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主要風景名勝區有殿宇宏偉、布局嚴謹、古樸典雅的張飛廟;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黃家亭子、狀元洞等組成的東山園林;有松蒼竹翠、境幽林靜的伊斯蘭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樓、臺、亭、閣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體的“嘉陵第一江山”錦屏山公園等等。
閬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燈戲、儺戲、牛燈竹馬等流傳于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人遺風。
除此之外,閬中還是三國文化旅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任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于閬中,后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小編在此為您奉上閬中古鎮旅游景點及攻略大全。
閬中古鎮旅游景點
騰王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為初唐俊才王勃名篇《滕王閣序》中的名言佳句。當時南昌贛江邊上的滕王閣規模很小,但它托此名篇飛越古今,飛越神州。四川南充也有一個滕王閣,它由滕王李元嬰親自督建,“詩圣”杜甫曾描繪過它的華麗宏大。該閣位于閬中市城北3.5公里處的玉臺山腰。公元662年,李元嬰接任隆州(今閬中市)刺史期間親自督建滕王閣,作為“宴飲歌舞、狎昵廝養、田獵游玩”的場所。
滕王閣,是一座唐代風格的歇山式雙垂檐屋頂的古典建筑,氣勢宏大,富麗堂皇。閣前聳立一石舍利塔,呈魚狀,高8米,建造于公元4世紀,早滕王閣200多年,此塔有一種非常奇妙、夢幻般的視覺效果。閣后側是青石崖,崖上有洞,洞內壁刻有明朝邵元善寫杜甫《滕王亭子》一詩的行書。外壁刻有歷代文人游滕王閣題詠的詩文。閣右側是一座四合院的玉臺山莊。莊前鑄有張飛騎馬銅像,高7米。飛手執八丈矛,神態威揚。
唐代詩圣杜甫兩次游寓閬中,多次登臨滕王閣賦詩抒懷,在《滕王亭子》、《玉臺山》等名篇中,留下了“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里,佩家犬吠白云間”的名佳麗句。
閬中秦家大院
閬中秦家大院位于閬中古城南街,始建于清初,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一座有30多間房屋的串株式三進、四合院,為古城中現存氣勢宏偉的紅色旅游大院。該院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極有富家氣勢。進二門經過廳,前院正中是堂屋和廳房,是祀祖先請貴客和長輩居住之地,高于其它房屋,體現長幼有序的傳統觀念。堂屋兩房有門通過廳,中天井與后天井之間的廳房俗稱“旱船”,是接待客人、洽談生意之處,陳設講究。
閬中古鎮步行街
閬中古鎮步行街是閬中古鎮中的一條街,無需門票,街道兩邊的建筑群古老有特色,風格迥異。整條街上有很多售賣當地特色產品的店鋪,餐館等,商鋪林立,是閬中較為繁華的街,也很有特色。
華光樓位于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上華街下華街之間,在閬中現存樓閣中,華光樓建造最早又最宏偉壯觀,因此被稱作“閬苑第一樓”。華光樓建在唐朝滕王元嬰所建的南樓舊址上,明朝嘉靖中還稱作南樓,而鎮江樓華光樓都是后來取的名字。
清朝道光十九年毀于一場大火,現存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十年內亂幸免遭拆除,占地8畝,建筑面積150平方米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宋朝詩人李獻卿的南樓詩寫出了江山之會的勝景。為號稱“天下第一江山”的閬中的標志性建筑。俗語云:“閬中有個華光樓,半截矗到天里頭”。
閬中貢院
清代考棚在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現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
至今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后備人才的一鐘制度。明清時,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0年,在這里共舉行鄉試四科。省會遷徙后,閬中貢院考棚又作縣試、府試場所至廢除科舉制度。
東山園林 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唐代大佛寺位于閬中城東南嘉陵江對岸的大象山腰,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摩巖大佛為彌勒坐像,高約10米,是四川十大座像之一。大佛身后兩面三刀側有4700多個10厘米高的小佛,排列整齊,刻工精細,全國罕見。此外,摩巖尚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30余處,石刻造像5尊,石刻經幢1處,還有宋代所刻徑逾5米的“虎溪”兩個大字。另外,山上有一"狀元洞"為宋時陳姓狀元苦讀之所,其中還有一美麗傳說:陳系閬中城內"醋房街"大族,族中子弟多有考取功名者。該陳為專心讀書,尋到嘉陵江對面東山上一個洞窟。帶上些日常用品便一人隱居洞中,朝日用功。有時糧米用盡卻又逢天下大雨,家人不能過江送糧。該陳便忍饑挨餓。時間長了,后來被他發現在洞中有一漏米洞,每逢下雨天只要將碗放在洞口處,便會有米從洞中流出,數量不多,剛夠一個食用。像是上天憐其它勤奮刻苦,該陳大受鼓舞,更加用功,終于一朝成名!
南充閬中風水文化景區
天宮院,始建于唐,代有廢興,現存建筑為明英宗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復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唐代天文歷算學家,道學風水宗師袁天罡、李淳風而建。相傳此院為袁李二人“金針插銅錢”共擇之佳地,曾為民間天文術數研究和朝圣之所,也曾用作民俗道場和佛院。天宮院建于一塊形似龜背的“圣寶崗”石臺之上,是風水中“九龍捧圣”格局的正穴吉地。
閬中胡家院位于學道街25號,建于清朝康熙年間,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川北民居的典型代表。胡家院現在還居住著第8,9,10代子孫,祖上世代行醫,醫術享譽閬蒼南一代。
胡家院現在有堂屋,廂房,書房,臥房等一共8個展室,全部按照古代居家樣貌原汁原味擺放,每個展廳都會有胡家主人親自給您做講解。胡家院四大文化:傳統文化,居家文化,窗花文化,中醫藥文化。
胡家院——等你三百年!還在猶豫什么呢。
漢桓侯祠
漢桓侯祠,又名張飛廟,位于閬中市保寧鎮西街。原祠歷經火廢,現存祠廟為明清重建的一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后殿、廂房和墓冢等組成,占地30余畝。張飛,字翼德,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東漢末年從劉備起兵,劉備定益州稱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范強、張達所殺,葬于閬中,被追謚為桓侯,閬人慕張忠勇,于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
漢桓侯祠正門懸掛“漢桓侯祠”大木匾,內塑張飛戰馬,上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撰著的《桓侯廟記》碑。大殿五間,殿內正壁塑有清喜慶年間追封張飛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左壁有張飛使用的兵器丈八矛和點鋼鞭。左廂房陳列著1000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右廂房內有張飛生前重要事跡的六組塑像。后殿為墓亭,塑有張飛威武像,范強、張達跪于兩側。張飛墓高8米,東西徑22米,南北長32米。冢上林木蔥蘢,碧草成茵。
南充閬中熊貓樂園
時尚、夢幻、激情、動感、歡樂是熊貓樂園的主題,并劃分了東方太陽城、未來世界、熊貓溪谷、神秘復活島、潘德小鎮五個主題區,大小設備共70多種。建設內容包括熊貓科普館、海獅館;成人類大型游樂項目:跳樓機、翻江倒海、極速風車、摩托過山車、大擺錘、激流勇進、鬼屋等多種刺激性游樂設備。樂園請來了國際頂尖的設計公司,在發展規劃和定位上放眼世界,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僅僅局限于四川東北部,在規劃、營銷和建設上是大氣魄。而且把生態規劃、文化傳承和旅游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形成獨具一格、內涵豐富的情景互動式旅游,同樣是古城文化游的絕對補充,彰顯了旅游產品個性,提升了旅游感染力,使得該項目同閬中古城相互輝映成為川東北旅游圈兩張王牌。該項目已于2011年底初步成型,并在2011年12月23日正式開放。
實用攻略
花費:我們去了三天兩晚,純拍照逛古城(為了放松),加上吃住和交通費(重慶出發),三天花費大約在500/人,閬中的餐飲很便宜,牛肉面小碗才3塊,大碗才5塊,完全可以吃得很撐。吃炒菜可以去古城外面的新城吃,總之也很便宜~
交通:我們兩個人去的,從重慶汽車北站出發,大約3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還是很方便,到了之后出汽車站就有公交站,可以直接坐到古城的,好像是1塊錢投幣,所以坐公交去的可以事先準備一些零錢。
住宿:天一青年旅舍。沒有加入國際青年旅舍,一般去都有房,也可以網上搜一下店的QQ預定,只需要支付一部分訂金就可以了!我們訂的是標準間,好像是158元/晚(時間太久,有點記不清楚了,不貴總之),環境很好,非常有特點,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命名房間的。
購物:閬中的特產是牛肉干,可以帶一些回去嘗嘗,推薦華珍牛肉和張飛牛肉,好像是他們那邊最出名的。其他的小紀念品什么的感覺和全國各地也差不多,可以酌情自己帶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