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縣夏門鎮(zhèn)夏門村是一個依山傍水城堡式古村落,是山西省國家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這里風景秀麗,堡內(nèi)建筑雄偉壯麗,在清代嘉慶年間撰修的靈石縣志中,將“夏門春曉”定為“靈石八景”之一。
▲圖:夏門村古堡
在晉中市靈石縣城西南九公里處,有個夏門村。村子依山傍水,汾河在這里曲折而行,汾河自東向西繞村而過。
汾河轉(zhuǎn)彎處是龍頭崗,高高的龍頭崗上,矗立著一排宏偉壯觀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這就是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終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的夏門古堡。
夏門古堡雖經(jīng)歷了400余年的風霜雨雪,有部分人為的拆毀、自然的侵蝕,但始終沒有改變原有的格局,仍然完整保存了原有的街巷、院落、堡墻、堡門等。
▲圖:俯瞰夏門村
相傳,古時太原盆地為一大湖泊,為了排除常年洪水的災害,夏禹曾帶人在太岳、呂梁兩山間雍塞狹窄之處,開鑿山口,將汾水導入黃河。
夏禹開山之處曰“靈石口”,即今夏門村所在地。山西有民諺“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后人為了表達對夏禹治水功績的紀念,特將此處命名為“夏門”,“夏門村”由此得名。
夏門村的地勢十分險要,村莊建立在汾水邊的巨石之上,前對峭壁,后倚峻嶺,三面環(huán)水以為險,底坐磐石以為基,是一處難得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
整座村莊負陰抱陽,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不論從民居科學角度,還是從風水講究來看,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宅第。
▲圖:夏門村精美磚雕
夏門村內(nèi)布局合理、構思巧妙,建筑院落層層疊疊,且窯上建窯、院中修院、窯窯相通、院院相連,蔚為壯觀。
村內(nèi)現(xiàn)存古建筑共有大小院落60余幢,主要有關帝廟、大夫第、御史府、知府院、深秀宅、后堡門外院落、道臺院以及百尺樓等,還有韓信墓、秦王嶺、老生寨、雀鼠谷等多處獨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它們和廟宇、祠堂、牌坊、店鋪,共同構成一個城堡式的古建筑群。
其中,被譽為三晉第一樓的“夏門百尺樓”修建于清乾隆年間,分為四層,一、二層為三孔窯,三層為四孔窯,四層修建在山崖之上,稱為云廳。百尺樓長15米,寬4米,高40米,百尺有余,是以得名,百尺樓的下部為磚石結(jié)構,上部為磚木結(jié)構,建筑奇特而雄偉。
▲圖:夏門村古堡民居
夏門村內(nèi)的街巷大多由條石鋪設而成,其中東西走向的街有三條,南北走向的巷有兩條,先南北后東西走向的一條,這幾條街道大多保存完整,將村莊內(nèi)的院落連接在一起,街巷之間還有暗道相連,除方便交通和藏匿外,還具排水功能。
夏門村的興盛,與史稱“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梁氏家族的發(fā)跡有著密切關系,梁氏家族仕宦傳家,明、清兩朝族中先后有185人在朝為官,其中五品以上官員66人次,三品以上官員18人次,成為當?shù)貧v史上顯赫的名門望族。夏門古堡中最引人矚目的“百尺樓”即為梁家七世梁樞所建。
▲圖:夏門村古堡民居
夏門村在梁氏家族中,曾有一位名動京、晉,清史留名的鐵面御史梁中靖。清道光四年,山西省榆次縣發(fā)生了一起官官相護、行賄受賄、逼死人命的“趙二姑案”。
鐵面無私的梁中靖通過明察暗訪,沖破層層阻力,上疏彈劾,最終經(jīng)刑部提解京審方真相大白,轟動朝野,成為清代名案之一。
▲圖:夏門村“夏門春曉”題刻
古堡,就像一個符號,見證了歷史的輝煌與滄桑,位于夏門村西的秦王嶺,曾是隋末李淵父子進軍關中途經(jīng)此處的駐軍之所,與秦王嶺相望的汾河對岸,有隋將宋老生扎過寨的“老生寨”。
在這里,曾發(fā)生過一場對唐王朝生死攸關的決定性戰(zhàn)役——雀鼠谷大戰(zhàn)。至今,夏門村后的山坡仍被當?shù)乩习傩辗Q為“龍頭崗”,后來,人們在此修建了“文昌宮”,希冀保佑一方百姓興旺、平安。
夏門村古堡交通攻略
背包客:從太原火車站乘車到靈石火車站下車,乘2路公交到終點站夏門鎮(zhèn)下車。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自駕車:沿108國道向靈石縣,城南十公里處,汾水西岸即到夏門村。
夏門村古堡食宿攻略
靈石縣城內(nèi)建有不少的賓館,可供人們下榻。靈石高速路口往北500米有五星級大酒店宏源國際大酒店。縣城內(nèi)可以品嘗到黃條條、油糕、骨累、攤攤、玉米面糊糊、煮坨坨等地方特色小吃。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53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