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古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為陳姓聚居之地,村中本無芙蓉,只因村西南的高山上聳立三座高崖,狀若芙蓉(又名芙蓉峰),整日里倒映于村中央的一方水池之中,村名便因此而得。芙蓉村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圖:芙蓉村的入口--東門
現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著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規劃面貌。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東。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墻,長2000余米,高2米,整個村莊猶如一座小城堡。
正所謂山川秀麗,必有俊彥。芙蓉村的耕讀文化十分昌盛,出過幾名進士,今天的大宗祠里還掛著一塊金龍盤邊的狀元匾。據說,南宋時,村子里便同時有十八人在臨安當京官,號稱“十八金帶”。
其實沿著楠溪江這一帶,許多村子都能得到芙蓉三崖的“惠顧”:下園村、芙蓉村、巖頭村、溪南村等。這些村子都以芙蓉三崖借景:如芙蓉村的芙蓉池“水映芙蓉”、巖頭村的麗水湖“水映三崖”……
有這么多村子都以芙蓉三崖為自豪,可是當初能夠搶先一步以“芙蓉”“注冊”的,只有芙蓉村。人們一聽芙蓉村的名字,就覺得這里一定長滿了芙蓉。其實芙蓉村里無芙蓉,只是借山上的景致罷了。但是這里既能“搶注”,也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芙蓉三崖在芙蓉村的西南面,每天清晨太陽出山之時,霞光照映在芙蓉峰上,其色白里透紅,不光是形似芙蓉,顏色也很像。村子里有一個大水池,名叫“芙蓉池”,就是因為每天傍晚芙蓉峰都會倒映在池水中,因此村子便理所當然被稱為“芙蓉村”了。
▲圖:莢蓉村芙蓉池中的芙蓉亭
如今遺存的芙蓉村幾經重建,平面為長方形,占地14.3公頃。整個村落以“七星八斗”格局規劃。“星”指道路交匯處方形平臺,“斗”指水渠交匯處方形水池。“七星”翼軫分列,“八斗”呈八卦狀分布,道路、水系都是結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系統。
此規劃布局既隱喻村寨可納天上之星宿,望子孫后代人才輩出如繁星,又突出“利為戰”的目的。其星可作戰時指揮臺,其斗貯水,以利戰時以水克火,可防火攻。
▲圖:莢蓉村如意街
寨外有一圈用大塊蠻石砌筑的寨墻,墻上開銃眼,四面寨墻又分設七個造型各異的寨門。東門為正門,兩層樓閣、雕梁畫棟,檐下斗成的主街,從東門筆直向西,正對芙蓉峰,有個吉祥的名字叫“如意街”。主街中部南側,鑿一內湖,即芙蓉池。池中央有座兩層樓閣式歇山頂的方亭,高高挺起的翼角如一朵盛開的莢蓉花。水亭周邊設美人靠,成天有老人們坐著說古道今,享受幾十年來的友情,而婦女們剛在池邊的石階上一面洗衣,一面談笑風生。
▲圖:莢蓉村民居芙蓉花開了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芙蓉村除禮制建筑和文教建筑之永嘉楠溪江芙蓉古村外,民居建筑也各有特色,現村中還留存有明清古民居三十余處,有代表性的有司馬第大屋、將軍府等。司馬第大屋位于芙蓉村的西北角,建于清康熙年間,共 36 個整間,仿佛是由完全相同的三幢二進四合院組成,沿中軸線人內,分別是照壁、大門、庭院、廳堂。
▲圖:芙蓉村民居
廳堂分主次,主庭居前,每個廳堂辟一小庭分幅,大屋結構采用傳統六架三柱帶檐抬梁式木構架,屋面為懸山頂,所用木料考究,以梓木為主,顯得凝重堅實,很少使用油漆,以表露木質特有的紋理自然美,裝飾藝術精美,像青條石門楣和柱礎上石雕,及梁枋、雀替、椽頭、門窗格扇上木雕,都有干刻萬鏤傳神之作。司馬第大屋第一進的院墻和牌樓均毀于二戰時期,并一直未能恢復,只留下殘破的空斗墻和精美的磚漏花窗供人聯想昔日的輝煌。
▲圖:芙蓉村民居
芙蓉村民居建筑型制多樣,形式變化自由。多為五、七開間,大多數全用素木蠻石。粗獷干砌的石墻勘腳,略略點綴幾塊粉墻烏瓦,出檐深遠,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民宅布置水車眾多,以溝通各“斗”形成的流動水系。宅邊、道旁清流涓涓,家家戶戶綠樹成蔭,使得整個村落幽幽地透著一份山野村居的寧靜與安詳。
莢蓉村中的大型宅第以造于清康熙年間的司馬第為代表,司馬第位于村西,仿佛由完全相同的三幢兩進四合院并列組成,廂房共用。
一共36個整間,三座院落都用磚墻圍護,各有自己的正門,門前橫著一個共用的寬大的前院,左側造三間家塾,漂亮的漏花屏墻里竹木掩映;右側是一所大花園,院前一方磨磚影壁,它左右又各有一個小前院,從小前院進來,折過影壁,再從中央大門進入前院,這所大房子用料,做工遠比明代大宅考究,也比明代的大宅謹嚴而且封閉,十分內向。
▲圖:莢蓉村陳氏大宗祠
芙蓉村有大小宗祠共 18 座,其中規模最大、最為氣派的宗祠就是陳氏大宗祠。它坐落在東門內如意街的北側,陳氏大宗祠是禮制建筑,因而格局嚴謹,形制完備;是芙蓉古村建筑中的精華之一。
陳氏大宗祠建筑坐西朝東,前面有一個大院子,院的南北各有一門,南門叫“光宗門”,北門叫”耀祖門”。院的前方開有一方小池,叫“相承池”,池的東岸有一照壁,照壁上雕有“八仙乘槎圖”。
▲圖:莢蓉村宗祠戲臺
陳氏大宗祠的主體建筑為七開間,兩進建筑,正廳左右為寬敞的廊間,與享堂正對著的是宗祠中最為精美的大戲臺,它向院內凸出,三面開敞臨空,便于觀眾于三個方向看戲,戲臺的屋頂為歇山頂,檐口高,翼角飛揚,木結構上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撐,精美的花籃柱,覆蓮式的梢子,雕工非常精美,像這樣的建筑,在全國也屬罕見。
▲圖:莢蓉村書院
書院坐落在村中央,北靠如意街,東臨芙蓉池,是一座封閉的內院式建筑,整座書院格局正統,形制規整,由東向西,依次排列著泮池、儀門、杏壇、明倫堂和講堂。
▲圖:莢蓉村書院
明倫堂后壁中央有供奉孔子的神龕,兩側掛有孔子的一些語錄,講堂后壁開有二扇窗子,通過后面一個很狹的采光天井來透光,以方便學子們學習。
書院的南側有三開間的山長住宅,宅前有一個寬約 12 、長約 50 米的大花園,園內修竹茂密,假山起伏,—條蜿蜒的石徑和水溪從中而過,花園有—道小門同講堂相通。所以這里也是學子們休息或嬉鬧的好去處。
芙蓉古村位于浙江省永嘉縣北部巖頭鎮以南的楠溪江畔、永仙公路西側。行走于芙蓉古村,游客需要的是一種慢的態度。不爭分奪秒,不牽腸掛肚,放下所有雜事慢慢感受它的歷史、它的韻味,才能品味出游走古村的歷史意境。
芙蓉古村景區等級: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中國傳統村落;
芙蓉古村門票:20元。與巖頭古鎮、蒼坡聯票40元;
芙蓉古村開放時間:全天;
芙蓉古村地址:溫州永嘉巖頭鎮芙蓉村;
芙蓉古村怎么走?
A.乘車路線:可由市區乘坐甌北的渡輪,甌北碼頭汽車站有到達景區的班車。
B.自駕路線:溫州市區經繞城高速、諸永高速,從楓林出口下,往巖頭鎮走,芙蓉古村就位于巖頭鎮。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4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