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路是長寧區的一條街道,東西走向。東起淮海西路,西至延安西路。長2434米,寬16.7米到31米,為溝通虹橋路、延安西路與淮海中路的重要通道。新華路原名安和寺路,修筑于1925年,屬于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租界時,改名為察哈爾路。1947年以附近的法華鎮改名為法華路。1965年改名新華路。

新華路最先的得名,就來自于路旁的一座小佛寺,當時,這里還沒有多少人居住,隨著“租界”的建立,一些人看中了這里的幽靜,把家建在這里。不長的新華路上錯落著百余套各式老洋房。這些烙印著濃重各國風格的洋房為新華路贏來了外國弄堂的稱呼。現在這塊區域,叫做新華別墅。

新華別墅,包括了兩條弄堂——新華路211弄和新華路329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條弄堂里住著許多國家的外僑。在新華別墅內有數十幢風格各異的花園住宅,式樣有英國、美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等。匈牙利建筑大師鄔達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設計了這些房子,當時他正因為設計大光明電影院和國際飯店成為了上海首屈一指的設計師。

如今物是人非,只有這些房子還靜靜的佇立在路旁梧桐樹的綠蔭下。不過相似的,如今能在新華路買上套新房的,也只有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才行,近些年,許多在虹橋開放區工作的歐美籍人士,因為喜歡新華路的居住感受,也在新華別墅里面租房居住,這里似乎又開始恢復昔日的情景。

現在新華路番禺路口的上海影城一帶,當年是一片用磚墻圍起的空地,里面有一排平房和幾排馬廄,是當初頗具名氣的哥倫比亞騎術學校。最早到這里來學騎馬的都是居住在租界上的外僑,尤以英國人居多。因為當時路上極少有汽車駛過,馬匹不會受驚狂奔,后來汽車經過,也極少有鳴喇叭的。可以說,歷史上的新華路就有了幽靜的生活氛圍。

80年前的“安和寺路”還是條曲徑通幽的小路。這條歷史上的“花園馬路”、上海的“國道”,入秋后凋零的樹葉鋪著滿地,與兩側的近代優秀歷史建筑交相呼應。這些老洋房,大多帶有大大的庭院,以前的主人在庭院四周遍植樹木,時至今日,這些樹木已經連成一片,房子倒成為了其間的點綴。

走近新華路336號,隱約聽見庭院深處的琴聲,這里是上海民族樂團和上海輕音樂團的駐地。新華路329弄32號乙,曾經的瑞典公使館,稍顯陡峭的雙坡紅屋瓦面在洋房群里獨具特色。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景區地址: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
上海新華路歷史風貌區怎么去?
A.乘車路線: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地鐵3、4號線(延安西路站);
地鐵10號線(交通大學站)
B.自駕路線:
詳見在線地圖導航探路,為您提供自駕最佳線路提示。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96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