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區(qū)、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qū),位于市中心城區(qū)西城區(qū),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nèi)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qū),也是北京城內(nèi)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qū),在北京城規(guī)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自元代起,此處便是元大都漕運和商業(yè)中心。

俗話說“先有什剎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稱為“后海”的北京什剎海歷來是老北京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因其環(huán)境優(yōu)美,且民俗風韻十足,兩百余年來吸引了眾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來此或修府第,或建廟宇,更為什剎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明清時期,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居于此;清入關后,皇帝親領的“正黃旗”亦在此駐扎。什剎海景區(qū)風光旖旎、景致獨特,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贊美什剎海的風韻。近幾年,什剎海景區(qū)附近悄然興起的酒吧及獨具特色的四合院私家菜、四合院住宿,為這里增添了更多時尚元素。
什剎海景區(qū)每年舉辦一屆什剎海文化旅游節(jié)。蜚聲海內(nèi)外的旅游產(chǎn)品“三輪車胡同游”及其升級產(chǎn)品“什剎海--老北京深度之旅”已成北京旅游品牌。“游王府、逛老街、訪古剎、觀故居、登城樓、轉胡同、嘗家宴、泛輕舟、泡酒吧、住四合院”等旅游項目,為游客提供了地道京味文化的體驗。在迎接2008奧運會的日子里,什剎海作為體現(xiàn)北京“人文奧運”精神的重要窗口,承擔起了新的歷史使命。
什剎海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nèi)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qū),也是北京城內(nèi)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qū),在北京城規(guī)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
什剎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qū),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后三海”。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清代起就成為游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
現(xiàn)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來越濃了,能看到老北京舊時民風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可就在這什剎海,依然能夠聽到秋日里清脆的蟲鳴,依然能能看見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縮影,依然能夠咀嚼京味文化旅游節(jié)就要在這里開幕了。
“游什剎海,看老北京”,品茗、蕩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純正的京腔京韻,使什剎海大放異彩。
什剎海及其周邊地區(qū)共有文物保護單位40余處,尤其以和珅舊第的恭王府、銀錠橋最為有名。什剎海景區(qū)大量保存完好的胡同院落、王府園林,展示著歷史遺產(chǎn)的豐厚;廟宇堂館、名人故居,顯現(xiàn)著文化沉積的厚重;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豐富的文物古跡、完整的傳統(tǒng)風貌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諧相融。
什剎海景區(qū)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設發(fā)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醇親王府、宋慶齡故居
醇親王府醇親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為正院、住院、花園及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賢親祠堂一所,占地共約八十余畝。特別是府內(nèi)的西花園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
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故居就建在醇親王府的西花園,她在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給這座古色古香的園林留下了許多痕跡,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間,明珠的府邸花園正是坐落于此。園中假山、竹林、小橋錯落有致,南樓前臨水有“明開夜合”樹七株,其中兩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據(jù)說是明珠長子納蘭性德親手所植。
年輕的納蘭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詩填詞,今日立身樹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邊似回響著當年的唱吟之聲,“階前雙葉合,枝葉敷華榮”。
后來明珠獲罪,這府花園又被和坤所占,嘉慶即位后,花園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賜予成親王,并特許成親王引后海水入園。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親王時修建的,平安石上“歲歲平安”四字便出自成親王之手。光緒年間,這座府邸又賜給了“光緒”的生父醇親王,其在成親王府的基礎上添改修繕,建成醇親王府。
今天,醇親王府已經(jīng)成為什剎海邊的一道風景線,眾多的游人慕名前來,只為心中那一份對歷史的眷戀和對古跡的景仰。
梅蘭芳故居
梅蘭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剎海西北隅護國寺街9號度過的,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為人們緬懷大師的觀光景地。
這是一座兩進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間。現(xiàn)有館藏文件3萬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臥室和起居室內(nèi)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原狀陳列。
郭沫若紀念館
千竿胡同往北大約30來米,前海西街18號,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過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遷居此處,在什剎海西畔這座古樸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個年頭。
走進紀念館,草地上,郭沫若的銅像安坐在藤蘿架前,雙手輕輕放在膝頭、目光平靜而坦然。駐足綠蔭下,鬧市里久違的鳥鳴聲,不絕于耳。
院內(nèi)最為顯眼的當數(shù)郭沫若夫婦親手種植的銀杏和牡丹,那些曾經(jīng)與主人朝夕相處的一草一木,浸潤在主人真誠與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門進四合院,東西兩廂已辟為陳列室,以圖片和實物展示著詩人、學者兼戰(zhàn)士不平凡的一生。
正房的客廳、辦公室、臥室依舊是主人在世時的陳列。偉人已去,故園依舊。一卷卷書稿,一幅幅書法佳作,保留著他的神韻。
廣化寺
衣冠雜沓,車馬駢闐的什剎海,歷來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侶弘法結緣的首選之地。皆因梵剎林立,故名什剎海。什剎之一,飽經(jīng)700年滄桑的佛門古剎廣化寺,坐落在鼓樓后西側后海北岸的鴉兒胡同31號。
廣化寺坐北朝南,東臨銀錠橋,西傍宋慶齡故居,占地1.38萬平方米,擁有殿宇329間,分中、東、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嚴謹,僧房毗連,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內(nèi)古柏蒼翠,花草溢香,曲徑通幽。
廣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經(jīng)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曾在此籌建京師圖書館,魯迅先生曾在此任職。1921年8月對外開放。1982年北京佛教協(xié)會成立并將會址設在此寺。
廣化寺不僅是信徒們禮佛的地方,佛教音樂、禮佛儀式等也已作為一種文化,成為什剎海民俗文化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剎品禪宗敬祠憶先賢
匯通祠
匯通祠也就是現(xiàn)在的郭守敬紀念館,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什剎海西海(積水譚)北沿的匯通河畔。元朝時期,這里水面遼闊,風景秀麗,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元大都城內(nèi)、京杭大運河最北碼頭,漕運船只可直達這里。
匯通祠坐朝南,有山門一間,歇山調(diào)脊灰筒瓦頂,石券門,棋盤木門兩扇,前殿及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硬山調(diào)大脊灰筒瓦頂。后院有二層后罩樓,祠后原有一暗紅色的巨石一塊,通體花紋如云,叩之如銅。
內(nèi)有石獅、石亭、劍碑,假山疊石,錯落有致,曲徑路道,別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開。一座小島重現(xiàn)人間,清水繞島而過,隨著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遠而燦爛輝煌的歷史。
恭王府花園
位于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園,想當年曾是乾隆寵臣和坤的私宅,后由慈禧賜給了恭親王亦忻并因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規(guī)模宏大,占地6萬多平方米,府邸、花園兩部分,擁有格式建筑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勢非凡。
其花園又名錦翠園,園內(nèi)設計、布局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全園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疊石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頂,居高臨下,更可觀全園景觀。
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臺、大戲臺、沁秋亭等。由于恭王府及其花園的設計富麗堂皇,齋室軒院曲折變幻,風景幽深秀麗。
加以過去還有碧水紛繞,流經(jīng)園內(nèi),因此一向被傳稱為《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及大觀園。
游什剎海,逛胡同,品北京風韻
胡同、四合院是舊北京城的象征。不管你是北京土著還是遠方來客,都會被那份濃濃的京韻所吸引。
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發(fā),順前海北沿過銀錠橋登鼓樓。
然后再乘車過鴉兒胡同到銀錠橋墩,一路上,提籠架鳥的老頭兒,跳皮筋的小姑娘,端碗炸醬面蹲在院門口邊吃邊聊天的小伙子,這種愜意的生活讓人留連忘返。
逛胡同,不能不去金絲套,是指以銀錠橋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蔭街與前海西街之內(nèi)的地區(qū),有18條胡同蜿蜒曲折。
沿途蜿蜒的玉河水流淌著社會奔騰不止的變遷;特色各異的小橋又賦予你詩人般的遐想;古廟舊寺讓你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對無知世界的敬畏;王府花園記錄了得意的自恃和落魄的無奈;幽深的胡同孕育了社會發(fā)展的勃勃生機。
登城樓,聽歷史鐘聲
始建于1272年的北京鐘鼓樓,七百余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軸線上。兩樓一高一矮、一橫一豎相映成趣,飛檐走閣、振翅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雄韜偉略。
鐘鼓樓曾是元、明、清三代報時的中心,起著所謂“以時出治,聲與政通”的作用,看到它仿佛聽到了那縈繞在京城上空的厚重鐘聲,讓人震憾!
說什剎海,不能不提德勝門城樓。明、清時期,每逢出兵打仗,兵士們都要從德勝門出發(fā),由此開赴作戰(zhàn)前線,借個“德勝”的口彩。
現(xiàn)在,站到德勝門上,展現(xiàn)在眼前的則是一派生機盎然的科技園區(qū),社會前進的腳步搭上科技的翅膀從此將不可陰遏。
從城門望北還可以看到護城灑的垂柳碧波和關廂景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和科技園區(qū)的相互彰映還真有點不同一般!
泛輕舟,享愜意人生
夜幕降臨,什剎海里還有不少游船,點點船火,陣陣琴聲。什剎海的搖櫓船是仿照“清明上河圖”中的船形打造的,古色古香。
游客在北海公園北門對面荷花市場碼頭上船,由頭戴斗笠、身著黃色短衣的船夫搖船,船上點起古老的馬燈,船頭懷抱絲竹樂器的小姐彈撥出輕柔動聽的民間樂曲。
櫓船穿過古老北京著名的景觀“銀錠橋”,游客飲茶小吃,同時觀賞兩岸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民俗生活景象。
最為精彩的是日落日升,船行什剎海后海,游人點起蠟燭紙河燈放入水中,燈浮水面沿船尾浮動,忽明忽暗燦爛一片。絲竹聲中岸上游人駐足觀看,船上游客暢飲盡興……
美景需有美食相伴,才顯得生活愜意。正巧,烤肉季、竹園賓館、歷家菜等名吃,就是在什剎海畔。
什剎海皮影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北京市西城區(qū)松樹街24號北京什剎海皮影文化主題酒店(近恭王府)
兩部經(jīng)典傳統(tǒng)皮影劇目、美國光影藝術家Larry Reed編導的皮影劇目
與汪天穩(wěn)大師嫡傳弟子,中國皮影藝術傳承人合作表演皮影劇目,體驗臺后藝術人生。
口口相傳的老諺語:皮影頭茬拿在手,分清盔帽眼鼻口。由淺到深垂直畫,黑色最后手別抖。
采用上等天然色牛皮,工藝為純手工而成,做工精湛,為皮影之精品。
作品永不變色、不變形,極具收藏價值。
可以體驗上色、連綴、操縱的樂趣。
1、什剎海風景區(qū)等級:AAAA級
2、什剎海風景區(qū)門票價格:公園免費,什剎海皮影100元(預訂優(yōu)惠價:79元)
腳踏船、手劃船可自個兒玩?zhèn)€盡興,根據(jù)不同船型,船費在每小時40-60元間不等;若是觀光搖櫓船會帶你環(huán)湖游覽,大約需1個小時左右,船夫還會講解一下什剎海的景點,和人拼船參考價50元。
3、什剎海風景區(qū)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3、什剎海風景區(qū)電話:010-83222231,010-66125717
4、什剎海風景區(qū)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羊房胡同
5、什剎海風景區(qū)怎么去?
乘坐地鐵6號線到北海北站下車或乘坐5、60、107、124路等公交車到鼓樓站下車。
乘坐13、107、111、118、609、623路在北海北門下車,沿著前海向北步行可到達。
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65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