾族五神柱、牛角字、大公房基諾文化博物館、卓巴房、織砍刀布、基諾大鼓舞、打鐵、刀山火舞、染布坊、竹工藝展示、民間釀酒等觀光景點、體驗項目,還可以吃到純正的基諾美食。
新中國建立初期僅有3000多人,如今已發展到2萬余人,大部分聚居在景洪市的基諾鄉。
基諾族有著獨特的生活習俗,每年 2月6~2月8是隆重的“特懋克”節。
腌酸魚、臭菜、酸螞蟻蛋、炒竹蟲是基諾族人別有特色的風味菜。
基諾族山寨,多建于山頂或半山腰上,山寨周圍和寨中無一塊平地,四周森林環繞,有著獨特的熱帶雨林奇觀。
這帶方圓幾十公里是國家自然保護區,在這些山寨旅游,時常遇到各種動物從林中來尋食,聽到多種鳥啼鳴,這時心情為之一暢。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冬季大霧覆蓋山寨,當太陽出來后,山頂的山寨形似懸在空中,真是美景誘人。
基諾族自稱是孔明的后裔,傳說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孔明南征到這里,一部分落伍的士兵在此定居下來,以后自己取了民族稱號叫“丟落”,成為當今基諾族的先民。
基諾族住的竹樓,形如“孔明帽”,十分別致。絕大多數人口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鄉。
歷史上,基諾族村寨均分布在深山密林中,幾乎與世隔絕,生產力低下,生活貧困,沒有民族文字,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其社會形態仍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公社階段。
新中國建立后,基諾族用40多年時間,從“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的時代一步躍入社會主義社會,走完了人類社會需要幾千年走完的社會形態。
但至今仍保留著原始氏族公社“埃莫”制度余留的文物和痕跡。基諾族有明確的自我稱謂,漢族文獻詞典稱之為“攸樂”。“基諾”即“舅舅的后代”。
在基諾族中,舅舅在家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監護外甥的成長及取名、訂婚、結婚等重大問題上,幾乎擁有與外甥的父親一樣的權力。
基諾山寨景區以巴坡自然村寨為依托,將基諾族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古樸的生產生活方式、獨具特色的基諾族民居、服飾及秀美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展現給游客……引人入勝,讓人留連忘返。
基諾山寨景區游覽路線:
入口 → 牛頭道 →竹樂器演奏→瑪黑瑪妞→阿膜腰北女神像→ 太陽花壇 →卓巴房→大公房→太陽廣場(基諾大鼓舞) → 基諾特色展示 →打鐵→噴火、上刀梯→ 染布 → 竹藝 → 釀酒 → 基諾特色展示 → 出口
1、門票價格:160元(預訂優惠價:150元);
2、開放時間:09:00-18:00;
3、景區電話:0691-2470607;
4、景區最佳游覽時間:11月至次年4月
5、景區地址: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鄉巴坡村,景洪市東部28公里處。
6、基諾山寨景區怎么去?
A.乘車路線:
景洪客運站坐到勐侖、勐臘的班車,在基諾山寨景區下車即可,車費約10元;勐臘到昆明、思茅等地的班車都經過基諾山,可中途下車前往。
B.自駕路線:
昆磨高速公路從勐臘/磨憨出口離開,沿小磨公路 → 基勐路行駛即可。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62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