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口,又稱殺虎口長城、右玉殺虎口,是雁北外長城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殺虎口位于晉北與內蒙古的邊緣,是內蒙古南下山西中部或下太行山所必經的地段,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且殺虎口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兩山夾峙之中,有蒼頭河縱貫南北,形成約有三華里寬的河谷開闊地。
方圓20公里的殺虎口不僅有雄渾古樸的古代建筑,而且還有頗為壯觀的自然景觀。高聳入云的山峰,隨處可見,沿蒼頭河畔,松柏參天,綠草如茵,被稱為右玉十景的風臺攬勝,綠圃柔茵,混元流碧,兔清回紋,牛心孕璞,雷峰占雨,圣澤蒸云,賀蘭插漢,曲澗鳴泉,錦石呈文,令無數游人驚嘆。
值得一提的是樺林山,山上怪石嶙峋,懸崖突兀,北側緊靠萬里長城,天然造就了一段石砌萬里長城,令無數考古專家費解。沿樺林山向面前,有聞名遐邇的圣山,在圣山上有一段動人的神話故事,圣山在巖石裂縫中有泓泉水,不溢不漫,冬天不結冰,夏天不干枯,傳說是仙女下凡的一滴淚水,在蒙漢相爭的年代里,漢人為把圣山圍在邊內,日夜征戰,但一到晚上便跳在邊外,這樣整整連筑十三次,但是圣山仍跳在邊外,后來,長城腳下一村得名"十三邊"。
殺虎口主要景點有:樺林山、殺虎堡、平集堡、右玉博物館。
樺林山:
樺林山位于楊千河鄉北8公里。山勢險峻,并建有長城垛口,曾為兵家必爭之地。
相傳該山樺樹茂密,鳥語花香,可謂是世外桃源,因此起名為樺林山。這里一年四季,美景不同:春天,野花漫山;夏天,綠樹成蔭;秋天,層林盡染;冬天,玉樹臨風。這里是攝影人夢寐以求的天堂,所以以樺林山為主題的風光攝影大片也層出不窮。
殺虎堡、平集堡:
站在殺虎口城樓之上,連環堡(殺虎堡、平集堡)清晰可見(全國唯一一座),堡內有明清時期中央直屬機構"副將署"、"答稅部"、"驛傳道"等八座衙門;有康熙大帝親征葛而丹叛亂三軍會典的校場。三座石橋平定橋(清雍正元年建)、廣義橋(明代建)、通順橋(清代建)氣勢磅礴,又見靈巧。
其中通順橋,是西口古道的起點,過橋的人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順順"。橋下的石路上布滿了深淺不一的印痕,據說這是那些背井離鄉走西口的人走到這里一步三回頭,舉目長嘆息,沒辦法狠狠跺一跺腳,含淚而別,因此小石橋上至今留有走西口人跺腳的深深印痕。"悶樓"、"十六磚樓"等屯兵積糧處及康熙皇帝御題的"殺虎口"關"大柵子"遺跡尚存。翹首西望,被譽為"水上長城"的九龍洞蔚然猶存。
右玉博物館:
這座建于2003年的博物館,展示了右玉獨特的邊塞文化、軍事文化、晉商文化、西口文化。
在博物館中,會看到挖掘出來的明代的殺虎口舊關口。它曾經是中原通向大漠的一個重要長城關口,卻只高1.74米,寬1.67米,僅容一個人牽馬通過長城。一代雄關為何如此狹小,這卻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因為明朝初期奉行禁邊政策,與蒙古民族斷絕任何交往,所以沒有必要建成高大的關口。怎么狹小的關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而康熙5年,蒼頭河一場洪水,將關口淤塞,直到2004年重修長城時才再現昔日的風采。
殺虎口西一里許,有一條河,叫蒼頭河。明初,蒼頭河上曾建橋,卻常常被洪水沖毀,"歲修歲潰","夷騎長驅多從此入","此橋一斷,數百里之垣皆毀"。即使長城再堅固,防守再嚴密也是徒然,因為敵騎可以從河口長驅直入,冬季結冰,夏炎枯水之季更是如履平地。
所以修建水上長城尤為重要。萬歷年間,修建了"東西長30余丈,中設甕門9,窯18洞,兩頭各建磚樓一間,神祠三間"的萬全橋。成為長城建筑上的奇苑,真可謂"萬里長城第一橋"。在博物館中,可以看到橋的復原圖。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這座橋現在的遺存的僅剩下這三個橋墩了。歷史的滄桑,流逝的歲月,可以抹去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但抹不去橋墩石條的永恒的記憶。
在右玉博物館內,還珍藏著歷代遺留的青銅制品。建國以來,右玉各地出土了不少青銅器,這些文物為研究中國歷史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極好的實物佐證。其中有一件1973年右玉縣大川村出土的銅篡,是解放以來雁北地區出土的唯一的商代晚期青銅器,為研究晉北地區商代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門票價格:旅游區不收費,右玉長城歷史博物館10元/人,登長城5元。;
開放時間:全天;
景區電話:0349-8062510 8062509;
景區地址: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村。
殺虎口長城怎么去?
自駕車路線:
朔州往北→平魯往北→109國道右轉→右玉殺虎口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22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