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山石窟,佛教石窟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4A級旅游景區,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崗、龍門石窟一樣,都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瑰寶,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是寧夏著名景區之一。
須彌山石窟坐落在寧夏固原西北的須彌山南麓,南距固原縣城55公里。石窟開鑿于北魏中晚期,距今1400多年。唐朝時這里已是規模龐大的佛教寺院,至今保存有132個石窟分布于8個山崖,時稱“景云寺”。至明正統年間,高僧綽吉汪速上書英宗皇帝賜名“圓光寺”。
石窟經年累月,風雨剝蝕,加之人為破壞、地震災害,至今造像較完整的有20多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樓、“子孫宮”、園光寺、相國寺和桃花洞等5個景區內。現存造像最多的第45、46窟,有比真人還大的造像40余尊。
第51窟雖遭地震破壞,仍能看出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組成,規模很大;主室面寬26米、進深12米多、高12多米,造像高達7米,主室高大的方形塔柱四面開龕,龕中為一佛兩菩薩,里辟長方形壇床,上面并列著3尊端坐的大佛,身高6米,氣勢雄偉,是造像中的珍品。
過大佛樓,參觀子孫宮。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子孫 宮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須彌山開鑿最早的一個。窟內,佛像雕 繪結合,色調古樸,其造型與云岡、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 像極為酷似。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內佛像已是一佛二菩 薩,從這些以“秀骨清相”為特點的一佛二菩薩造像中,可以 看出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
須彌山宏偉華麗、造像眾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 都是北周(557~581年)開鑿的。圓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國 寺后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龕內 立佛多為一佛二菩薩,刻工精美。除此外,龕額上有各種小佛, 龕座下有手執各種樂器的伎樂人,窟頂有圍繞塔柱翱翔的飛天 浮雕,真是千姿百態,琳瑯滿目。
須彌山從北魏到隋唐歷代開鑿的各個石窟,反映了不同的 時代風格。北朝的石窟佛像鼻梁高隆,保留著印度佛教的風貌。 有些造像,臉瘦肩溜,寬袍大袖,與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 畫卷上的藝術形象酷似。隋代佛像則是上身長、下肢短,方面 短頸,形象質樸拙重。唐代佛像造型趨向完美,它的體態豐滿, 服飾華貴絢麗,表現出唐代藝術的非凡氣質。
和敦煌、龍門石窟一樣,須彌山最繁榮的時期是唐代,這 可以從第5窟(彌勒坐佛)、第10、12、20、54、62、68、105 諸窟中雕刻的眾多菩薩像中感受到。這些菩薩像多為一手提瓶 的袒臂露臍的女性形象,身著天衣,胸掛瓔絡,腕配環釧,面 貌端麗,姿態秀美。唐代有“宮娃如菩薩”之說,其實是“菩 薩如宮娃”,這是佛教雕刻藝術中現實主義的部分,給人以美 的享受。
須彌山是一處擁有一百多座石窟的風景勝地。它位于寧夏六盤山北端,固原市原州區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這一帶關山對峙,峽口逼仄,深溝險壑,奇峰高聳。古時,山下的寺口子河被稱為石門水,水上曾設石門關,成為絲綢之路東段的重要孔道,也是中原漢王朝與西域各少數民族爭戰與修好的重要關防。
如今,關址已蕩然無存,但分布在八座山崖上的石窟,仍然煥發著藝術的光輝。須彌山石窟還有唐、宋、西夏等各個時代的題記多處,這 些題記,是研究當時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
須彌山石窟游覽路線: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線路1:入口 →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桃花洞→相國寺→須彌山博物館
線路2:入口 →須彌山博物館→大佛樓→子孫宮→圓光寺→桃花洞→相國寺
1、固原須彌山石窟景區等級:AAAA級;
2、固原須彌山石窟門票:60元
3、固原須彌山石窟電話:0954-2610325
4、固原須彌山石窟開放時間:7:00-19:00
5、固原須彌山石窟地址:寧夏固原西北的須彌山南麓
6、固原須彌山石窟怎么走?
A.須彌山石窟景區乘車路線
從固原縣城乘坐公交車到三營鎮(行程1個多小時),在鎮北的路口有車去須彌山(行程近1個小時)。旅游淡季,從三營前往須彌山只能包車。
B.須彌山石窟自駕車路線:
自駕車走福銀高速到三營站下高速,20分鐘可達景區。
蘭州出發朝定西、平涼方向經柳忠高速進入G312國道途徑會寧、靜寧、隆德后穿越六盤山隧道進入S101省道到達固原市赴涇源縣城。蘭州→涇源縣300公里車程約5小時.
7、須彌山石窟景區住宿
須彌山石窟對面有一個小村莊叫“毛家臺子”,2008年其修建了農家樂,營業中的農家樂,提供農家菜品及農家住宿;離須彌山石窟18公里外的三營鎮住宿條件不錯,目前有大約十家左右能提供標準間的賓館,價格也就八九十元。對住宿要求比較高的的可以到固原市去住。固原市能提供比較高檔的住宿,比如永祥賓館、六盤山賓館、紅寶賓館等,最好的是華祺飯店,豪華四星級。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4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