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古剎之一,為國內外知名的歷史古剎,是上海市的著名的真言宗古剎,也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1983年,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廟。
▲圖:上海靜安寺
上海靜安寺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早于上海建城?,F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雄偉壯觀。
▲圖:上海靜安寺
上海靜安寺在近代由禪宗趨向密教,1947年由子孫叢林改為十方選賢制叢林,即方丈不再由本寺和尚師徒繼承,而是向全國招聘,選賢能住持。
1953年,當時的方丈持松法師在寺內設立真言密宗壇場,復興了自唐代以來失傳的漢地佛教密宗?,F在寺院樓上仍設有密壇,掛有甚多曼茶羅。
上海靜安寺至今已近780年,早于上海建城。其悠久的歷史文化,亦是靜安區歷史發展的源頭。光緒二十七年和民國34年(1945年)設置的警區和行政區,均以靜安寺命名。
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馬道至靜安寺,形成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其后百余年間,因地利之便,以靜安寺為中心構成的交通網絡成為滬西城市化進程的起點。民國34年(1945年),書法家鄧散木題額“靜安古寺”,沿用迄今。
▲圖:上海靜安寺夜景
靜安寺舊有“靜安八景”之說。名稱源自元末詩僧壽寧編纂的《靜安八詠集》,錄有著名文人楊維禎等對靜安八景的詠頌。元人有所謂“靜安八景”,即赤烏碑、陳朝檜、講經臺、蝦子潭、涌泉、綠云洞、滬讀壘及蘆子渡,歷代題詠甚名,今均湮沒。
寺內還藏有八大山人名畫、文征明真跡《琵琶行》行草長卷。寺內尚有“云漢昭回之間碑”石刻,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光宗趙諄當太子時為學士錢良臣之藏書閣所題,閣毀后移于寺內。
上海靜安寺玉佛:為釋迦牟尼佛像,供奉于1991年重建的大雄寶殿內。佛像來自緬甸,用整塊玉石雕琢而成。玉佛高3.87米,連蓮座總高5.4米,寬二點六米,重一萬一千公斤。由于玉佛太高大,奉安時不得不拆除門墻,真可叫“破門而入”了。
玉佛的修飾按照漢族傳統佛像的樣式,面如滿月,莊嚴吉祥,慈和安靜。這尊玉佛比著名的玉佛寺中的兩尊玉佛要大得多,也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的玉佛。
▲圖:靜安寺大雄寶殿中國最大的玉佛
上海靜安寺沸井:位于靜安寺門口的那口井,俗稱海眼,又稱涌泉、沸井,位于今靜安寺正門之南的南京西路上,以泉水日夜涌出如沸而得名。泉旁筑石欄,四周有鐵柵,旁豎阿育王式石柱“梵幢”,題曰“天下第六泉”,據說是蘇軾手書。
蘇軾詩:‘蟹眼已過魚眼生,池內爭看第六泉。終朝泉涌常如沸,靜安寺外共留連。’”但《靜安八詠》中未見“天下第六泉”之記錄,后人以為有沸井名在先,而“天下第六泉”之名在后。至于蘇軾為此井題名并題詩,清人王文誥編纂的《蘇東坡文集》中并無此詩,亦恐是后人附會。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圖:上海靜安寺沸井:胡公壽題寫的“天下第六泉”
上海靜安寺天下第六泉是上海郊外勝跡之一,歷代誦詠者頗多。據清《同治上海縣志》記載,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觀察盛保囗石筑亭,名曰‘應天涌泉’”。
靜安寺位于上海南京西路1686號,南鄰南京西路,西鄰萬航渡路,北依豫園路。1997年上海筑地下鐵路時,錦迪公司承建軌道交通二號線靜安寺站,在上海市文管部門的配合下,精心挖掘古泉原址,發現了大量雕像、圍欄等文物,現捐存于上海歷史博物館。2009年09月26日,涌泉在南京西路上安下新“家”。當天靜安寺涌泉落成儀式在南京西路華山路口舉行,為靜安寺地區增添了一處地標性的人文景觀。
1、靜安寺門票價格:30元;
2、靜安寺開放時間:07:30~17:00;
3、靜安寺電話:021-62566366;
4、靜安寺地址: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686號。
5、上海靜安寺如何到達:
地鐵:地鐵2號線、7號線“靜安寺”站下。
公交:15、20、40、45、57、76、93、94、113、315、321、327、330、824、830、838、921、927路“靜安寺”站下。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5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