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南方,這個時候最適宜去的有以下幾個地方:海南、昆明、廈門以及北海、南寧。海南以陽光、沙灘為主要特色,這個時候氣溫維持在25℃到30℃,正是旅游的最好時機,其熱帶植物園、天涯海角、鹿回頭、大東海、亞龍灣等都是值得一去的景點。昆明、西雙版納、大理、漓江主要以少數民族特色著稱,這個時候也比較適合旅游,昆明號稱春城,這時氣溫維持在15℃左右。另外,廈門和武夷山也可以一去,廈門屬于亞熱帶地區,氣溫此時在18℃到20℃左右。
鄭州江南春溫泉
江南春.溫泉位于黃河南岸、桃花峪旁。與三皇山、炎黃二帝、楚漢古戰場為鄰,與黃河大觀隔路相望,一條天然河道貫穿景區東西,度假區整體規劃總占地面積約5500余畝,主建筑以江南風格為主,按照國際四星級酒店及國家AAA級溫泉景區標準建造,建成后江南春.溫泉客房總量將達到100余間,溫泉日接待量可達2000多人。景區內設有露天溫泉、室內溫泉、餐飲、客房、戶外拓展、水上娛樂、戶外婚禮、野外露營、跑馬場、射箭場、滑雪場、滑草場、真人CS對抗等眾多娛樂項目。
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于少室山陰,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于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說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少林寺原有建筑較多,分布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范圍除主體建筑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峰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嵩陽書院
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書院中的佼佼者,對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培養造就人才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歷史上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于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嵩山地區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這里有嵩陽書院、潁谷書院、少室書院、南城書院、存古書院,其中最顯赫的為嵩陽書院。“書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猶記故宮名。山色溪聲留宿雨,菊香竹韻喜新晴。初來豈得無言別,漢柏陰中句偶成。”
鄭州鳳凰臺
大禹治水時期,洪水淹沒了黃河沿岸的村落。陜西一魏姓老人帶著一家四口,坐在木排上,順黃河水漂到了鳳凰臺附近。突然,他們看到不遠處的大水中的一個土丘上,臥著一對鳳凰,老人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我們就把木排停在這里吧。” 水退后,老人發現鳳凰臥的地方原來是一個高高的土臺,從此這里就名為“鳳凰臺”。作為鄭州八景之一的“鳳臺荷香”,由于河水沖積,風沙侵蝕,年代久遠,滄桑變易,山巒漸被平夷,湖泊漸被淤塞,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模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后,鄭州成為河南省省會,人口劇增,這里逐漸被平整為農田。
八十年代以后,隨著鄭州城市發展框架拉大,這里又迅速進入市區城區之中,仆射陂、鳳凰臺、君子亭,都已成為歷史陳跡,被埋入現代化的摩天大廈和現代化的園藝建筑之下。但是,鄭州古人重視人文名勝、熱愛自然風光的精神,美化城市環境的努力,仍可為我們今天現代化建設所借鑒。
商城遺址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青銅器中鑄造技術工藝最為精美的是禮器。而殷墟出土的禮器,不僅種類多,而且形制多樣,呈現圓、扁、方等形狀,其中以圓形器為主。最大最重的當屬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875千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銅器,也是青銅文明的巔峰之作。此外,侯家莊西北崗M1004號墓出土的牛鼎和鹿鼎、婦好墓出土的兩件司母辛大方鼎等,也是重型禮器。
觀星臺
觀星臺,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建筑之一,位于登封市城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周公廟內,距周公測景臺二十米,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筑物,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筑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和中岳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在觀星臺內,還有一“測景臺”,它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姬旦修建,是古代祖先測量日影,驗證四時的儀器。周在滅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周王朝因此要在中原建都,也就是現在的洛陽,為了政治統治的需要,也為了尋求營建東都洛陽的準確天文依據,周公姬旦才修建了“測景臺”。中國傳統的節氣劃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姬旦通過在測景臺的實地觀測劃定的,從而使“春”“夏”“秋”、“冬”四時得以劃定。
鄭州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為中華文明軸心區。約5000年前,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生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新鄭。新密市李家溝遺址,距今約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遺物揭示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歷史。
在新鄭市裴李崗發現的距今約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表明當時的人民已開始飼養家畜并從事家庭手工業生產活動,原始農業生產在黃河流域的發展是中華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位于鄭州市區內的大河村大型古代聚落遺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遺址中許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獨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實物。如果你心動了,就趕快行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