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館基本陳列,浙江省博物館陳列物介紹
越地長歌
“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展廳位于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地面一層,展示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文明曙光”、“古越王國”、“三吳都會”、“東南翹楚”、“繁庶兩浙”五個部分。陳列以浙江“精勤耕戰”的文化品格為主導,在展示風格上講求精致而大氣,內斂而富有張力。共展出文物約2000件(組),結合場景復原、模型復制、圖畫創作、多媒體視聽等多種現代手段,為人們展現了浙江大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的獨特魅力。
奔流東去的錢塘江進入古越人稱為“后海”的杭州灣,劃過一個“之”形彎道,為這片土地留下一個名字:浙江。 浙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譽。100萬年前,這里已有人類活動。從1萬年前開始,新石器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發展起來,到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時期達到巔峰,成為中國大地上文明氣息最濃厚的地方。當中原的夏商帝國興起時,這片土地上生息著“斷發文身”的古越人,他們在山海變遷的嚴峻環境中,立足于生存與開拓,發展出精勤耕戰的文化品格和經濟本位的價值取向。雖然古越世界早已消失在民族融合的進程中不復存在,但古越人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氣質和開放進取、務實創新的文化傳統,像一首不絕的長歌,一直伴隨著他們的后繼者,在浙江大地上,腳踏實地地創造出輝煌的文明業績。
錢江潮
“錢江潮——浙江現代革命歷史陳列”展廳位于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地面二層,展示面積約1700平方米。陳列縱向以時間為序,分為“南湖紅船與中共一大”、“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的風暴”、“錢江兩岸的抗日烽火”、“走向解放之路”五個部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浙江人民經過浴血奮斗取得浙江解放的光輝歷程。橫向以浙江重大革命斗爭活動為點,通過現代化的展示手法,包括運用根據歷史資料制作的復原式景觀和聲光電配合的大型場景,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重要的歷史時刻和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陳列共展示珍貴歷史圖片550余張,藏品450余件組,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件組,還展示了創作的多件大型革命題材油畫、雕塑作品,力求全面、生動地展現浙江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非凡的心聲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非凡的心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古琴”展廳位于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地面三層,面積300余平方米,分為“古琴的歷史”、“古琴的制作與演奏”、“館藏古琴解讀”三個單元。“古琴的歷史”單元主要通過場景、水墨動畫、圖片等手段對古琴的起源、漢唐時期古琴的定型、宋元時期浙派的崛起至明清時期紛繁的琴派做客觀系統的陳述。“古琴的制作與演奏”單元通過實物模型、視頻短片和圖片資料等手段介紹了古琴的結構、制作工序、琴音及手法等信息。
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長期以來,圣潔飄逸的古琴與文人的生活有著不解之緣,它所追求的中正平和、寧靜致遠的境界,使之成為載道明志、修身養性的工具,成為傳統人文精神的化身。2003年11月7日,中國古琴藝術正式列入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意匠生輝
“意匠生輝——浙江民間造型藝術” 展廳位于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地面三層,面積400余平方米。這是一個以非物質文化樣式呈現的陳列,展示的浙江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民間藝術品。它們來源于勞動與生活,根植于鄉村與城鎮,既是浙江人靈動心智和精巧技藝的物證,也反映出浙江人在人多地少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適應性與創造能力。
該陳列分為雕塑藝術、剪紙藝術、編織藝術、織染藝術四個單元,在四個單元的入口處安排了由典型圖案和文字構成的識別系統,以進一步強化信息分類。每個單元分為若干獨立的藝術項目:雕塑藝術有著名的“浙江三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青田石雕)、黃巖翻簧竹雕、甌塑;剪紙藝術有樂清細紋刻紙、浦江剪紙;編織藝術有東陽竹編、嵊州竹編;織染藝術包括蕭山花邊、浙南夾纈、桐鄉藍印花布。
十里紅妝
“十里紅妝”是一個介紹寧紹地區民間婚嫁習俗的陳列,分為“待嫁的女兒”、“迎親的隊伍”、“火紅的新房”三個單元,面積約500平方米。
進入展廳,復原的小橋、鄰水的建筑再現了煙雨迷離的寧紹水鄉風貌。
通過小橋,首先進入的是由花轎、杠箱、轎前擔等構成的展區。核心是朱金木雕寧波花轎,此轎工藝精湛,金碧輝煌,猶如一座黃金寶龕。花轎采用朱漆鋪底,金箔貼花,漆雕并重,以多種珍貴木材,采用圓雕、浮雕、透雕等手法,雕刻數百個人物和多個吉祥主題以及戲劇場景,周圍飾有無數花鳥和各種精致的小宮燈、流蘇和掛帷,由于制作耗費上萬工時,故稱“萬工轎”。
展廳中部,設置了將近十米長通透的展柜,用微縮的人物模型再現綿延十里的嫁妝隊伍。“紅妝”的嫵媚和“十里”的浩蕩所形成的組合,營造出澎湃如濤、激情似火的盛大畫面,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人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夙愿。
“火紅的新房”單元展示的是以朱金木雕千工床為核心的紅妝家具,包括房前桌、紅櫥、春凳、紅木箱、朱漆靠背椅等。展廳內陳列的各種紅妝家具和用具種類豐富,多是采用天然生漆配以朱砂髹制而成,色彩鮮艷亮麗,經久不褪,并集雕刻、堆塑、繪畫、貼金、泥金、罩漆等諸多工藝于一身,歷經時代變遷,仍華貴典雅、鮮妍如昔。整個展廳光線柔和,各式紅妝家具、女紅用品等器物洋溢著和美的生活氣息,而鋪天蓋地的紅色渲染了喜慶的氣氛。
山水之間
“山水之間——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與館藏明清山水畫”展廳位于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地面三層,面積近600平方米,分為“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富春山居圖》分析與解讀”、“歷代臨仿《富春山居圖》”、“元以后的明清文人山水畫”五個單元。展覽以館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為契入點,介紹了黃公望的人生和繪畫創作,尤其是他的巨作《富春山居圖》。同時運用多媒體視聽手段向參觀者介紹《富春山居圖》離奇曲折的傳承收藏歷程。
該展覽還展示了館藏的明清山水畫,分為“重振元代文人畫風的‘吳門畫派’”、“高揚文人意緒的‘松江畫派’”、“繼承元代風格技法的‘四王’畫派”、“繼承元代精神氣質的“新安、安徽畫派’”以及“與黃公望脈絡相承的浙江山水畫”五個小單元,參觀者可以從這些作品中體味到元代山水畫對后世繪畫的深遠影響。
以上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8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