蠣岈島,又名蠣岈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它潮落時露出海面為島,重重貝山賞不盡;潮漲時隱入海水成礁,浩瀚大海連天涌。
蠣蚜山其實就是千萬年來牡蠣堆積而成,有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余個牡蠣堆坨組成。
整個島礁呈東西走向,東西長1.43海里,南北寬0.9海里,島面沙丘起伏,別有天地。山體平均高出海平面4.5米,入水為礁,出水為島,似山非山,有島無島。
一代代的漁民在此劈去一半牡蠣取肉,留下一半貝殼,上邊又長蠣蚜,再劈去一半留下一半,如此年復一年,日積月累,貝殼不斷長高而成山。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山頂綠藻茵茵,山腳貝林迭迭,山間溪水潺潺百川歸海。海浪沖擊陳舊的貝殼,又變幻成一片片一條條貝殼場、貝殼道。
潮落時,島體逐漸浮出海面,如“海市蜃樓”般自東向西輪廓漸漸清晰;潮起時,島體慢慢被海水吞噬,如“浮光掠影”般漸漸消失于人們的視野,可謂海上一奇。
無數專家學者、文人墨客、觀光之士慕名而至,贊嘆海之神韻、天造之機巧。
蠣蚜山處在南黃海潮間帶,由牡蠣活體和各種海洋生物構成。它成為首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從蠣蚜山上取來鮮嫩的蠣蚜肉,拌和著面粉放進油鍋,煎成透黃發亮的蠣蚜餅,是一道營養滋補藥膳。
島上還有沙參(海葵),是動物又像植物,加工后雪白粉嫩,煮成奶色湯奇鮮。
此外,島上還可見到一種奇特動物“關公蟹”,其面目好似關公臉譜,有四條大腿,四條退化如須的小腿,被稱為“人面蟹體”,奇妙無比。
1、蠣岈島門票:100元;
2、蠣岈島開放時間:08:00-18:00;
3、蠣岈島景區電話:0513-82892018;
4、蠣岈島景區地址:南通海門市東灶港;
5、蠣岈島怎么去?
①從蘇州出發的自駕游線路:
友新立交→南環路高架→獨墅湖大道→南環東路→常臺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小海樞紐→滬陜高速公路→德海線→北二線→S335→浩盛路→海劉線→蠣岈山廣場。
②從海門市區出發的自駕游線路:
海門市區→通啟公路(省道336線)往東→湯正公路往北→通呂公路往東→港西大道或包臨公路往北→發展大道往東→蠣岈山廣場
③從南通市區出發的自駕游線路:
a.南通市區→寧啟高速悅來收費站(包場、臨江出口)→包臨公路往北→通呂公路往東→港西大道往北(或包臨公路一直往北)→發展大道往東→蠣岈山廣場
b.南通市區→通啟公路(省道336線)往東→湯正公路往北→通呂公路往東→港西大道或包臨公路往北→發展大道往東→蠣岈山廣場
c.南通市區→通呂公路(省道335線)往東→包臨公路或港西大道往北→發展大道往東→蠣岈山廣場
④從上海、長三角地區出發的自駕游線路:
G15(沿海高速)→蘇通大橋→寧啟高速悅來出口→包臨公路→通呂公路→港西大道或包臨公路→發展大道→蠣岈山廣場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21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