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楞嚴寺,遼南地區第一名剎,是東北現存較為完整的民國時期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與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諾寺、沈陽慈恩寺稱為東北“四大禪林”,是東北“四大禪林”之首寺院。
楞嚴禪寺坐落在營口市新興大街西16號,占地8036平方米。全寺為三進院落,山門后依次有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楞嚴寶塔等,寺內佛像、壁畫、彩繪等,均透出佛教文化之博大精深。
▲圖:營口楞嚴禪寺塔
營口楞嚴禪寺始建于1922年,1931年竣工,歷時九年。是主持修建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的倓虛法師多方募化,彷照寧波觀宗寺在原佛教宣講堂舊址上建成,寺名取《楞嚴經》之意。
匾額“楞嚴禪寺”四個大字,由愛新覺羅·溥儀的老師鄭孝胥所寫。是遼寧省現存較為完整的民國時期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與沈陽市慈恩寺、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并稱為東北四大佛教之林。
1966年9月16日,鞍山中學紅衛兵“橫空出世兵團”,以破“四舊”為名,闖入營口楞嚴寺,扒了鐘鼓樓的樓頂,燒毀檁香木雕佛像,砸壞泥塑、銅鑄佛像。藏經樓所藏乾隆三年刻版、國內僅有兩部中的一部《龍藏》720函、7200余卷,連同其他大乘經典計10000卷,以及唐代在斯里蘭卡臨摹的綾質佛像等珍貴經卷、文物全部被燒,僧人被游街示眾。1978年后,由國家撥款逐年修復楞嚴寺。
▲圖:遼寧營口楞嚴禪寺
營口楞嚴寺寺院呈規則長方形,南向,南北長164米,東西寬49米,占地8036平方米。寺院為三進院落,青磚圍墻,規模宏大,氣勢壯觀。
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南北一線排在寺院中軸線上,兩側有鐘鼓二樓和東西配殿。山門為雙層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闊三間,左右各有一耳門。越過山門便是一進院落,鐘鼓二樓坐落于院前東、西兩側。鐘、鼓樓皆為歇山雙層飛檐樓閣式。
鐘樓正梁懸吊一獸首環鑄鐵大鐘,重約二噸,鐘上鑄有“營口楞嚴禪寺”銘文。建在高一米余花崗巖條石臺基上的天王殿,大殿前后有廊,后廊有一明間。殿內原來雕有勒佛一尊,其后有韋馱站像,兩側供奉四大天王,塑像造形生動。
▲圖:營口楞嚴禪寺塔
二進院落的正殿——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面闊五間,硬山式建筑。正脊、兩側為游龍戲珠浮雕塑,正中為塔式火珠,小塔正中,明鏡高懸,銀光燦燦。原殿內正中雕釋迦牟尼佛像,右為東方藥師佛,左為西方阿彌陀佛。
兩側則是樟木雕刻的十八羅漢像。這些木雕像今已不存,現陳列于殿內的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等銅鑄佛像。銅鑄十八羅漢是東北地區現存較完整的一組,這些佛像神態不一,栩栩如生,為大雄寶殿增色不少。
第三進院落正中的藏經樓是寺院內最后部的一座建筑,原樓面闊七間,進深四間,為二層硬山券棚抱廈式建筑,樓內設有通風道,閣內干燥,適于存放經書,原藏有哲學、醫藥、地理等各類書籍和經卷數千冊。
藏經樓因1975年遼南地震遭受損壞,從1979年開始重建。重建后的藏經樓改為歇山式、大屋頂、四面回廊樓閣。寺院內還有配殿四座立于院落兩側,布局嚴謹,排列有序,形成一組完整的寺院建筑群寺。
營口楞嚴寺楞嚴禪寺塔:供有西藏佛舍利一粒,倓虛法師舍利五粒。
此外,營口楞嚴寺寺廟音樂是營口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廟伊始隨高僧由浙江傳入,屬中國漢傳佛教禪宗“南韻”派。
1、楞嚴禪寺門票價格:10元;
2、楞嚴禪寺開放時間:08:00-18:00;
3、楞嚴禪寺電話:0417-2837195;
4、楞嚴禪寺地址:遼寧省營口市站前區新興大街;
5、楞嚴禪寺怎么去?
①乘車線路:2路、12路、14路、17路、19路、25路都可以到楞嚴寺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②自駕路線:自駕車可根據如下自駕路線圖,查詢"楞嚴寺"導航前往。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4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