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前后旅游產業全面關閉,很多旅游企業和旅行社在業務和經濟層面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還有各地的航班和交通也都阻礙了人們的流動,但是現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旅游產業也希望盡快恢復,那么2020年旅游業什么時候能恢復呢?
今年的餐飲業和旅游產業都是最艱難的時刻,但是春暖花開之時,大家都期待可以外出旅行放松一下,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戶外和大自然親密的接觸一番。

截至本文完成時,全國各地已經有部分景區、文化場館等恢復了開放。這些景區以及文化場館也對游覽和參觀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而在此之前,全國各省、市的大大小小多個景區,都已經對外宣布,自景區重新開放之日起,一直到2020年底(部分景區持續時間更長),都將對全國的醫護人員實行免票政策。
醫護人員只要憑借個人的相關證件,就可以免費游覽景區,有些景區甚至還可以協同親屬,同樣享受免費政策。

毫無疑問,在本次和疫情的戰斗當中,全國的醫護人員是沖在第一線的,他們的付出有目共睹,景區對他們實行免費,是情理之中的一種回饋。
不過,付出的人也并非只有醫護人員,包括奮戰在一線的各種志愿者,建筑工人等,他們的努力同樣值得我們予以回饋。
能否將免費的政策進行擴大呢?這一點還有待商榷,游品也會保持進一步關注。

而事實上,景區推行免費政策,除了是一種回饋,也是一種發展旅游的有效手段。
因為我們也非常清楚,景區只是免除了門票這一部分費用,在整個旅游過程當中,還有更多其他方面的支出和消費,它們同樣是旅游收入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也就是說,景區這樣做,不僅僅是幫助醫護人員在疫情結束后更好地放松自己,同時也是在進行自救。

2020年,中國旅游業的開端已經無法改變,但是在后續的時間里,旅游業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
預測一:旅游業會迎來“報復式”增長
類似的情況,可以回溯到2003年的“非典”時期。
當年,旅游行業在經歷過低谷之后,的確是迎來了一輪非常猛烈的增長。
一份數據表明,在“非典”結束后的一個月,旅游行業就迎來了大規模的增長,某訂票平臺上,機票訂單同比增長200%,環比增加82%。而到了當年的國慶黃金周期間,機票訂單同樣增長了200%。那么,這一次的情況,還會如期上演嗎?或許,我們得更加理性的分析。

預測二:旅行業必然會有反彈式增長,但是不能太過樂觀
2020年的疫情和當初的“非典”還是有所區別的,本次疫情影響范圍更廣,對大家造成的影響也更重。
回想一下,此前的你,會宅居家中這么長的時間?而且這次宅居的生活,還是全國范圍的。
一些群體所受到的影響,會比其他群體更大。
學生群體,延遲開學的結果就是,暑假的時間會被壓縮,這一點,從各地教育部門公布的應對方案當中,基本已經被坐實。
其次是廣大普通工薪階層,延遲開工,甚至是失業的人也不在少數。疫情結束之后,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對此前欠下的工作進行彌補。
還有其他各個不同的行業,受到的影響都是直觀可見的,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進行自救,而旅游這樣的非必須消費,只能放在最后考慮。

預測三:出境游或許會更吃香
近些年以來,出境游的數據一直在增長,因為隨著大家經濟水平和物質條件的提升,出國游也從原來的時髦變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在疫情結束之后,很多人或許還是會對國內的旅游業持有一定的擔憂,那么,此時的出境游就會成為一個更優的選擇。
中國游客本就是國際旅游市場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缺少中國游客的這段時間,這些旅游市場同樣也受到了影響。
而為了能夠吸引中國游客,它們或許也會推出更多的優惠政策,這樣一來,其吸引力無疑會變得更強。

以上三點,只是一些目前階段的猜測,實際的結果會是怎樣,我們只有等到疫情結束之后,才能夠見分曉。
擺在眼前的現實就是,我們的旅游行業已經遭受了重創,那么,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就得做得更好,依靠自身來實現自救。
同時,我們也應該要相信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對很多人而言,那顆想要放飛自我的心,正等待著被釋放。
加速振興國內游
國內景區陸續開放,旅行社部分經營活動開始恢復,游客的出游腳步從城市游、周邊游慢慢開啟,旅游消費正在逐步恢復。國內游是2020年中國旅游市場的看點。提升供給質量,培育新興業態,就成為國內游發展的重中之重。
景區有序開放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內游市場加快復蘇。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截至3月16日,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3714家A級景區恢復對外營業,復工率超過30%,已開放的旅游景區主要為山岳型景區、開放型景區和市民公園等室外旅游場所。據攜程統計,其平臺上恢復預訂的景區已超過1000家。由于疫情仍未結束,景區積極采取限流措施,目前游覽人數仍遠遠低于疫情前水平。
在目前開放的景區中,人氣最高的自然風光類景區有香山、黿頭渚、亞龍灣森林公園、蜈支洲島、天涯海角、青秀山、西嶺雪山等。攜程集團副總裁、全球玩樂事業部CEO喻曉江說:“春暖花開,游客在名山大川這些非密閉的景區,享受自然風景和清新空氣,有利于放松心情。在線預約已成為景區開放的標配。市民游客積極使用線上購票、在線收聽語音導覽等非接觸方式健康游覽。”
近日,上海、陜西、新疆、四川等多地恢復旅游企業部分經營活動。旅行社、在線旅游平臺的首批產品開始恢復上線接受預訂。一些地區的線下門店也已開業。旅行社開始有序復工,國內游市場加快復興。這極大提升了旅游從業者的信心。據記者了解,恢復上線的首批旅游產品,主打少聚集、更私密的私家團、精致團,以現在時令的踏青、親近自然的休閑游為主。攜程跟團業務在快速恢復上海、陜西、新疆、四川等本地游產品。恢復后的跟團游把游客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司機導游上崗前需要測量體溫并佩戴口罩,隨團準備護理包,包含口罩、酒精、洗手液等用品。
提質旅游消費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旅游產業增長的持久動力。旅游產業振興的關鍵是擴大消費。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重點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是核心內容之一。浙江、山東、遼寧、江蘇等多地計劃發放文旅消費券等刺激消費。
在近日巔峰智業主辦的文旅振興公益直播大會上,專家學者紛紛為擴大旅游消費支招。青島大學文化旅游高等研究院院長于沖認為,旅游消費是疫情后旅游產業振興的支點。旅游產業振興首先從省市的周邊游啟動,帶動國內旅游消費的振興。
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馬勇認為,疫情過后,人們的旅游消費體驗將會發生變化,大家更看重康養,讓心靈和身體放飛,融入大自然。城市周邊游、鄉村休閑游的出游頻次會有所提高,甚至會成為高頻消費。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厲新建表示,2020年旅游業的發展一定是國內游為重中之重。對人們國內游的質量要求會發生變化。在國內游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圍繞著市場秩序、產品質量、標準落地、正視差異、補齊短板、強化優勢、選準重點、服務大局上做一些重點的謀劃,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
培育新興業態
17年前非典時,旅游同樣深受重創,但之后國內游市場沒有萎靡不振,而是迅速進入恢復期。17年后,中國國內游規模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國內旅游收入5.7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國內游韌性更強,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提升供給質量,培育新興業態,成為國內游發展的重中之重。《意見》明確提出,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業態,鼓勵發展博物館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體驗游,開發一批適應境內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線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藝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創意旅游商品。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提升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品質和品牌影響力。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入境海島游、近海旅游、鄉村旅游、冰雪游、歷史古都文化游等特色旅游。
疫情期間,旅游業專家和從業者舉辦多次線上論壇,共同探討振興之策。旅游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并不會隨著疫情而改變,疫情反而會提振部分旅游產品的市場需求。未來,國內游將迎來多產業融合的時代,加速與醫療、養老、體育、研學等交融。康養旅游、生態旅游、體育旅游等被大家紛紛看好,將迎來大發展。對于旅游目的地而言,爭取更多的游客,不僅只有好山好水自然風光,更需要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休閑空間。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7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