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曇寺是樂都南山地區最大的寺院,被譽為“小故宮”,整個寺院依山傍水,高低錯落,氣勢宏偉。
▲圖:青海瞿曇寺
瞿曇寺,作為我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宏闊而又質量精良的明朝寺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后多次撥款維修。
瞿曇寺是典型的明代早期的官式建筑群,該寺因所藏珍貴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畫而聞名。歷史上瞿曇寺曾領屬十三寺。
▲圖:樂都縣瞿曇寺
瞿曇即喬達摩,是釋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稱。根據史書和碑志的記載,瞿曇寺創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賜寺額為“瞿曇寺”,并命喇嘛三羅藏主持。
▲圖:樂都瞿曇寺
明永樂年間,朱棣敕封三羅藏的侄子班丹藏卜為“灌頂凈覺弘濟大國師”,發布敕諭,賜予山場、田地、園林、牲畜作為“香糧”,并增修、擴建寺院。洪熙、宣德兩代時又加以擴建,遂成為規模宏大的寺院。
瞿曇寺,藏語稱“卓倉拉果丹代”,亦稱“卓倉多杰羌”,意為“樂都持金剛佛寺”位于青海省樂都縣曲壇鄉所在地,南距縣城約17公里。
瞿曇寺創建于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開創者三羅喇嘛桑杰扎西,明朝受封西寧僧綱司都綱,是西寧衛的宗教首領。
瞿曇寺的創建及后來的擴建,都得到明王朝的大刀扶持,明太祖朱無璋書匾賜名“瞿曇寺”,以后歷代亦多次賜匾額、修佛堂、立碑記、封國師、賜印誥,影響頗大。
▲圖:海東瞿曇寺
寺院背依羅漢山,前臨翟曇河,修建在長方形的土筑壇城中,占地1.5公頃,建筑面積約有10000平方米,由前、中、后三進院落組成。
寺院的建筑主要分布于自山門起的中軸線上,有金剛殿、瞿曇殿、寶光殿、隆國殿等大型的建筑,兩側對稱建有御碑亭、壁畫廊、小鐘鼓樓、大鐘鼓樓、佛塔、小佛殿、經堂等。
▲圖:瞿曇寺
整個寺院殿堂林立,建筑高低錯落,分布井然有序,氣勢雄偉,至今仍保留著明代早期的建筑特點。
一、瞿曇寺山門
山門是寺院的正門,面寬三間,面積150多平方米,單檐歇山頂,斗拱粗大。前院的左右兩側有兩座御制的碑亭。金剛殿是前、中院的分界和過道,面積約110平方米,單檐歇山頂,采用梁柱結構,不用斗拱。
二、瞿曇殿
瞿曇寺殿是瞿曇寺主體建筑之一。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俗稱“前殿”。
瞿曇殿在中院的前部,面積約170平方米,重檐歇山頂,殿的平面布局比較特殊,前檐抱廈三間,左、右、后三面設有暗廊,是比較典型的喇嘛寺院的格局,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建的。
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內檐門額上懸有敕賜金書“瞿曇寺”三字的橫匾一方,下款有“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立”字樣。瞿曇寺殿雖經補修,但完好地保留了原來的建筑風格和規模。
殿內塑有三大古佛,8尊菩薩像,還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施的銅燈一盞,殿門外有明永樂年間(1403—1424)施的烏金大煨爐一個。有“獨尊”匾一塊,書法渾厚莊重,遒勁有力。殿內兩側和內夾墻墻壁上繪滿各式精美的壁畫,是明代壁畫精品。
三、瞿曇寺隆國殿
殿堂建筑中,以隆國殿最為富麗堂皇,型制獨特。其月臺石欄、殿堂隔扇雕造雄渾精美,被譽為明朝小木作中的杰作。寺內佛塔四座,以度母塔最為古老。
隆國殿,俗稱大殿,和瞿曇寺殿、寶光殿在同一條中軸線上,是全寺最高大壯麗的建筑,面積約90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四面設明廊,屹立在寬大的須彌座臺基上,前面伸出月臺一方,月臺左右各設踏垛九級,四面以紅砂石欄桿圍繞。
四、瞿曇寺鐘鼓樓
瞿曇寺大小鐘鼓樓分別在隆國殿前左右兩側,東西對峙,上設隔扇檻窗,平臺外加護欄,可供游人憑欄遠眺,欣賞寺內外風光。
五、瞿曇寺寶光殿
寶光殿位于中院的后部,面積約400平方米,重檐歇山頂,左、右、后三面都砌有磚墻,四面圍有明廊。隆國殿在后院,又名大持金剛殿,是全寺最高大、最壯麗的建筑,面積約90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四周設有明廊。
殿建在寬大的須彌座臺基上,殿前伸出一月臺,四周以石欄桿圍繞。殿內的墻壁上繪有彩色的巨幅壁畫。大鐘鼓樓分列于隆國殿前的左右兩側,東西遙相對峙,登樓憑欄遠眺,寺內外風光盡收眼底。在瞿曇殿的四角有四座香趣塔,塔高9米,方形座,長、寬各約5米。
六、瞿曇寺壁畫
壁畫廊起自隆國殿的兩側,環繞中后院一周。瞿曇寺壁畫廊的巨幅彩色壁畫,面積約400平方米,堪稱瞿曇寺最為珍貴的藝術品。
▲圖:瞿曇寺壁畫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壁畫以連環畫的方式繪出了釋迦牟尼一生的故事,如“善明菩薩在無憂樹下降生”、“凈飯王新成七寶衣履太子體”、“佛授記一千年后佛法東流華夏”等,雖然歷經500多年,但色彩依舊鮮艷奪目,歷久如新。
▲圖:瞿曇寺壁畫
瞿曇寺壁畫里的景物中,日月、星辰、云雨、山川、樹木、花卉、人物、禽獸、殿宇、亭臺、樓閣、儀仗、車輿等,應有盡有,場面之大,技藝之精,十分罕見,為歷史、考古、美術等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圖:瞿曇寺壁畫
瞿曇寺全寺建筑共占地41.36畝,以瞿曇寺殿(明洪武二十五年)、寶光殿(明永樂十六年)、隆國殿(明宣德二年)為主體建筑,整個布局及殿堂裝飾具有明朝宮殿風格。
瞿曇寺內現存明朝漢藏文對照御制碑和明清匾額十塊、明宣德二年鑄造的青銅巨鐘一口、香爐三鼎、明鈸、象牙佛珠、檀香木佛珠、石雕米拉日巴像,以及明清統治者所賜金印、象牙塔、景泰藍花瓶等多珍貴文物。
瞿曇寺廂廊壁畫約四百平方米,主要內容為佛本生故事,構思奇巧、形象逼真、技法純熟,風格似敦煌壁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堪為國家級至寶。
珍藏《甘珠爾》《丹珠爾》、《宗喀巴大師文集》等佛經著述三百余部,并有自印度迎請的舍利近百粒,供奉于佛塔中。重要植物有明末清初所植樹的白旃檀樹。
壁畫廊的巨幅彩色壁畫,即所謂“七十二間走水廳”,面積約400平方米,堪稱為該寺藝術之最,壁畫所繪,多為佛教傳說故事。
“叨利天眾迎佛升天宮圖”、“善明菩薩在無憂樹下降生”、“凈飯王新城七寶衣履太子體”、“龍王迎佛入龍宮圖”、“六宮娛女霧太子歸宮圖”等等。
構思巧妙,馳騁想象,貫通三界,縱橫太空。技法之純熟,形象之生動,達到很高的境界,雖歷經五百余年,色彩依然鮮艷奪目。
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外賓曾來參觀,其中有人贊嘆說:“畫技精煉,構思奇特,真是畫中瑰寶,不可多得”。
瞿壇寺在瞿壇鄉,距樂都25公里,這里沒有賓館和招待所,只能回樂都去住宿,樂都縣賓館、有不少招待所可以住宿,一般標間價格90元左右,可以打折到50元,多人間價格在20-60元每床。
1、瞿曇寺門票價格:50元;
2、瞿曇寺開放時間:9:00-17:00;
3、瞿曇寺電話:0972-8654640;
5、瞿曇寺地址:青海省海東地區樂都縣瞿曇鎮曲壇鄉(曲壇汽車站旁邊)
5、樂都瞿曇寺怎么去
⑴乘車到瞿曇寺路線:
①瞿曇寺位于樂都縣境內距縣城25公里的瞿曇鄉,可到西寧汽車站(火車站對面)乘到樂都的長途客車,路程80公里左右,票價10元左右,每20分鐘左右一班;樂都到瞿曇寺(曲壇汽車站)有班車,車程30分鐘,單程5元
②可以從西寧市去瞿壇寺可以乘從西寧市到甘肅省蘭州市的長途汽車,到樂都縣城碾伯鎮下車,全程約90公里,票價10元。
③樂都車站有很多開往瞿壇寺(曲壇汽車站)的中巴旅游車,也有私人開的“小面”,中巴的票價是20元,“小面”是人民幣25-30元,還可以侃價,兩三個人合租,非常合算。從西寧市來回用一天時間足夠。
⑵自駕車到瞿曇寺路線:
從樂都縣政府所在地碾伯鎮,先沿國道向東走一小段,然后向南拐上省級公路,大約21公里,到達樂都縣瞿壇鄉馬圈溝口即到。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4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