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鳳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寶雞市96公里。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圖:法門寺
法門寺,又名“真身寶塔”,位于位于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第九大奇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門寺寺廟所在的法門寺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圖:法門寺景區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恒靈年間,因珍藏佛指舍利而聞名于世,大唐黃帝曾六迎佛骨,堪稱舉國盛世。隨著法門寺唐代地宮面世,佛指舍利及數千件李唐王朝供佛珍寶包攬了十項“世界之最”。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寶雞法門寺地宮其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圖:法門寺地宮珍寶
山門,佛寺院的大門,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一般是三門而立,中間大兩邊小,象征“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故“山門”也稱“三門”,也以山門做寺院的別稱。
▲圖:法門寺地宮珍寶
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盤人居地,故由三門入。三門俱開,從那門入?從信門入。凡夫圣賢人,平等無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證如反掌。前殿始建于民國28年(1939年),為仿效明清建筑,內塑華嚴三圣,韋馱天將及十八羅漢像。旅游攻略http://www.936579.cn
▲圖:法門寺地宮珍寶
據專家考證,法門寺始建于北魏時期約公元499年前后,現寺內尚存的北魏千佛殘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樹立的。當時稱“阿育王寺”(或“無尤王寺”)。隋朝時,改天下佛寺為道場,阿育王寺改為“成寶寺”。
唐朝是法門寺的全盛時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顯赫地位,以七次開塔迎請佛骨的盛大活動,對唐朝佛教、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初時,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門寺,寶昌寺僧人惠業為法門寺第一任住持。
唐朝貞觀年間,把阿育王塔改建為四級木塔。唐代宗大歷三年(786年)改稱“護國真身寶塔”。自貞觀年間起,唐朝朝政府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法門寺進行擴建、重修工作,寺內殿堂樓閣越來越多,寶塔越來越宏麗,區域也越來越廣,最后形成了有24個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內僧尼由周魏時的五百多人發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輔”之地規模最大的寺院。
法門寺真身寶塔(舍利塔)
(圖:法門寺真身寶塔)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于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圖:法門寺文物之佛指舍利)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擴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門寺”。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級木塔。高宗顯慶年間修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筑極為壯觀。
(圖:法門寺文物之佛指舍利)
法門寺地宮
法門寺唐代地宮于1987年發現,是世界上發現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地宮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僅等級高,品種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是研究唐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種學科提供了實物證據,對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法門寺地宮文物代表了唐文化的金字塔尖。
(圖:法門寺地宮)
法門寺文化景區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長1230米,寬108米,1代表這里供奉著世界上唯一釋迦摩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舊兩座寶塔,3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寶的設計規劃,而0就是萬物一切所有的眾生。而108呢,比如說法師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顆,每撥去一顆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種煩惱。遠遠望去,直通合十舍利塔,是眾生不斷攀登,不斷升華的過程。
法門寺十大之最
一、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一個金骨和三個影骨),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三、地宮文物陳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羅。
四、地宮27000多枚錢幣中,13枚玳瑁開元通寶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絕無僅有的玳瑁幣。
五、地宮出土的一整套宮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等級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宮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說
六、地宮中出土的雙輪十二環大錫杖,長1.96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證實的秘色瓷器。
八、地宮中發現的700多件絲織品,幾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絲綢品類和絲織工藝,堪稱唐代絲綢的寶庫,是唐代絲綢考古的空前大發現。
九、盛裝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世界上發現的制作最精美、層數最多、等級最高的舍利寶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銀寶函,上面鏨刻金剛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羅,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羅壇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一部分是明清建筑,大多數是仿唐建筑,建設考究堪稱精品。
2006年05月25日,法門寺遺址作為南北朝至清古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法門寺景區等級:AAAAA級;
2、法門寺門票價格:100元
3、法門寺景區開放時間 :9:00-18:00
4、釋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供奉時間:周六、周日、每月初一、十五、國家法定節假日(如遇法定節假日當周周末舍利供奉時間會調整)早10:00-16:00
5、法門寺游玩小貼士
⑥餐券:憑券在般若門膳緣居餐廳用餐或合十舍利塔千手觀音體驗佛教過堂素齋;自助餐用餐時間為11:00-15:00;過堂素齋用餐時間為:12:00-14:00(錯過用餐時間,套票概不退換
⑦電瓶車:憑電瓶車票在菩提門乘坐電瓶車
6、法門寺景區電話:0917-5258888;
7、法門寺景區地址: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
8、法門寺景區怎么走?
A.法門寺乘車路線:
①在火車站乘坐游2直達法門寺文化景區,早上7點發第一班車,票價25元乘車路線
②在城西客運站乘坐到法門寺的長途車,票價30元。
B.法門寺自駕車路線:
走西寶高速,西寶高速→在法門寺出口下(75公里),過橋費25,然后走法門寺專用道路(不到20公里),直接到
9、法門寺素齋美食
素齋美食推薦:絲雨菰云、前程似錦
菜肴類別:熱菜;制作原料:冬瓜、豆腐、香菇、胡蘿卜、素鮑魚、芹菜、南薺;美食評語:軟糯清鮮,晶瑩剔透;歷史典故,“前”與“錢”諧音,意境似錦。所獲榮譽為榮獲第四屆中國美食節“中國名宴”的菜肴之一。1981年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品嘗后連連稱好,隨即命名為"絲雨菰云"。所獲榮譽:榮獲第四屆中國美食節“中國名菜”稱號。
鐘鼓樓廣場、回民風味小吃一條街,可以品嘗一些回民的特色小吃。西北風味的面食、泡饃、牛羊肉等,對于不常吃的人來說不太容易消化,所以好吃也有度,不要貪嘴暴食。在回民街及其他地方的清真飯館就餐,要注意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另外,基本所有的回民店都不允許飲酒,而且回民不吃也不經營血類食品。
另外還有東大街、西大街購物、娛樂都是很好的去處。步行是很方便的,距離也都比較近,都是在鐘樓附近。
文章來源:http://www.936579.cn/sight/8476.html


