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塔,始建于五代后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浙江省臨安市錦城鎮(臨安汽車站附近一公里處)的功臣山頂,因山得名。
臨安功臣塔
千年古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貞明元年(915年),屹立在功臣山的最高處,是一座歷經滄桑的磚木混合結構古塔,1982年重修。
塔為磚砌仿木構樓閣式,方形平面,通高25.3米,由基座、塔身、塔剎組成。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基座直接砌在巖石上,邊長5.36米,高 0.44米。中心原有地宮,鑿石而成,長70厘米,寬50厘米,深108厘米,早年被盜。
塔身五層,高22.06米。塔頂四坡,上有鐵鑄塔剎,高2.62米。剎下圓木剎竿,長5.6米,由上下兩層交叉梁承托,梁端插入內壁轉角。
塔身的每層每面皆隱出倚柱、平柱和槏柱。平柱梭形。兩槏柱將每面分成三間,中間辟壺門,門上設木質腰檐,腰檐上承托平座,今木筑皆剝落無存,裸露處第一層檐下四面各三朵補間鋪作,第二層、第三層檐下外四面各有柱頭鋪作二朵以及平座下的單栱補間鋪作三朵。
功臣寺遺址

功臣寺遺址是在臨安市功臣山南麓發現的一處大型廊院式建筑遺址,在對該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的基址、局部的圍墻基礎、磚(石)制的排水溝、磚砌路、天井鋪地及一些磚瓦、吻獸和陶瓷器等歷史文化遺存,經與文獻史料相比對,可斷定其為吳越國國王錢镠“舍宅為寺”而建的功臣寺遺址。
該遺址呈較為明顯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強調秩序和中軸對稱。
遺址由前殿、天井、鐘樓類建筑物、大殿、天井、過廊、后殿及兩側廂房等建筑組成,著名的婆留井就座落在遺址的東南角。
現遺址鋪上土,上面辟了一畦畦的作物,看不到任何遺存,但遠觀山勢風水,真寶地一塊!
婆留井
婆留井井圈石質,八角形,高0.47米,直徑1.29米,井深5米。井壁圓形,青磚砌成,直徑1.5米。志載:錢镠出生時有異象,其父欲棄井中,婆奮留之,故曰“婆留井”。
功臣寺遺址的發現對研究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98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